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催生牛肉发展机遇
2017-09-20吴立
文|吴立
消费升级催生牛肉发展机遇
文|吴立
[√]餐饮消费是牛肉消费的主渠道,餐饮潮流决定了未来牛肉需求的发展方向。
我国居民长久以来呈现“重猪肉、轻牛羊”的饮食结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食用猪肉补充动物性蛋白。2015年,中国肉类及其制品国内居民消费4907万吨左右,较2014年增长5%,其中牛肉消费196.28万吨,占我国肉类总消费的4%左右;2015年,中国国内肉类及其制品人均消费量为35.7千克,其中牛肉人均消费量仅为5千克。从消费渠道来看,超过60%的牛肉消费是通过餐饮渠道完成的。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牛肉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巴西。但是中国居民牛肉消费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及部分东亚国家,2016年中国牛肉人均消费5.6千克,仅为日本的58%,美国的15.6%。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消费量呈现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中国城镇化带来了城乡人口二元结构的调整,城市常住人口的膨胀带来牛肉高档肉消费的增加。2016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高达57.4%,预估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突破60%。2010年中国城镇消费者人均牛肉消费是农村的4.02倍,高于同期猪肉的1.44倍。
由于西餐文化在我国餐饮习惯中的渗透,各个地区消费牛肉的群体也逐渐扩大,此外,我国目前约有2000多万穆斯林少数民族,这些人群是牛羊肉的刚性消费群体,因此,我国牛肉总体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2016年,我国牛肉消费总量增长至775.9万吨,在2012年以来保持年均3.9%的增长率。
国内牛肉供应增长缓慢
全球活牛存栏量稳步增长。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6年全球活牛存栏量9.89亿头,同比增长0.74%。其中,印度活牛存栏量全球排名第一,共有3.03亿头;中国排名第三,活牛存栏量1亿头,同比下降0.17%。从趋势上看,全球活牛存栏稳中略降,而中国活牛存栏在过去5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活牛产国,2015年活牛出栏量为6700万头,美国排名第三,活牛出栏量约3430万头。我国是活牛出栏量第二大国家, 2015年我国活牛产量达到5003万头,但是,国内活牛产量增长缓慢。2000年,我国活牛产量为3806万头,2014年增长至5003万头,复合增长率为2.23%。特别是2012年之后,国内活牛出栏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牛肉产量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以前,牛肉产量迅速增加;1980—1997年,国内牛肉产量从26.87万吨快速增长到440万吨,年复合增速达16.82%;1998—2004年,国内牛肉产量稳定增长,复合增速5.01%。2005年至今,牛肉产量增长陷入停滞,复合增速仅1.96%。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东北、西北、中原、西南四大肉牛产业带。从结构上看,2015年全国共有10个省出栏规模超200万头,均分布在四大肉牛带中。
牛肉进口弥补国内供需缺口
中国牛肉进口政策主要基于严格控制疫情和改善国内牛肉产业结构的考虑,一方面,禁止从疫情高危国家和地区进口牛及相关产品来保证国内牛肉产业的疫情稳定;另一方面,通过签订贸易协定等降低相关国的牛肉进口关税,改善国内牛肉产业结构。
目前,中国牛肉来源国主要是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于欧盟的大多数国家,中国都是禁止进口牛肉的。此前,对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全球牛肉出口大国,因肉牛疫病问题,中国对此禁止或仅允许30月龄以下的剔骨牛肉进口。
各国为了打开中国牛肉市场,希望中国政府开放牛肉进口市场。目前,中国已经重新放开巴西、美国等国家的牛肉进口。
由于国内供需缺口始终存在,牛肉进口依赖越来越大。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牛肉市场能够自给自足。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开始进口牛肉。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国进口牛肉量呈爆发式增长。1992年,我国牛肉进口量仅为1000吨,2012年达到8.6万吨,到2016年已增长至81.2万吨。
从海关总署的数据来看,2014—2016年,国内冻牛肉及冷鲜牛肉进口规模持续增加。2016年,中国共进口冻牛肉57.3万吨,进口冷鲜牛肉6832吨。相较于727万吨消费量而言,进口牛肉对战国内牛肉需求量的比例还相对较低。
从进口来源看,2016年,乌拉圭超过澳大利亚成为国内最主要的牛肉进口国。2016年,乌拉圭出口中国牛肉15.54万吨,同比增加26.15%,澳大利亚为10.39万吨,同比下降30.34%。此外,2016年,中国还分别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活牛2.61万吨、1.29万吨,按55%屠宰率计算,折合进口牛肉1.44万吨、0.71万吨。合并计算,则2016年,乌拉圭进口牛肉占比达到27%,澳大利亚20%。
禀赋差异,国产牛肉缺乏竞争力
与国际相比,国内牛肉生产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养殖效率及牛肉品质两方面。
从养殖效率看,肉牛生产周期长,从母牛配种到育肥牛出栏,需要将近3年时间。超长养殖周期意味着投资成本高。以架子牛育肥为例,400公斤架子牛成本约7000元/头,8个月育肥期成650公斤出栏,则需饲料成本约4000—5000元/头。因此,在不考虑折旧、人工等费用下,单头肉牛仅育肥成本就在1.1万—1.2万元左右。对于出栏量在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而言,其投资规模将超1000万元。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成本高,这是造成当前国内还未能出现大规模肉牛养殖集团的根本原因。
养殖成本的高企,意味着国内牛肉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部数据显示,全国牛肉平均价在2010—2013年间快速提高,从33元/公斤快速上涨至65元/公斤,涨幅接近100%。但高企的价格刺激了国内牛肉价格,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牛肉进口价格在4—5美元/公斤,约合人民币26—33元/公斤,远低于国内价格。牛肉进口规模的快速增加使得国内牛肉价格自2013年之后就陷入了僵局,维持在60元/公斤上下波动。
餐饮消费是牛肉消费的主渠道,餐饮潮流决定了未来牛肉需求的发展方向。由于牛肉消费习惯更多的是源自于西方文化以及西餐的普及,因此我们认为,西餐将成为国内牛肉消费的主要渠道。
国内牛肉超过60%是在餐饮渠道消费,家庭消费占比只有35%。牛肉消费量的增长更多的是来自于餐饮消费,过去5年,火锅等中餐牛肉的火爆带动了行业需求的增长。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西式文化影响下的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我们认为,牛肉消费升级的下一个方向在于西式餐饮文化的普及,即西式牛肉餐饮方式的流行。
而西餐牛肉市场是有明确的牛肉品质等级分类的。标准有两条,一条是基于部位定等级。不同部位的牛肉品质有明确的烹饪定位,如眼肉、上脑、菲力等,高端部位肉具备显著的品质溢价。另一方面,以雪花作为的级别划分标准。例如,日本和牛是公认的品质最好的牛肉,呈大理石花纹,又称为雪花肉,由于日本和牛的饲养对饲料和品质要求非常严格,其肌肉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肉用价值很高,是非常珍贵的优质肉牛品种资源。日本和牛从高到低共分为5个等级:A5、A4、A3、A2、A1, 只 有达到A4、A5以上级别的才能标有“和牛”标示,A3以上级别牛肉味可显现大理石状分布,A5级别是最顶级的和牛,最适合用于做刺身。
而国内牛种传统上以役用为主,在肉用品种的研发培育方面与国际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国内肉牛企业大部分以养殖西门塔尔或本土黄牛为主,在中餐市场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但与中高端西餐市场仍有一定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