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反贫困研究

2017-09-20刘熹微曾筱雨

时代金融 2017年16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互联网

刘熹微+曾筱雨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通过资助平台或者高校其他手段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完成学业,甚至利用自主创意获得赞助、资源等实现自主创业梦想,改善整个家庭经济水平,是国内大部分高校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文章结合国内外高校学生的自主创业情况,简述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和贫困生扶持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新观点和相应解决方案即:以互联网为平台开展扶贫资助,实现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反贫困。

【关键词】互联网+ 精准扶贫 资助平台 大学贫困生

一、国外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概述

由于经济发展成熟度高、商业模式丰富多样、教育体制不断创新以及社会整体对创业的支持鼓励等各种优势,国外大部分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兴起了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但因其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没有统一的研究标准。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能够直接驱动国家经济发展,比如美国的很多现代高科技公司就是来源于大学生创业者的杰作,而我国创业投资体系的发展成熟度远远落在西方国家后面。

国外学术界一直对其创业投资体系进行频繁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特别是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后,世界各国政府就开始出台有关创业的政策去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以高科技产业居多,同时企业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自主创新。国外很多大学生能运用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寻找一些具有现代气息、创造性的创新点,并将这些点转化成商业价值,著名创业案例Facebook极具代表性: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上学时,突然产生这样的想法:要建一个让哈佛学生交流的网站,随后就产生了Facebook这个将全世界人民联系起来的绝佳的平台,通过Facebook平台可以交到国家不同兴趣相同的朋友。

二、国内高校扶贫政策及贫困生自主创业现状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兴起,因其举办的首届创业大赛,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如2015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依托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平台,确保学生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落实到真正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201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以此推动高校扶贫工作的开展,要求高等学校发挥在校人才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信息扶贫的正面影响。

高校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率并不大,有文章曾将在校创业的贫困生称为生存型创业的学生群体。目前最新的数据表明:虽然高校毕业生创业意向较高,但实际创业人数少之又少,而且创业成功率过低,而且目前并没有相关研究成果能表明通过何种方式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帮助这群生存型创业学生团体(尤其是在自主创业方面的研究)。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发展迅速,但仍存在问题:一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和相关工作才刚刚起步,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二是国内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现状的研究缺少客观的调查,很多都是以个人的主观臆断为主;三是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部分地区,对其总体情况很难有真实、整体的了解,所以目前国内还没有符合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数据;四是不同区域、不同院校之间的大学生创业情况很难进行相互比较,所以难以评判不同地区创业的优劣。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才能得到解決,所以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

除了受政策的影响外,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存在很多自身条件阻碍,比如创业资金不足,缺少知识储备,不具备开拓市场的经验,没有抗风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其中资金短缺作为最大的阻碍因素,是阻碍我国各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普遍问题,现代大学生能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商业资金青睐和资助的机会实在渺小,因此贴息贷款成为很多大学生解决资金问题的首要选择。

四、如何帮助贫困生反贫困和自主创业

笔者认为以互联网为契机建立一个平台来专门精准帮扶那些有理想抱负的贫困生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创新点。现在国家教育政策开始重视创业学生帮扶工作(特别是对贫困生的资助),但这目前已经成为资助工作的一项难点,因为政府的资助资金很难落到真正需要帮扶的学生手中,高校筛选贫困生的方式非常原始落后(先是学生自主报名,然后再从班级、专业、院系中筛选相应数量的贫困生),这种筛选方式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而创业不仅能够积极带动贫困生的生活热情,还能提升个人能力、早日接触社会、获取收入,但这其中最首要的还是帮助家庭脱离贫困。

以互联网为基础资助贫困生的方式主要是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由贫困生所在的村镇居委会将贫困生的个人家庭情况、家庭收入、证明图片或材料录入到资助平台中;其次,平台还需要有长期并且丰富的资助资源,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随时可能变成一个空壳;最后,建立健全资助平台的机制,让申请人(即贫困生本人)全程通过资助平台进行帮扶申请、签订意向合同、查收帮扶资金等,这样不仅能做到公开透明,还能让贫困生有处投诉、举报。

五、互联网平台开展扶贫资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使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扶贫资助与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精准扶贫”思想的理念相契合,主要内容包括贫困生创业资助平台或者资助系统的建立,高校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个人信息与创业资助平台对接的方式方法,如何让资助体系良好运行,如何让贫困大学生对互联网+产生兴趣,并让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自我创业的可能性,互联网平台开展扶贫帮扶主要通过以上这些内容达到精准扶贫的高效性。

资助平台帮扶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这个项目牵动着国家、家庭和个人。现在互联网可以全面系统的对贫困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把控,所以搭建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来帮助大学贫困生创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1]朱菲菲.《大学生自主创业及高校实践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2017年第1期.

[2]储亚平.《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探析》.第20卷第3期.

[3]吉海霞.《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与研究》.第14卷第1期.

[4]吴丽仙.《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2015年第9期.

[5]沈红.《美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变革及其效应》.2013年10月.

[6]徐安安.《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师范类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反思与创新》.2016年第11期.

[7]王雪婧.《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贫困资助工作问题的研究》.2017年2月.

[8]张良有.《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2016年9月.

[9]王德林.《互联网环境下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构建》.2016年第3期.

[10]蔡颖.《互联网思维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现机制与路径选择》.2016年6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