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光凤羽凭雨润首饰设计教育任重道远
2017-09-20龚世俊
龚世俊
吉光凤羽凭雨润首饰设计教育任重道远
龚世俊
New Enlightenments for Jewelry Design Education
烟灰缸 陶瓷 郑可 6x20x13.5cm 70年代
The goals and demands are not only consistent with our current social life, which echo with personal and social need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t will be related to people's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For design, there is a longer way to go.
去年我们访问伯明翰城市大学珠宝学院,大家都知道它有近150年的历史,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珠宝与饰品专业才10年多一点。所以与之相比我们好比是小学阶段。这一点从该学院的工具设备上就可以看出来,伯明翰城市大学珠宝学院从最原始的手工工具到最先进的3D金属打印机全有,把整个工房堆得满满的,设备之齐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手工工艺的教学和研究方面,他们仍然在教授最古老的墨鱼骨浇铸法和最为现代的贵金属3D打印技术,也就是说英国在现代化工业高峰时期被淘汰的许多设备,被伯明翰珠宝学院系数搜罗到了学校,他们仍然没有将这些最原始最古老的传统工艺技术丢弃掉,老实说这些工具和工艺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早已被淘汰了,可是在如今现代化的校园里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些东西并学习之呢。通常在教学的时候不光强调是我们的手工制作技艺,还要让学生和我们共同感受首饰和它背后承载的故事,这些留下来的工艺和工具设备就是历史、就是文化。当我看到这些宝贝的时候又羡慕又遗憾,羡慕是他们有那么多宝贝,遗憾的是中国曾经也有这些个设备,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逐步退出了工业加工的舞台而且大部分都被丢弃了,很少有成为文物被保留下来。
我们拜访了珠宝学院的Gaynor Andrews院长,寒暄之后她不解地问为什么你们有这个能力和资质办珠宝首饰专业,对我们的历史和能力产生了怀疑,我告诉了Gaynor Andrews院长,在中国,上海是洋镶首饰的发源地,上海的珠宝首饰最早是从欧洲人那里学来的,我说我的师傅辈大部分在1949年前是在包括英国人,俄罗斯人、犹太人甚至是日本人的珠宝作坊里当过学徒然后学有所成,有的成了有一技之长的工匠甚至是大师。当然作为过来人,他们往往会将在洋人师傅家生炉子,抱孩子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就如大家看到的张乐平笔下三毛的故事。比如我们中国青年人结婚买的最好的是这款卡地亚钻戒,无论钻石大小,这个款其实在1949年之前就已经在中国沿海地区流行了,那时候一直称其为东洋脚。众所周知在中国曾经称日本是东洋,欧洲叫西洋。所谓东洋脚就是从日本人那里翻样子过来的。可见珠宝首饰的历史一直与海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样渊源流长。我们学院珠宝专业尊循的是3+3+3师资队伍的模式,专业老师有部分来自老凤祥。(中国最大的珠宝首饰公司2016年的产值接近400亿人民币,全国有接近3000家门店,我本人曾经服务于老凤祥公司设计部门)这一方面说明我们所谓3+3+3的师资队伍模式的必要性和现实的重要性,同时说明在执行这个模式上的坚定性。
中国的珠宝首饰产业规模2015年产值接近15000亿,超过了山东省青岛市一年的GDP,从业人员达300多万,在上海有上万家的珠宝首饰公司企业。这为我们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基础。2016年在伯明翰珠宝学院,珠宝专业一个班的人数是50多位同学,相当于我们两个班的规模,而且大部分是我们大陆去的中国留学生,Gaynor Andrews院长说到这连忙解释说,明年我们会更加严格地招生,现在学生太多了。
其实我们上海也是如此,一个月前我碰到了上海建桥珠宝学院李牧院长(建桥珠宝学院今年初刚成立,他们今年将招收200多名学生,不久的将来他们每年将有1000多名珠宝专业的学生毕业)。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多家大中专学校开设有珠宝首饰设计和鉴定及相关专业,不过据统计,在超过300万的从业人员中受过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的不超过5%,中国的珠宝首饰教育大有可为。听到这些伯明翰珠宝学院院长Gaynor Andrews流露出兴奋的表情,她有一定要和我们合作办班的愿望,当然由于双方在利益方面的一些分歧还没实现这一目标,但是今年暑假我们有9位同学参加了伯明翰对全世界组织的夏令营,同学们感到非常有收获。
近年在编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上海卷,也看到和收集了不少有关金工、首饰的文字和图片材料,每年全国各地有关工艺美术和首饰研究研讨会也不少,同时我作为一个学术期刊的责任编辑每年看到的论文自然也不少,可以坦率地说有学术价值的文章不多。比如有关对上海珠宝首饰研究的论文在知网上可查到的只有区区4-5篇,我们在编辑史料时真正能用上的真的是凤毛麟角。可见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论文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一方面真正有研究的人少之又少。
珠宝饰品类的设计作品与电影小说、绘画雕塑等当然同属视觉艺术,但是相比较而言,东西又小,受众更少,影响力有限,尽管中国有一些年轻的从东洋、西洋留学回来的新一代首饰艺术家、设计师,尽管有的被认为已经是所谓金工首饰的教父、教母、宗师级的人物,他们为数不多的作品放在世界手工艺术的范围里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浪花,也没什么振聋发聩的影响力,基本上是欧美的一些翻版。中国著名的艺术研究学者、策展人费大为在一个访谈中说,现在“全球语境” 下“超越文化身份的跨文化对话”的说法,实际上就是用现成的西方艺术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等同于“国际化的语言”,使艺术走上全球同质化的道路。这用现在的流行说法确实就是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现。
我上大学时有两个人对我影响非常深刻,一个是我的导师郑可先生,艾未未说郑可先生同样也是他的老师。郑可先生是法国当代雕塑家布歇的学生,他一生都在强调艺术的实用性和工艺的艺术化。在当时尚未形成巨大影响的包豪斯设计思潮中,他是中国最早意识到了包豪斯运动是一种足以支配未来新兴设计的理念。1937年再赴巴黎参加“现代世界的艺术与技术”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他怀着满腔的抱负,希望工业落后的旧中国在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同时,不要忽视美的教育和应用。使工艺美术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寻求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郑可先生在廖承志先生的力邀下于1951年将其在香港的几家工厂变卖后,带着机器设备、工人技师和家眷回国参加国家的建设。梁任生先生曾感慨万千地形容说“先生就好像是驾着飞机,带着枪炮回国参军的战士一般,为百废待兴的工艺事业注入一股新鲜血液”。郑先生的这些设备一直到80年代我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时仍然在使用,以至于我们在使用的常常忘不了他。曾经有人讽刺郑可先生是“包豪斯与孔老二”,郑先生却以此为勉,乐在其中。因为这正是他艺术设计实践与教育的目的。我觉得这也是现在的教育目的。我们推行的工作室加项目制教学倡导设计为生产、生活服务正是源自于郑可工作室。这无疑应该是当今设计教学最重要的方向。
灵 王晨璐 925银、透明亚克力、珍珠、镀22k金
Vitality 翁依文 银、水晶洞、玛瑙晶苗、螺化石
海韵 韦斯嘉 925银、冷珐琅
另外一位我的导师是德国斯图加特造型艺术学院的福朗茨·德莱亚教授,有中国工业设计的现行者称谓的柳冠中先生刚从德国留学回中国不久,由他引进到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要教授我们艺术首饰的设计和创作。当时老人已经60岁了,经历过二战,是著名的雕刻家、首饰艺术家,记得很清楚他来中国时带了6双皮鞋和六款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戒指,然后他很开心地告诉我,每天他会按不同的天气和自己的心情来选择戒指和皮鞋来穿戴。他的作品包括雕刻,首饰等,他的雕刻作品全部是以收缩的人体为主题,就好比是贾科梅蒂的作品,那种被压抑、紧张的作品是一个经历过战争的老人内心的写照。他的首饰作品造型大多是錾刻的人的面孔,四周围是布满錾刻的象征和平的橄览枝叶,一看就能感到他内心追求和平的渴望。所以我从那时期便意识到了,首饰作品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可以代表人的情感并且愉悦心情的艺术媒介或者是艺术品,除自我欣赏之外还应该是满足大家需求的产品。古人讲“审曲面势,各随其宜”,适宜使用就好。自古以来,主张实用为美,美只有附着在实用功能上才有意义。美善同等,古今中外基本一致。日本工艺家柳宗悦先生认为“与用结合最为紧密的器具所表现的工艺之美是最为健全的,是用具与美器的统一体,只有与用结合才能成就工艺之美。”
所以我们不刻意或空谈所谓创新与传承,观念与哲学等形而上的理论,平时教学的工艺实践中将漆艺、金属花丝、编丝刺绣、法琅、点翠等传统工艺跨界融合在一起并且加以运用,在过程中使同学们感受这样的传统文化,并在设计创作中体现。在教学和辅导毕业设计时始终强调的是作品的创意性、工艺性和实用性。我们的目标和要求是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相一致,使作品符合人及社会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以人不可想象的工艺手段实现人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这种惊艳和欣喜若狂是从来没有过的体验,它一定会关乎人的心理学、哲学。所以设计教育任重道远。
其实不要感到吃惊,也不要不愿意承认,外国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已经办成学店了,拿钱来就能上,英语不行没关系来这里先学语言然后就可以上大学了。我们也不能被这样的状况迷失了方向。
今年6月我的过去的一个学生从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了,她及他们班的很多同学的毕业设计一改以往圣马丁设计学院的傲气和高冷,在新理念的关照下变得实用性和观赏性更强了,连朋友圈的小伙伴们都惊呼,你们的作品怎么也开始走实用的商业路线了?我的这位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时说了这样的话,“我个人感觉做首饰设计一开始可以很艺术 但最终还是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做出来的东西还要有市场才行。 在圣马丁学到的就是如何做一个真正的首饰设计师,不单单是学习如何设计首饰,还要考虑如何与市场接轨。”我听了感到非常欣慰。在如今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面,全世界面对的局面是一样的,谁也不能熟视无睹,蒙混过关。
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办高质量的学校和专业。所以理直气地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珠宝首饰设计教育并建立自己的品牌是我们今后的工作。珠宝专业方向历届学生有的考入北京地质大学、上海大学的研究生;有的自主创业,成立有自己品牌的珠宝首饰公司,有在短短二、三年内做到了公司设计创意总监的职位,这些案例足以证明我们的教学至少在目前来看是正确的。有足够的信心将我们专业做的更好。
这些年在不断地接待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珠宝专业参观学习的兄弟院校师生,从我们工作室改造完成后,专业课都放在了工作室的楼上,尤其是外聘专家、大师等来这儿上专业课时,讲堂就在工房的楼上,专家大师上完理论后就直接在楼下的工作室实际制作,上课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地好。利用与老凤祥、华泰公司的良好关系。将一些一般学校没有办法上的课都开出来了,每年毕业设计的学生分别邀请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担任导师,毕业设计展往往放在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或朵云轩美术馆。包括参加上海国际珠宝展在内的各种展览。我们和上海工艺美术行业紧密合作,将学生的作品放在了酒店的客房展出,记得有一年英国邓迪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参观这样的展览,她说他们在英国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并表示回去也尝试一下。因此提高了专业的知名度,扩大了专业的影响力、以及专业老师的行业地位。我们在为未来培养专业的设计师、行业的领军人物,请给我们时间。
Angle 沈沁仪 925银、18K金、树脂
螺 曹懿淳 银、冷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