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的治疗方式与临床疗效研究
2017-09-20何清
何清
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0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的治疗方式与临床疗效研究
何清
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0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的治疗方式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行甲钴胺分散片、木丹颗粒治疗,参照组50例患者行甲钴胺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组间患者SF-36评分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VAS评分,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分散片、木丹颗粒均可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优选药物,联合实施总有效率以及安全性更高。
甲钴胺分散片;木丹颗粒;糖尿病周围神经炎;VAS;SF-36评分
糖尿病是常见性内分泌系统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异常造成的代谢性疾病,具体表现出高血糖症[1]。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临床发生几率有明显的递增趋势,且患病群体开始逐年年轻化[2]。周围神经炎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表现,临床治疗效果较多,其中最常使用甲钴胺分散片、木丹颗粒,但是关于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的报道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甲钴胺分散片、木丹颗粒分组治疗。详细实验内容、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患者均符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诊断标准,排除实验药物过敏者以及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36岁到72岁之间,年龄均值(48.5±6.5)岁;糖尿病病程均值(10.0±2.0)年;周围神经炎病程均值(4.0±2.5)年。将10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实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组间病程、年龄均值以及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降血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组用药治疗。
参照组:本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均行甲钴胺分散片治疗。患者口服甲钴胺分散片500ug,每天3次[3]。
实验组:本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均行甲钴胺分散片、木丹颗粒治疗。甲钴胺分散片用药方法与参照组一致,木丹颗粒7g/袋,每天3次冲服。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周的用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用药后 VAS评分、SF-36评分、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10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实验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VAS评分、SF-36评分行±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证明组间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组间VAS评分对比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VAS评分进行对比,数据见下表1。表中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评分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
表1 :两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s)
表1 :两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
实验组 50 7.0±1.5 2.0±0.6 1.0±0.5参照组 50 7.1±1.5 2.8±0.5 1.6±0.4 t 0.3333 7.2428 6.6258 P 0.7396 0.0000 0.0000
2.1 组间SF-36评分对比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 SF-36评分进行对比,数据见下表2。表中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两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对比(± s)
表2 :两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对比(±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实验组 50 75.0±7.5 44.0±6.2 35.2±4.2参照组 50 75.2±8.0 44.1±6.0 35.3±4.0
2.3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均有药物不良反应问题,详细数据见下表3。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n(%)]
3 讨论
本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甲钴胺分散片联合木丹颗粒治疗以及甲钴胺分散片单一药物治疗。结果显示,组间SF-36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VAS评分,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在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时从疗效和安全性情况来看,建议选择甲钴胺分散片联合木丹颗粒治疗。
[1]齐月,于世家.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0(3):356-358.
[2]宗海军,唐梅.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3):210-212.
[3]毕进.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6):115-116.
[4]罗春英,吴建能,杨靖等.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398-2399.
R944.2+7
A
1672-5018(2017)0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