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17-09-20张伟伟李金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缺血性量表康复

张伟伟 李金梅

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张伟伟 李金梅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康复护理、并发症预防等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结果:干预14 d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临床路径有助于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认知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心理状态;认知功能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7.17.063

行对照,探讨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4]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2)年龄18~70岁。(3)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3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洼田饮水实验评分)>3分。排除标准:(1)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或精神病史。(2)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无法参与完成康复护理临床路径者。(3)住院期间自行出院或转院者。在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35~70岁,平均(54.36±6.21)岁;学历:大学6例,大专8例,高中16例,初中及以下1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7~70岁,平均(54.20±6.36)岁;学历:大学5例,大专10例,高中16例,初中及以下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康复护理、并发症预防等。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具体如下:(1)组建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小组。包括护士长、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责任护士共8名,护士长任小组长,指定1名责任护士任个案管理员。(2)康复护理临床路径文本制定。根据循证医学管理方法,英文以“care pathways”、“clinical pathway”为关键词,中文以“临床路径”“临床护理路径”“脑卒中”“脑梗塞”等为关键词,搜索国际Cochrane图书馆、循证医学类杂志、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建立本研究中康复护理临床路径文本,见表1。

表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临床路径表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干预14 d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对两组患者上述因素进行评估。①HAMA、HAMD评分标准均采用5级评分法,症状从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评为0,1,2,3,4分,其中HAMA评分>14分为存在焦虑,>21分为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HAMD评分>7分为存在抑郁状态,≥17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严重抑郁。②MoCA共包含交替连线测验、视结构技能等9项认知领域,评分标准:当患者认知或行为完全符合标准记1分,错误或违反标准记0分,总分30分,≥26分为正常。③BI包括进食、转移、修饰等共10个项目,评分标准:完全依赖别人或依赖别人帮忙为0分,需要部分或少量帮助为5分或10分,能独立完成为10或15分,总分100分为独立,75~95分为轻度依赖,50~70分为中度依赖,25~45分为重度依赖,0~20分为完全依赖。(2)参照邢麟等[5]文献资料设计脑卒中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康复锻炼、生活护理等,分为非常满意(91~100分)、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3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oCA,BI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oCA,BI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oCA、BI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焦虑抑郁共病比单纯焦虑、抑郁更严重,对患者心理状态、康复训练依从性、功能恢复均有不利的影响[6]。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使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勇敢面对疾病,主动接受治疗与护理。但单一、常规临床护理难以有效解决患者心理问题[7]。基于康复护理临床路径下的心理干预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搜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问题解决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能够针对患者不同症状给予个性的心理干预[8]。

相关研究表明[9],外界刺激能够修复受损神经细胞,重建神经通道,而且神经功能修复效果的好坏与综合康复训练时间、训练方法密切相关。康复护理临床路径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训练方法、训练时间、评价标准,可以使护理干预在程序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保证护理工作的条理性、连续性、完整性,同时让患者知晓护理方法与护理进程,有助于患者了解护理目标,主动配合护理过程,这样可以避免护患之间的盲目性[10]。闫坤丽等[11]研究认为,护理临床路径能够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也有学者研究认为[12],临床护理路径可增强患者遵医行为。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对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也有积极的影响。有学者研究认为[13],相较躯体功能障碍而言,认知功能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更大。随着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缓解、认知功能的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或锻炼的依从性明显增强,早期连续、规范康复可以有效恢复偏瘫肢体肌力,提高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本文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MoCA、BI,所得结论也支持这一观点,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优势。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临床路径有助于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康复护理临床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尚未有一个完全可以借鉴的标准性方案,本研究中康复护理临床路径也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

[1] 刘枫荻,赵 蓉,王 硕,等.急诊启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7,25(1):49-53.

[2] 李 萍.早期康复治疗与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85-87.

[3] Moore JA.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a nurse practitioner-led home-base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linical pathway[J].Home Health Care Serv Q,2016,35(1):39-51.

[4] 颜志钦,易兴阳,虞君儒,等.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1-3.

[5] 邢 麟,余 洋,张 燕,等.电话随访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151-154.

[6] 车加丽,周远京,何 静.优质护理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30-31.

[7] Cowey E,Smith LN,Stott DJ,et al.Impact of a clinical pathway on end-of-life care following stroke: a mixed methods study[J].Palliat Med,2015,29(3):249-259.

[8] 柏晓玲,王天兰,石国凤,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2):158-160.

[9]吴 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139-141.

[10]刘素红,李素华.临床护理路径对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1):2283-2285.

[11]闫坤丽,顾志娥.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6):108-110.

[12]方 梅,郑粤湘,张 卫,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6(21):29-30.

[13]施毅颋,林 桦,何 雯.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2016,31(5):352-354.

(本文编辑 白晶晶)

221000 徐州市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张伟伟:女,本科,主管护师

李金梅,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2017-05-10)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脑卒中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但致残率达到80%以上[1],而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上,目前尚无重大突破,很多国家都将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康复护理临床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是指由多学科专家研制的针对某种疾病建立的标准化康复护理模式,在细化流程的基础上,关注护理的时间性和标准性,能够指导护士开展有预见性的护理工作[3]。国内外类似文献报道很多,但不同学者临床护理路径各有不同,观察指标也各有差异。本文以48例实施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4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同病种患者进

猜你喜欢

缺血性量表康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