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应把握好四种关系

2017-09-20张诗斌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

张诗斌

有些课堂,之所以显得平平淡淡,缺乏力度和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对教材提炼不到位,知识联系不广泛,技巧运作欠火候,因而课堂气氛提不上来,教学内容没有深度,教学形式缺乏美感,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认为:要更好地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应把握好以下四种关系。

一、把握好课堂小结和阶段总结的关系

好的课堂小结,对一堂课来讲,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是对一节课知识的归结,同时也使教学所蕴藏德育内容得到升华。如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可作总结如下:

这一节课我们共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

(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辽阔的国土:“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

阶段总结则有别于课堂小结,它不仅仅只是内容跨度的大小之分,关键还在于通过阶段总结,使学生在更清晰地辨别不同地理事物的同时,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从而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

如在《世界政區地图和分区》中,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人们将世界分为13个地区,而在每个分区的学习中大多隐藏着如下线条:

第一部分 概述

(一)位置和范围

(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相对位置。

(二)自然环境

(1)地形;(2)气候;(3)河流。

(此外还包括自然资源、自然灾害、植被、土壤等等)

(三)人文环境

经济(主要突出农业、工业、交通业或旅游业或科技)

(此外还包括人口、主要城市等等)

第二部分 举例说明

在《大洋洲》一章中举例《澳大利亚》。

二、把握好横向比较与纵向深入的关系

横向比较有利知识形成“面”上的厚度,从而使知识的掌握达到“薄→厚→更薄”的效果,如在学习世界各分区的地理中,地形可列表比较:

同样的道理,在气候、河流等方面也可列表对比,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掌握,从而对《世界地理》上、下册的知识理解深刻,使得学生的地理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并且能够面对一张“世界地图”,即能“山川河流,历历在目”。实现教学效果上“薄→厚→更薄”的理想境界。

而纵向深入,是对一个知识点“打破沙锅问到底”,克服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似懂非懂的弊端。在《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教学后,老师可拿出一份就近的旅游图,指导学生实际操作:通过比例尺计算学校到旅游地的距离,通过方向标辨别旅游地位于学校哪个方向,通过图例和注记详细制订旅游过程。还可以组织学生制定“泉州一日游”计划。教师教得具体,学生学得实际,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益处。

又如在《地球的运动》中,四季的形成是个难点,单靠老师口头解说,是难以讲清楚的。应该利用各种教学用具,如科教影片、自制多媒体演示教具,条件不具备的学校,也可以利用手电筒演示操作,便于学生形象理解,弄清原理。

三、把握好主观印象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许多事物,人们凭直观就能得到正确地答案,这对学生理解地理现象有着推动作用,老师要充分利用,尤其是在乡土地理的教学中。乡土地理大多是学生耳闻目染的熟悉事物,学生从小到大多一定程度地经历或了解周围的某些地理现象,有些地理现象学生的了解程度甚至不逊于老师。

笔者曾就泉州地理、历史文化及旅游作过学生调查:有些学生会唱南音,有些学生闽南语歌曲唱着很棒,有的学生家中信奉基督教,有些学生对泉州十八景如数家珍,有些学生本身就是港澳台家属或者番客家属……根据这些,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来一段南音,讲一段旅游经历或一个从港澳台及番客口中听来的故事,都能激发课堂的学习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乡土地理知识的印象。

但有些地理知识也不能想当然,不能凭主观印象和直观想象下结论。如笔者在讲到《4-1人口与人种》一课中,曾提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哪一人种?有些学生往往会想:中国以及东亚居民约占世界的1/4,他们大部分是黄种人,所以黄种人占世界人口数量之首,这个结论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讲是主观印象。也有少数学生已看到《地图册》上的人种数量比例,知道白种人最多。通过争论,老师再作总结:做科学研究靠的是“认真”,很多问题不能用想当然的方法。要注意观察思考,也要注意分析,既要看到整体,又要注意局部,白种人分布较广,主要有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中国新疆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也属白种人,占全球人口的55%;而黄种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仅占全球的37%。通过争论、比较、分析、结论四个步骤,既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细心观察,积极分析感受外界事物。魏格纳如果没有细心,勤于思考,就提不出“大陆漂移假说”;牛顿如果没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提不出“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如果没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发明不了蒸汽机……将观察得到现象、猜想,经过理性的分析、科学的验证,才能得到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结果。

四、把握好清晰讲解与留在余地的关系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面对知识要点、重点,只有讲清楚明白,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基本知识;面对能力培养目标,教育培养目标,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使之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进而经久不忘。

当然有些内容并不要求学生做到细致入微,只是通过活动本身让学生有过的经历,从而加深某些知识点的印象。这时,老师就可以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因此,这种“留有余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般说来,教学中过于求“实”,往往适得其反,让使学生只是生搬硬套,记住一些条条框框。只有由现象到本质,在教学中留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如在《地球和地球仪》一课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乒乓球上勾勒经纬网、各大洲的大概轮廓。不必刻意要求统一操作,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可以让学生用简笔勾画,也可以配置色彩,对此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说不定,这个学生创作的“地球仪”,会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总之,把握好以上四种关系,对我们的地理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是大有好处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