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对策的探究
2017-09-20冉景思
摘 要:学校安全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学校、师生、家庭和有关部门共同合作,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及周边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把学校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和措施落实到具体,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学校;安全管理;防范意识
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殿堂,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校园的安全与否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校园安全的保障是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校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制度体系
规范学校的安全管理,就要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完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校园安全机制能够有效运行。学校安全管理是各级教育管理者的职责,要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安全,通过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好防范措施。做好安全教育,组织开展丰富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也是贯彻学校安全管理的必要,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要双管齐下。安全管理是学生安全的外部条件,而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才是学生安全的主要保障。在学校安全教育中应该加强对关于生命深层次的教育活动,比如生命的意义、生命价值和生命独一无二的性质等等观念的培养。加强安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安全稳固的成长发展。
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形成校园安全的制度文化,并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追踪评估,对相关责任人员要进行考核,避免制度流于形式。
二、 结合学校特殊环境,强化管理机制
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农村学校周边的环境安全工作形式十分严峻,校方与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周边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涵盖地理环境、师生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卫生、社会不稳定因素等诸多方面,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和避免事故安全隐患,要系统性的综合治理就需要取得各方的广泛支持和通力配合。比如天峨县向阳中学由于天峨县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将学校搬至了新址,周边存在着水电站库区以及河流等不稳定安全隐患,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监管队伍,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深入调查,将严重影响师生安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上报相关部门,请求当地政府部门配合处理,并要通过校方领导向师生进行宣传讲解工作,远离“危险地带”。
集镇上的学校周边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治安工作也要循序渐进。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重点打击学校周边涉及引诱、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非法场所。加大力度排查学校周边的网吧、歌厅等等,对于无证经营且缺乏相应安全设施和非法的应力场所要进行取缔。学校与辖区的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日常学生上下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和调查,学校也应多请有关部门人士到学校来进行宣传讲解,将校园安全观念深入落实到学生内心。
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问题也应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学校应根据校区所在地理位置特征以及以往曾发生过的事故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来制定出一套较为规范且实用的管理制度。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大部分学生骑摩托车上下学的情况,针对类似情况和学生在路上逗留等现象,应安排专人进行监管,并列出有效的处罚规定。对学生上下学的途中安全状况学校也要进行实况调查,进而整理出一套上下学紧急突发状况的应急方案。班主任还应对每个学生的上下学的交通方式进行统计并做好记录,保证有每个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确保学生的安全信息能够及时反馈给家长,做到学校、师生和家庭三方面共同构建安全校园。
三、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学校应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学校安全教育从形式化向常规化转变。从提高安全意识入手,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安全教育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还可以落实到课堂中进行安全教育,教师组织进行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演讲、辩论、报告会,开展相关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安全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安全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家庭环境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校方应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可以组织家长参加学校安全教育的交流活动,召开学校安全与家庭环境相关研讨等等。
四、 结语
学校没有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安全管理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校方、师生和家庭等多方面沟通配合,认清安全工作的严峻性,全面落实安全工作的防范措施,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剑锋.中小学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李星.学校安全管理中的隐患及其措施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08):199-200.
作者简介:
冉景思,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向阳镇向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