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语境下的玻璃艺术与玻璃产业发展
2017-09-20刘慧芬
刘慧芬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玻璃艺术与玻璃产业发展
刘慧芬
On the glass art and glas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consumer society
玻璃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随着科学技术与工艺技术的进步,玻璃艺术和玻璃产业更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将对国内外玻璃艺术与玻璃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讨论,并尝试探索当今消费社会语境下玻璃艺术和玻璃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 亚琛大教堂
Glass from the date of the birth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s an indelible link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materials of human life.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glass art and glass industry is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glass art and glass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ry to explo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glass art and glass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consumer society.
一 绪论
许多人误以为玻璃是一种年轻的材料,其实不然。玻璃作为一种人工材料已有逾越千年的历史。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用玻璃来铺砌地板、壁炉等,只是当时玻璃是不透明的。相对而言在古代中国,玻璃出现较晚,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而且当时玻璃因为数量稀少成型困难,基本只服务于少数达官贵族。追溯玻璃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使用最多的是教堂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建于19世纪哥特式风格的亚琛大教堂(图1),可见当时玻璃艺术与建筑就有了精美融合的先例。
二 玻璃艺术与玻璃产业业态的发展现状
纵观国外的玻璃艺术,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兴起了各种艺术流派,国外的玻璃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艺术家们也有着更多元的表现空间。产业革命时期,法国的DAUM、LALIQUE等玻璃艺术品牌就已经开始建立并开创了玻璃文化推广的成功模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起的“玻璃工作室运动”更是让玻璃艺术迎来了最具意义的革命时期。到了现代,国外的艺术玻璃得到高水平的发展,加之国外对于玻璃这一材料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背景支撑,玻璃艺术消费市场发展井然。一些知名品牌在业界更是享誉盛名,如美国康宁玻璃,在康宁玻璃中心约有10 万件左右的玻璃精品及艺术雕刻玻璃展示。又如德国肖特玻璃,近来肖特玻璃厂生产出了轻薄又强韧的玻璃(25微米,比人类的发丝还细),可谓是挖掘了玻璃发展的新可能。
再着眼国内,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我国的玻璃工业急速发展,经历了一段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有许多生产传统玻璃的企业将先进的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使传统工艺得以继承和发展。这些生产传统玻璃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浙江等地,其中以山东博山玻璃最为典型。然而近年开始玻璃行业出现较为严重的亏损,至今依然没有扭转过来。现如今中国玻璃产业业态表现出的是低端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原因是低端市场的工艺品品质、品相较差,审美趣味不高。对于国内中端的玻璃市场,主要市场的占有率也基本是中外合资单位,几乎很少有本土品牌。至于高端的玻璃品牌,中国市场上基本没有。在业内看来,真正可以代表高水平玻璃艺术品的还是来自于学院派的艺术家,而他们大多聚集于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内。
当代社会,大众消费是市场的主体,无论是艺术品还是工艺品都应该慢慢面对大众,满足他们的需求。现代人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不仅对产品的质量有要求,对于造型、 色彩又有着更高的审美需求。
中国的玻璃工厂始终没有跳出历史的局限,只是在工艺和材料上或多或少引用了一些现代技术,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又不高,缺乏市场规范和具有高艺术品行的艺术家们的指导,使得国内市场上的玻璃产品大多在低端范畴内,引领不了大众消费的趋向。近年来我们也看到玻璃艺术与玻璃产业在进行内部更新和转型,学院派艺术家与玻璃生产企业合作也开始有了成功的案例。例如,这两年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庄小蔚教授,国内玻璃工作室最初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之一,受邀赴山东和山西的玻璃工厂做学院派艺术专家指导,对玻璃工厂进行工业和造型革新的尝试。使产品在造型上提高审美情趣,在工艺上精益求精。2016年3月,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玻璃·时尚”为主题的技术问题于山西的一家工厂得以攻克。玻璃首饰产品(图2)使用了一种延展性和强度都比较理想的高硼硅玻璃,内部灌装的水晶玻璃钻,来自奥地利瓦诺斯奇。另一边在中国古玻璃的发源地,山东博山中国日用品玻璃协会旗下的“西冶工坊训练营”,也通过和高校艺术家教授的合作,慢慢地将原有的作品做了技术、工艺和造型的调整后,生产的产品越来越符合大众消费对于艺术市场的审美,品质有了很大提升。如(图3、4),其中图4有训练营的双层气泡试验效果。这种合作模式的成功尝试也让我们看到了玻璃艺术产业转型新的发展契机。
2 “玻璃·时尚”玻璃首饰
3 西冶工坊训练营吹制作品
5 Water Balloon Room 作者:TORAFU ARCHITECTS
4 西冶工坊训练营吹制作品
三 消费社会影响下的玻璃艺术与玻璃产业发展趋势
人类的消费行为与人类的需求是密切相关的。时至今日,人们追求的是有精神享受,有艺术审美和个性化的消费。现代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发展到了第四个阶段体验经济,也可以理解为是“量身定做”。大众消费对于产品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是一种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玻璃艺术产业的转型和发展趋势具体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玻璃产品的艺术水准进一步提高,有辨识度玻璃品牌在大众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大。随着更多玻璃工作室里的艺术家进入到玻璃厂家和企业,形成一种成熟的合作模式后,可以进一步提高玻璃产品的艺术水准,加快建立国内有影响力的玻璃艺术品牌步伐,随之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二.产品品牌化层次的分化日趋清晰。通过艺术家与厂家合作,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出来的玻璃工艺品会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创造出一批中端甚至高端的玻璃产品来满足大众消费的需要。但是这种规模批量的生产始终是打破了玻璃艺术品具有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而要经过复杂工序完成的工作室玻璃艺术品,要着眼体现艺术个性和高端的审美价值,在博物馆,展览,画廊或私人机构体现更大的收藏价值,也更注重去传达一些新的观念。三.产品多元化,科技含量更高,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未来,国内诸如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会有越来越多玻璃博物馆落成,让大众对于玻璃艺术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空间。公共商业空间的玻璃艺术品也会随之悄然增多,公共艺术品将从原来的铜雕慢慢转向新的玻璃材料,随之带动一系列的周边文化产业圈的繁荣。未来,玻璃艺术行业与时尚科技行业也可能会有更多融合,例如, Met Gala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名为Fashion in an Age of Technology(科技时代的时尚)慈善舞会红毯秀上,好莱坞演员Claire·Danes,一条蓝色Zac Posen“心机”抹胸长裙在红毯秀上博得所有人的眼球。这件由扎克·珀森(Zac Posen)设计的灰姑娘式球形礼服是由超薄光纤织成的纱制成的,在暗光下就会闪闪发亮。这件衣服的技术核心是光纤线缆,由最外层的保护涂层和其内的两层玻璃所组成。今后,诸如此类跨行业融合也会增加。四. 玻璃艺术与玻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对资源的开发,玻璃生产与利用逐渐引发包括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为了实现玻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合理地利用玻璃并丰富其存在的形式。某种程度上会加快玻璃艺术与装置艺术的结合。现代玻璃装置艺术的装饰作用,玻璃作为公共空间装置的新型材料,能从视觉上打破传统装置材料带来的审美疲劳,凭借自身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丰富的语言延展性让人们体验到其他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魅力,带来一种新的观感。可以说,玻璃装置艺术在未来的无论是公共空间内或者玻璃博物馆内的表现都将会是可圈可点的。例如,柯尼卡美能达主办Eco & Art 以环保为主题的视觉传达设计及产品设计竞赛。其中TORAFU ARCHITECTS 事务所创作的展品,(图5)用悬浮于整个空间36个“水球”建立一个模拟自然环境的曼妙空间。“水球”就是来自与玻璃艺术家的合作,采用荧光灯和回收玻璃为原材料,手工制作工艺让每一只水球都形态各异,自然的气泡则让光线更加富有梦幻色彩。
结语
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大众消费是市场的主体,现代人追求的是艺术审美和个性化的消费。消费社会语境给玻璃艺术以及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思维的革新,审美需求的提升。因此玻璃艺术与玻璃产业必须进行更新和转型。当玻璃艺术与玻璃产业的产品在审美形态、科技含量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可以预见的是转型后的玻璃艺术产业将会掀起一股新兴的发展浪潮。
〔1〕《玻璃》[英]莱夫特瑞 董源 陈亮 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2〕周静, 邬烈炎. 现代玻璃艺术 [M].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3〕艾伦 麦克法兰. 玻璃的世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4〕韩熙,孙净芳.现代玻璃艺术与玻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艺术教育, 2014(12)
〔5〕高明醒,装置艺术材料的生态化.中国建材科技,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