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安宁支行关于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供需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7-09-20杨云光余水峰
杨云光+余水峰
為了了解我市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状况,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努力提高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近期,我们对市内的5农涉农企业、10户农户和3家涉农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查走访,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在样本的选取上,兼顾了传统农业、新型种养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和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等因素,结合调查样本所处经济地理环境状况等因素,其中,样本农户和企业在所属乡镇、区内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客观地反映了我市农户金融需求和供给现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普惠金融”概念,意味着金融体系的服务对象是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众,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以及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作为安宁市金融体系中的农村金融,一直是辖区金融体系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需求旺盛、供给滞后仍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次各层次的调查对象对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满意程度不一,农村正规信贷需求强烈,大多数农户、农企都有资金需求且能够得到有效满足。
(一)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情况
1.农户的需求。农户看中贷款的可得性和方便性,贷款需求强烈,同时就目前情况看,农户基本提供不了抵押物,希望以信用贷款为主,且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更加灵活。
70%的农户到信用社主要办理存取款业务,10%的农户办理汇款业务,10%的客户办理贷款业务,10%的办理代缴水电费业务。农户资金紧张时,其中80%最先想到的是向金融机构融资,20%最先想到的是向亲朋好友借款。说明安宁市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是信用社)多年来经营农村市场,具有良好的口碑。
调查取样农户中有9户有资金需求,1户无资金需求;调查取样农户全部曾经向银行获得过贷款;通过基准利率获得贷款的占到60%,在基准利率上浮30%以内的农户贷款占40%。60%的农户心目中合意利率水基准利率,10%的农户合意利率为下浮10%,20%的农户合意利率为下浮10%,10%的农户合意利率为上浮20%。说明我市长期以来对农户贷款利率普遍较低,让农户形成了思维定势,不断挤压涉农金融机构利润。
贷款期限结构方面:60%的农户需求的贷款期限为1至3年,30%的农户需求的贷款期限为3至5年,10%的农户需求的贷款期限为1年,这与涉农金融机构农户贷款3年以内的定位基本匹配。
最近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机构给予的满足情况为:70%的农户100%满足,20%的农户满意度在80~100%之间,10%的客户满意度在60~80%之间。总体来说农户申贷满足率处于优良水平,涉农金融机构能够及时满足有贷款意愿农户资金需求。
贷款的主要用途情况分析:50%的农户贷款用于生产经营需求,30%的农贷用途为改善住房条件(自建房或购买商品房),20%的农户资金需求用于种养殖业。这与安宁市城镇化水平提高,传统农业生产逐步萎缩,土地出租给他人用于规模化种植,农户从耕种走向务工的数量增加的市情吻合。
2.涉农企业的需求。涉农企业为了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愿意接受稍高一点的利率,希望以信用或保证贷款为主,涉农企业对贷款依存度高,信贷需求旺盛。
从调查情况看,银行信贷供给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我们抽取了种植、农产品加工、养殖、轻工制造加工业、其他涉农产业等5家县域,全部以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融资渠道;融资紧张时有40%的企业最先想到向金融机构融资,20%的企业选择增加预收款、应付款,20%的企业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20%的企业选择向企业内部集资;调查取样企业全部曾经向银行获得过贷款;通过基准利率上浮30%以内的企业贷款占40%,基准利率上浮30~50%取得贷款的企业占20%,上浮50%以上取得贷款的企业占10%,企业对信贷资金依存度较高。
(二)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分析
1.农户需求的特点分析。农户的普遍需求特点是融资金额普遍不高,贷款期限受周期性、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农户信贷需求从原来的“只分能够贷到款”粗放式需求转向精打细算,农户贷款也开始计较利率高低,计算资金成本,普遍希望以低利率取得贷款,且贷款条件还希望低,期限长。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供,区域内农户脱农化现象增加,农业乡镇的农户外出务工、经商的数量增加,所以对个体经营贷款需求增加,安宁经济相对发达,随着农民生活需求的增加,贷款用于改造住房条件的需求增加。
2.涉农企业需求的特点分析。涉农企业贷款资金需求季节性较为明显,企业大多属轻资产企业,普遍有信贷资金需求、资金需求小、急、频,但总体表现无有效抵质押担保,且经营风险大、稳定性差,受市场、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没有成熟系统产业链支撑,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弱。
A.信贷资金需求趋于多样化。一般涉农企业或龙头企业会因扩大农业生产、经商等产生信贷资金需求,需求金额大,期限长,而从事不同种养殖业的农村生产经营户,如从事季节性强的种植业、周期性强的养殖业则会对贷款资金、期限有不同的要求。
B.信贷资金需求额度不断上升。随着现代金融知识的普及,涉农企业及农户的信贷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希望通过获得信贷资金支持来扩大生产,同时,政府对涉农企业大力扶持,涉农企业也希望得到的更多的信贷资金来投入生产。
C.信贷可得性和方便性。涉农企业对资金需求强烈,他们希望能尽快获得信贷资金进行投入再生产,因此他们希望从银行获取贷款时能手续简便,尽快发放;归还贷款时又希望能还款便捷,贷款能循环使用。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新变化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市农村金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得到了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涉农贷款余额逐年提高、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支农贷款品种不断创新、支农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安宁市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形成等。endprint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情况
安宁市虽然不属于农业县,但随着国家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化、农业方式的转变和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安宁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促使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受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信贷偏好、信贷风险日益凸显和支付工具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受限。
1.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情况。受贷款投放主体不断减少的影响,信用社一家独大的现象依然存在,但随着安宁农行涉农贷款的不断增加和安宁稠州村镇银行网点的不断延伸,安宁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投入也不断加大,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大幅增加。
A.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情况
2017年,人行安宁支行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涉农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大力推广非结算现金工具的应用,重点打造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安宁农村支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截止6月末,安宁市农村信用社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自助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离行式自助行(点)62个,银亭5个;累计布放ATM机74台、存取款一体机101台、惠农存取款终端12台、网银体验机37台、自助发卡机17台、查询补登折机4台、自助回单机2台,POS机941台。其中,在乡镇及行政村建成自助银行(点)33个,布放ATM机25台,CRS存取款一体机35台;此外,投入资金建设惠农支付点68个,布放惠农POS机68台;经过近三年的大力建设,该社所建成的离行式自助银行及惠农支付点已全部投入使用。通过以上自助银行(点)自助机具的布放,使信用社的自助金融服务辐射了服务辖内64个行政村,真正实现了老百姓出门不出村即可享受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安宁农行加大支付结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现有资源,积极面向农村地区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方便农户及涉农企业支付结算。截止6月末,累计布防ATM机395台,POS机2504台,农村支付环境取得一定成效。
安宁稠州村镇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及业务发展定位,为进一步在安宁市业务上打开局面,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成立了“三农”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委员会,责任到人到岗,落实推进成效。自2012年开业以来,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布防ATM机3台,POS机54台,成立业务拓展团队5个,服务覆盖43个行政村(除八街下设行政村21个),辖区内农户共计8750户,其中已建立固定金融服务站5个,通过“一对一”上门调查模式,陆续建立农户档案1350户,有效的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为下一步金融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好农村普惠金融工作,有效的缓解了当地农业金融主体金融信息不通畅、服务不到位,资金支持力度弱等问题。
B.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截止2016年12末,安宁辖内农户总数42,772户,2安宁农村信用社通过多年农村市场耕耘,累计完成农户经济档案建档面42,091户,建档面达到了98.41%,其中对13,477户农户评定了信用等级,核定授信额度203,054万元,户均授信金额15.07万元,授信覆盖面达到31.51%,用信农户数为10,666户,余额115,372万元,农贷面为24.94%。对有信贷需求客户做到应贷尽贷。贷款用途覆盖种植、养殖、货运和个体经营、消费等,有效解决了农户生产、生活信贷需求。
2.农村金融机构分布情况。2017年6月末,安宁市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7家,营业网点62个,正式员工932人,其中:安宁市农村信用社有法人机构1个,下设营业网点机构18个(含营业部),全社在职职工249人。在联社设置了小微贷金融中心,加上12个基层社,办理信贷业务的基层信用社达到13个。农业银行安宁支行有分支机构1个,共有8个网点,其中:乡镇网点3个,分布为太平支行、温泉分理处、草铺支行;城区网点5个,分布为营业室、大屯新区支行、连然支行、城关支行、昆钢支行。安宁稠州村镇银行有法人机构1个,营业网点3个,分布在草铺、太平和温泉。涉农金融机构覆盖安宁市所有乡镇。
3.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情况。
A.农村金融产品情况和金融产品创新情况
安宁市农村信用社结合当地客户需求及不同类型客户量身定做贷款品种,丰富及创新贷款业务,贷款品种增加至20余个,能够很好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除农户小额信用、个人消费贷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等传统品种外,又陆续推出了国家公职人员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创业小额贷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贷款、中小微企业助企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业务、经营性物业贷款等品种。
安宁农行针对农村地区,注重发展综合性农村金融产品,除了基本的存、贷、汇等金融服务外,还提供理财、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及涉农企业的金融需求。在提供各类农村金融产品的同时,农行还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量身打造更加适合农户实际需求的信贷产品,重点推广创新针对农户需求的小额贷款,充分考虑不同农村信贷主体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计与创新贷款要素,如该行为拆迁村民进城购房提供的“农民安家贷”;利用互联网金融,为农村地区金融主体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推出“E农管家”,为涉农企业及农户在互联网建立服务,帮助其销售各类产品,扩大销售渠道。
安宁稠州村镇银行创新支农发展思路,建立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结合草铺和太平乡镇特色,大力推广“村民贷”产品,以无抵押、高效、便捷、灵活度高的产品特点吸引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体,采取“整村授信”的模式,批量开发营销。同时,在传统抵押为主的贷款模式上进行了积极创新,根据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客觀情况,采用以信用、担保、抵(质)押及相互组合的担保方式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如:依据安宁市的山地地理优势及气候条件、专业养鸡户较多等情况,促使养殖户与专业的养殖公司签订回购协议,以“基地+农户+企业”方式,积极进行营销宣传,采用合作社对养殖户进行担保或养殖户之间相互保证等形式提供资金支持,截止2017年6月末,对安宁市各类畜牧养殖户累计放贷2130万元,其中支持专业养殖合作社6家,贷款额1560万元,涉及职业养殖户35户,发放资金222万元。endprint
B.農村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的金融服务情况
为满足农户和涉农企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安宁农村金融机构采取不同措施,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安宁农行努力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通过优化营业网点配置,在农村地区开立网点,并增加ATM等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切实提高基础金融服务效率;成立专门的三农服务小组,提升服务农村地区的能力;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人员的金融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能针对农户特点提高金融服务。
二是安宁农村信用社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户贷款管理体系,在多年农贷建档评级、信息采集、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逐步优化贷款手续,开通了小额农户绿化通道,从贷款资料、系统审批、电子档案等方面做好深入优化,贷款资料由原来的46页,简化至21页,系统操作及文本准备耗时由45分钟缩短至15分钟,农户能够顺利在30分钟内取得贷款。
三是推行“流程公示”,促进信贷服务阳光化,积极推行“阳光信贷”工程,捅破信贷服务的“窗户纸”,给广大村民吃了定心丸,各涉农网点主动对接到每一个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在安宁行政区域内的346个村小组已经全部安装阳光信贷服务监督牌,公布了业务品种、业务流程及限时办结时限要求,以及负责的信用社网点地址、负责人电话、监督电话等,真正把支农、惠农和便农措施落到实处。
四是做细做优小微金融,个贷业务比重逐年增加。以安宁市农村信用社为例,截止2017年6月末,该社个人贷款余额189,399万元,占比18.94%,较年初(162,775万元)增加26,624万元,增幅16.36%,个人客户数12,684户,户均贷款余额14.93万元。其中: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50,324万元;个人消费贷款13,918万元;个人住房(商用房)贷款81,391万元;农户一般贷款43,764万元。累计发放各类政策性贷款23,550笔,金额79,955万元。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特点分析
1.涉农金融机构(除信用社外)服务网点少,涉农业务较少、产品单一。由于农户的单笔业务金额较小、交易频繁、成本高,再加上由于农户及涉农企业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银行发放贷款要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农村业务对商业银行吸引力较小,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少,金融机构覆盖面窄。
2.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金融信用环境有待改善。信用体系不健全,严重破坏了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当前我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金融机构难以全面掌握客户信用状况,从而有效控制信用风险。
3.风险隐患大,部分涉农企业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大部分农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均能够满足,针对额度较大的农户,如果有稳定现金流,金融机构可以信用方式支持,但无良好经营预期的农户大额贷款,出于风险考虑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的情况。涉农企业由于资金需求额度相对较大,自身经营风险及抵押担保措施难于有效覆盖,造成一定程度上资金需求无法满足。
三、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利率定价制约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贷款垄断利率局面得以缓解,弱势的群体也能获得低利率或政策贴息贷款,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作为农村信贷供给主体,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有绝对地位,在贷款定价上能够逐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区别贷款对象确定贷款利率,降低了农户的利息支出,促进了农户经营及消费需求。安宁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执行基准利率的1.0~1.3倍。村镇银行的利率定价由于自身业务限制,相对较高,农户目前平均利率水平是基准上浮30%、农企是基准上浮100%。农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的信用评定及农总行的利率定价执行、实行利率上浮10%~30%。
(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单一,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在我国金融组织集约化经营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的经营网点已基本撤销完毕,服务功能大大弱化,农村信用社成为最主要的信贷支农力量。由于信贷服务主体单一、农信社资金实力有限,资产质量逐步恶化等原因,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农村金融机构制度设计缺陷,阻碍信贷市场开拓
一是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增加了放贷压力。安宁市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实行信贷人员终身责任。由于农业是高风险行业,与之相适应,小额农贷也呈现高风险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在当前农业保险缺失、政策性支农弱化等现实条件下,对于一些非主观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客户经理也需要承担部分责任,客户经理承担的考核压力很大,产生惜贷现象,制约了农村信贷资金的投放;二是小额农贷客户经理实行分级制管理制度,按级别确定不同金额的发放权限。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经理必然会严格贷款农户的审查,更加谨慎地发放贷款,这在客观上遏制了小额农贷的快速投放。
(四)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一是由于安宁辖区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很多金融创新产品仅在城镇推出,对农村市场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显然,主动适应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变化,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迫切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得到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上述的困难和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创新缺泛源动力。主要是未能充分认识金融创新对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对金融服务创新引导不够,更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五)资金、人力成本等因素阻碍了我市普惠金融的发展
安宁市属工业城市,管辖范围内村镇拥有的区域自然条件优势不明显,各村散落不集中,村民的收入情况差距较大等情况,致使我市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服务的对象及真正受益的村民范围有限。安宁市涉农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肩负着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在农村市场铺设了大量网点及机具设备,经营成本逐年增加,近两年来贷款利率呈下降态势,经营效益下降。另外三农生产普遍存在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影响,产业链、规模化生产较低,农户及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相关保障保险配套不完善,这也导致安宁市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安宁普惠金融发展进程推进缓慢。endprint
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对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重新定位,构建多层次、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安宁县域涉农金融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国有商业银行(农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众多,但如何定位却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通过季度金融运行分析会议,加强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引导,增加涉农金融机构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二是由政府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涉农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三是鼓励和支持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或金融组织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中来;四是立足地区特色,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持续推进农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不断提升农行“三农”服务水平;邮政储蓄银行应加强信贷资源配置,确保贷款投放着重于农村;村镇银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将企业效益和服务“三农”宗旨相结合,积极发展农村市场,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二)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创新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农村金融服务困难的重要手段。安宁辖区涉农金融机构今年来加快了金融创新的进度,但效果却差强人意。为解决安宁农村金融創新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三农”宗旨。一是主动适应新型农业金融主体融资需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安宁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创新信贷品种,缩短信贷流程,改进金融支农模式,紧紧围绕安宁村镇特色推广“村民贷”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无抵押、高效、便捷、灵活度高的产品,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三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将金融产品创新纳入考核内容,构建“网点+ATM+三农金融服务站+电子银行”的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渠道体系,加大业务投入,扩大惠农卡覆盖面,积极介入新农合、新农保领域,探索出多种金融支农的新模式。
(三)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积极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对不同县区实行“一县一策”,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信息共享。一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依法、诚信经营的宣传力度,提高县域经济的主体对于信用在企业和个人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培育中小企业的诚信意识。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诚信经营、信息公开和规范财务操作,逐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信用记录。鼓励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企业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融资。二是以信用评级为基础,筛选、挖掘一批信用等级良好且具有影响力与发展潜力的县域经济主体进入“培育池”,推进县域经济主体转型升级。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货币信贷政策、金融法律知识、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知识,增强广大农户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利用金融产品的能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