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7-09-20杨坤
[摘 要] 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的灵魂,还能展现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和文化氛围,学校的综合实力也能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出来。学校要得到持续的发展,建设校园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内涵,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并在党的政策指导下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坚定拥护党的发展路线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9-0042-02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去,进行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只有用中国特色主义社会理论为建设指导,以传承社会主义文化为教育使命,坚定不移地遵循党的领导组织和执行相关教育方针,才能建设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校园文化。
一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校园文化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在长远的发展道路中,难免会有走偏、走弯路的时候,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校园建设的健康发展。
受当下浮躁社会风气影响,很多高校为了经济创收、抢夺生源、展示所谓“实力”而违背了办学初衷,过度追求物质文化建设而忽略了对学校文化内涵底蕴的展示和学校精神层面的建设。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影响,来自社会和网络中的功利主义的宣传,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也产生了很大的偏差,大学学习不再是一种文化传承、精神洗礼,而成为了一种充满功利性的行为,教职人员不能专心地进行学术研究,学校成为了敛财之地,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不再是纯粹为了追求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重物质而轻精神的校园文化恰好也反应出我国现在的普世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浮夸之风大行其道,我们的学生缺乏的不是分数,不是智慧,而是文化内涵,是务实精神,是社会责任感,是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内在素质,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该先教会学生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充实精神世界。
高校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一直为学校管理层所重视,但效果往往强差人意,究其原因管理者过于片面的强调了制度的控制性和约束功能,缺乏人文性和灵活性,有一些制度明显已不符合时代发展和现代校园管理的要求,却不及时更新完善;有一些制度明显违背学生的情感意志,并不得人心,管理者却还要强制执行,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此类种种的制度已成为师生们的思想及精神的枷锁,它是一种规则,一种被要求无条件服从的权威,而不是一种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就要注重文化氛围的引导和渗透,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觉悟,进而认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强迫服从内化为“自我意识”,达成“自律”的效果,只有把制度管理提升到文化建设的层面,才有机会实现制度文化建设发展的可能性。
随着社会改革的进行,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国外的思潮通过互联网被学生所接触,其中一些对学生的思想进步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良的、具有煽动性、破坏性的思想渗透进校园,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充当了反动势力的“试验品”,动摇了政治信仰、颠覆了三观,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不利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做好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进行网络文化建设的时候要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去,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学校的治学理念、教育观念、文化内涵、个性风格等。
二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在教育部、团中央颁布的有关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已指出,要在校园内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校园文化来实现,以此推进教育事业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进行完善加强,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影响行为习惯、学习思维的形成,还关系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治国战略,关系到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所以学校要完成自己的育人使命,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思考如何讓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脱离枯燥说教,让师生更容易接受,思考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寓教于乐,使师生学到先进的思想文化知识。新形势之下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到位,摒弃形象工程那一套,求真务实,更要能深入人心,才能保证成效,保障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1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管理者要认清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把握好政治导向:教育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的发展方向,使高等学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以人为本是所有现代教育中的教育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如此,在教育层面,要将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水平作为教育目标,从大局层面,学校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建设,用科学发展观多方面、多渠道地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建设;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谐发展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教师与学校三方的良性互动。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增加思想政治内涵: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做好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键作用,学校应更多地组织学生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引发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校风、校纪的建设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学校校风为行为准则提出更高的自我要求,约束自己。endprint
2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构建人性化的制度文化
校规校纪: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发展的保障系统,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秩序意识,从学校制度中感知社会的规则。学校制度的建立不仅要合乎法律法规,还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校园规章制度不该是僵化和专制的,更不应流于形式,学校管理者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地制定相应的规则,同时保证规则的规范性、组织性和秩序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品德修养。
校风校训:纵观每一所名校,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风格和精神面貌,并能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精神文化是一种软性的文化熏陶,不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看得着摸得到,校风校训反映了学校的追求,所蕴含的深邃哲理为学生指明了人生方向,使学生按照学校的治学精神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
社团活动的开展:社团活动是最能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包括在校园中产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娱乐等文化活动,学生社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还对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培养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学校社团还能达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修养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观点、理论学说不断更新,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学校对学生的实践教育也应与时俱新,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提高政治修养,这比说教式的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如组织各种学习小组、辩论赛、讨论互动小组、青年志愿活动等学习了解党的政策路线方针,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感;学校带头,鼓励社团更多地组织课内外文化活动,包括科技活动、中外文化交流等社会实践,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社会经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组织艺术鉴赏活动,感受国家的变迁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培养高雅情操和高尚品德;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干部的选拔,更多地參与到学校建设中。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往往展现出更进步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不论是知识面、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吃苦精神等都比“宅男宅女们”更胜一筹,更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
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当下校园网络文化呈现出多种特征,互联网的全球性、交互性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国内外不同的思想意识,其中好坏参差不齐,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学校要研究增强校园网络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性,利用论坛、博客、校园网等载体进行学术交流,弘扬社会正能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过程,是永不“完工”的学校建设工程,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思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对学校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坤.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7).
[2]马益平.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模式[J].文教资料,2010(6).
[3]刘地松.“以人为本”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石宏伟,陈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