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研究与探讨

2017-09-20郑晶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培养大学生

郑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这种就业困境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创新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笔者个人的经验,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4.130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4-0-02

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我国政府越来越倡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另一方面,伴随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同样希望自己能够在毕业后进行创业,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但由于创业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且它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性,许多大学生会在实际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打击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除此之外,由于目前我国一些高校所推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多半流于形式,因此,对于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并没有真正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1 创业精神的基本内涵

“创业精神”,通俗来讲就是指这样一种理念:创业者有远大的梦想,敢闯敢干,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发坚持,能够在未知的环境中积极探索,能够与人进行良好合作。

哈佛大学商学院认为“创业精神”就是一种创业者为突破现有资源控制,超越现实情况,通过创新为个体创造机会而实行的一种行为。包括以下6方面:第一,创业者能够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新的事业开拓;第二,创业者要善于分析个体所处的大环境,以及大环境下自己所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具有对梦想的执着;第三,创业者应善于与人合作,并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第四,创业者要具有吃苦耐劳的能力,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第五,创业者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具有刻苦钻研学习的精神,并能通过学习进行有效的经验借鉴;最后,创业者能够体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这里的适应主要是针对创业环境而言的。创业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其过程充满艰辛,大学生如果缺乏创业精神则很难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2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1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人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越来越注重以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整体发展水平的进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依据个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创业,不仅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2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是促进教育改革深化的动力

随着大学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同时,也因为大学扩招,导致大学教学质量下降,因此,所培养出的学生专业水平相对较差,实践能力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不仅为大学生就业进一步增加了难度,也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能够在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教育体制的改革,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需求。

2.3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必要措施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创业,能够为大学生个人开创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除此之外,大学生创业还能为其他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这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有助于塑造未来企业家群体

虽然当前我国的个体企业数量非常多,但研究发现,我国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的企业家却非常少,这导致那部分素质较低的经营者在进行决策或者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时,仅仅依靠经营经验而无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一来,不仅会对企业自身发展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还会对我国未来企业家群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高校能够在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必要的创业教育,传授大学生一些与创业有关的知识,那么就能有效提升大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创业水平,这对培养我国未来企业家群体具有重要作用。

3 当前高校创业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認识不足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制订招生计划时都是与学生就业率挂钩的,在这种招生计划下,学校实质上是默认将大学生就业率放在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都是将创业能力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进行讲授,而选修课本身是不纳入教师教学计划与高校科研计划中的,因此它很难受到学生和领导的重视。在这种学校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就会逐渐忽视个人的创业价值,在选择就业时直接将创业这一选项排除在外。

3.2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相比,我国高校的创新教育师资力量非常有限。首先,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高校难以引进一些具有较多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其次,由于受地方高校自身发展认知限制,导致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学校人才的招聘范围;最后,在人才引进后,高校不注重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对教师进行必要培训。这几方面的因素,导致目前我国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

3.3 创业课程内容陈旧且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

创业课程的内容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实现与社会的接轨。但反观当下,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创业精神与能力教育课程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教育内容,即使有些课程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但不难发现,其创新力度依然不足,依然无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培养。尤其是一些选修课程,本身就不受学生重视,如果课程内容不加以创新,那么创业课程的开设与否,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意义不大。endprint

此外,由于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重视,因此很多学校简单地将学生的创业行为看作是其自身的自由行为,没有把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环节执行,所以更谈不上对创业课程进行科学评价。而科学评价体系的缺失,一方面会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被遏制、创新精神被扼杀;另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即使开展创业活动,但在遇到困难时也无法得到学校积极有效的指导,最终导致学生创业活动被迫停止,不了了之。

4 关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几点建议

4.1 提升学生、学校、教师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视程度

针对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首先,可以在高校中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协会,以充分引起学校对这一创业群体的重视;其次,大学生创业团体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最后,教师应当走在创业教育的前列,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创业故事的方式,开展创业课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同步提升学生、学校、教师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视程度。

4.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完善创业课程评价体系

针对高校创业课程内容陈旧、评价体系不完善的这一问题,学校首先应当增加创业课程的课时,使教师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讲授内容,使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其次,学校应当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更新创业课程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获得最新的创业理论知识;最后,学校应当在完善创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完善创业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获得积极有效的指导。

4.3 高校应当建立创业培训基地,从实践层面增强学生创新精神

学校要想建立创业培训基地,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以了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另一方面要付诸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加入创业活动中,让学生对创业过程有一个真实的感知,从实践层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4.4 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加快教师资源整合

首先,学校应当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扩大招聘范围,使招聘对象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其次,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应该有明确的方向性,积极引进一些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较多实践经验的人才进行讲授新课,这样才能从师资力量方面给予学生保障。最后,为了保障创业教育高效开展,学校应当着力培养现有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

5 结 语

在大学时期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对学生本人、高校、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为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不断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苏晓纯.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

[2]龐飞.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8).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培养大学生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