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2017-09-20张霞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风团斯汀甘草酸

张霞

山东省临沭县皮肤病防治站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张霞

山东省临沭县皮肤病防治站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依巴斯汀10 mg,治疗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2片,3次/d,均治疗观察4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 和71.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可供临床选用。

复方甘草酸苷; 依巴斯汀;慢性荨麻疹;治疗

慢性荨麻疹是指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组织内水肿,病程超过6周者称为慢性荨麻疹。病因常不确定。临床表现为患者不定时地在躯干、面部或四肢发生风团和斑块。发作从每日数次到数日一次不等。荨麻疹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黏膜的局限性、暂时性、风团或红斑等,如每天发作并持续超过 6周者为慢性荨麻疹 [1]。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于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 总结 报告如下。

慢性荨麻疹临床表现

在风疹块出现前,局部皮肤发痒或有麻刺感,迅速出现皮疹。部分患者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 1~2日内出现全身症状,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风疹块表现为扁平发红或苍白色的水肿性斑,边缘有红晕。风疹块呈环形可称环状荨麻疹,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图状,可称为图形荨麻疹。风疹块中有水疱时称为水疱性荨麻疹。

风疹块常在数小时或 1~2日内自然消失,其他部位又有新的皮损陆续出现,风疹块已消失处在 24小时内不再发生新的损害。风疹块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风疹块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黏膜。风疹块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时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而无其他症状。

风疹块的病程不定,有的在一日之内发生数次皮疹,经过数日或 1~2周至数周后停止发作,称为急性荨麻疹。不少患者天天发生皮疹,或是断断续续地屡次出现或加重、缓解或消失,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称为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治疗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较困难,疗程长。正确的治疗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寻找病因

详细询问病史,力求找到每位患者的发病原因,了解有无家族发病现象,有无急慢性感染史、用药史、职业、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等。检查血、尿、便常规,根据需要进行皮肤过敏原检查、冰块试验、乙酰胆碱皮肤试验、血清IgE测定及血清补体测定等。个别病人要做HBV-DNA及甲状腺抗体、恶性肿瘤等检查。

2.避免诱发因素

寒冷性荨麻疹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3.使用抗组胺类药物

大多数患者经抗组胺药物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少数患者较顽固。对顽固性难治性荨麻疹可增大剂量或联合用药。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按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效。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和地氯雷他定等。可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联合应用。安他乐具有较强的抗组胺、抗胆碱和镇静作用,止痒效果也很好。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主要用于治疗抑郁和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本药也具有很强的抗H1和H2受体作用。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副作用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入选标准 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来自临沭县皮肤病防治站皮肤性病科门诊,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18~62岁,平均37.6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18.2个月。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观察;治疗前3周未使用长效糖皮质激素;2周内未使用过其他抗组胺药;无严重的肝肾及自身免疫性等系统性疾患。

1.1.2 排除标准。正在接受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药、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妊娠和哺乳期;不能遵从医嘱或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对复方甘草酸苷或依巴斯汀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依巴斯汀10fmg,治疗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2片,3次/d,均治疗观察4周,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内容。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随访,详细记录瘙痒程度、风团数量、风团大小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按四级评分方法对上述各项症状和体征评分:0分为无瘙痒、无风团、每次持续发作时间 0gh;1分为轻度瘙痒、不烦躁、风团直径≤1.5 cm、风团1~6个、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 h;2分为中度瘙痒、不烦躁、风团直径1.6~2.5 cm、风团7~12个、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12 h;3分为重度瘙痒、烦躁不能忍受、风团直径>2.5 cm、风团数目 12个以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2h。上述各项分数相加为总积分。随访时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3.2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随访积分结果,按下列公式 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用药前总积分-用药后总积分)/用药前总积分×100%。根据疗效指数判定疗效: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60%,<90%;进步:疗效指数≥20%,<60%;无效: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以痊愈率加显效率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0.0软件程序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1.8,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治疗组2例出现胃肠不适,2例出现困倦,2例出现头晕、乏力、面部轻度水肿。对照组3例出现困倦、乏力,4例出现便秘。所有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均能耐受,未经处理,未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大多数患者找不到发病原因 [2]。现在研究证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不仅有 IgE介导的体液免疫参与,也有细胞免疫的参与 [3]。其中 Th1/Th2比例失衡,即功能亢进Th2和Th1功能降低影响最大。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甘草酸是2个分子的葡萄糖醛酸与三萜化合物中皂甙的一种甘草次酸的聚合物,其药物活性单位甘草次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和类激素样作用,但无明显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有。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亢进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或影响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调节T细胞活化,诱导γ-干扰素产生,活化NK细胞,对人体补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观。所以,其具有广泛的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作用,国内已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 依巴斯汀是第二代抗组胺药,该药不仅具有特异性强效拮抗外周H1受体的作用,还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反应递质(如白三烯)的释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降低白介素 IL-6、IL-8产生等作用,并具有疗效高、起效快的特点,并且无明显中枢镇静作用,无心脏毒副作用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且服用方便。有研究表明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满意。

笔者将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使两种药物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协同作用,起效迅速,作用时间持久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有效率达 100%,痊愈率达 85.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所以,笔者认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供临床选用。

[1] 奥多姆RB,詹姆斯WD,伯杰TG.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4 :156-167.

[2]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

[3] 唐亚娟.荨麻疹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检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5):284.

R473.5

A

1672-5018(2017)05-024-01

猜你喜欢

风团斯汀甘草酸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炎琥宁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