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题基层院前急救缺陷

2017-09-20董世伟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16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文/董世伟

破题基层院前急救缺陷

文/董世伟

基层医疗水平低、人员缺乏、硬件设备落后等因素,严重影响基层院前急救的效果。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急危重症患者在事发现场和转送医院途中的紧急医疗救护,它能为院内救治争取抢救时间。如何迅速准确、积极有效地挽救伤者生命,是院前急救研究的主要方向。

但是,我国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使得院前急救质量高低不等,基层医院尤为突出,笔者列举两个实际案例,进行举例分析。

“窥一斑知全豹” 两则案例的启示

案例一,今年3月,淮阳某驾校院内所有学员都在驾校内练车的时候,突然一名学员赵某晕厥在地!情况万分危急之时,在校内练车的潘某挺身而出,对该学员进行紧急救治。这时候救护车及时赶到,把患者送到车上后,大家才知道潘某是淮阳某医院的一名护士。该护士现场救人的视频受到广大网友关注,有的网友为此事点赞,但医护人员则对该护士的急救手法进行吐槽,医护人员从专业角度认为该护士的急救操作并不规范,甚至太离谱!

笔者对该护士的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精神给予点赞的同时,还发现当“患者”意识已经清醒时,其仍然继续操作“抢救”,不禁让人对“最美护士”的“违规”操作提出些许质疑。在笔者看来,医务人员院前紧急情况下的急救专业技能有待加强,应引起医院管理者及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重视,并尽快付诸行动。

案例二,豫北一家医联体组织专家到黄河滩区医疗机构义诊,专家们发现该地区的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急诊能力比较欠缺:不仅缺乏人力物力,同时,部分出诊医护人员在急诊方面缺乏系统学习,有误诊、漏诊等现象发生,影响急诊救治成功率。

在豫东一个60万人口农业县的17家卫生院里,高级职称医师仅2名,中级职称医师不足10名,全科医生40名,且90%为培训转岗,其医疗技术水平决定了大部分急危症患者的现场抢救效果不理想,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操作救治。医务人员最为常用的手法就是用救护车将患者送至医院急诊进行抢救,而途中少有关键的抢救手段与措施。

除了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水平较低、人员缺乏外,硬件设备落后、匮乏更是影响基层院前急救效果的重要原因。豫南一家县级医院的急救站有救护车十多辆、医护人员近30名,只有一名主治医师,日常的出车救护,除了担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及外伤缝合器械外,只有充氧气袋,抢救用药及输液用具不多见。到了急救现场,如果患者心脏骤停就只能建立静脉通道,采取人工心肺复苏,无法施行起搏术。而基层卫生院和村医的急救水平技能就更差,部分医务人员连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都不会。

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须加强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和急救知识、技能的考核。

据了解,这种现象目前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医院急救专业的进步发展,导致医疗机构的急救信誉日益减退,增加医患冲突,尤其是降低县域龙头县医院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无法对分级诊疗起到保护和积极的推进作用,影响基层医改的顺利进行,该现象应该引起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的思考与重视。

释疑解惑 破题急救

那么,这种不良现象缘起何处呢?笔者调研发现,一是基层管理不到位,院前救治管理意识淡薄,只重院内抢救,不重视院前现场紧急救治;二是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全民健康意识及专业能力较差;三是基层医务骨干待遇低,不安心于基层工作;四是基层资金投入有限,缺少救护车辆、急救仪器等现代急救医疗设备。

为此,笔者认为要消除改变基层院前急诊水平低、效果差现象,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是将院前救治施行与管理列为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列为医疗机构绩效考核项目,提高管理者对院前急救的重视。

二是加强宣传力度,树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尤其要提高急救人员的急诊急救意识。

三是加强专业培训。加强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急正常。笔者建议对县域的三家县级医疗机构(县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各配备一辆多功能、高性能的救护车,不但让医务人员在救治现场实施抢救,还能在运送急诊患者途中使用,对患者进行同步救治,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笔者认为还可以开通远程会诊,指导现场救治,从而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六是加大财政支出。一方面政府尽力加大基层医疗卫生预算支出,将院前急救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现代设备购置作为一项重要事宜来抓;另一方面保证相应的财政支出补助不迟缓,做到及时足额到位。

据调查,实施公立医院药品零加价以来,部分基层公立医院的政府药品零加价补助一直未能及时足额到位,加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范围小、综合平均价格低,许多基层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财力投入来改变医院现救知识与抢救仪器的使用,定期开展急救演练,选送急救人员到三级医院学习,全面提高急救能力和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急救队伍。

四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减少医疗纠纷,规避医疗风险,注意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增强医疗风险意识。

五是保证急救设备齐全、完好。应将急救车辆的硬件投入作为基层提高院前急救成效的重要职责,同时配置必须的、用于现场抢救的医疗设备,并且每天指派人员对抢救器材与药品进行清点,检查药品是否齐全,器材是否场急救硬件匮乏及落后问题。

与此同时,医疗机构还要注意提高基层的待遇,吸引骨干和全科医生留在基层安心工作。

总之,院前抢救患者要有充分的软硬专业实力,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在现场抢救及运送途中为患者提供及时、标准、规范、先进的抢救操作与救治,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极大降低因医疗信息不对称发生医疗纠纷或医患冲突的可能性。

作者为河南省原阳县中医医院院长助理

编辑/唐超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