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在对虾养殖上的应用

2017-09-20耿英慧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17期
关键词:亚硝酸底质弧菌

耿英慧

科研园地

一种微生物底质改良剂在对虾养殖上的应用

耿英慧

近年来集约化模式养虾使得残饵、粪便和死亡动植物残骸大量堆积在池塘底部,导致池底淤泥变厚,恶化水质,病害丛生。底部不仅是虾类的栖息场所,而且是养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泥界面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水质和养虾的成败。这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白雪娥,阮金山等用矿物改良底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李卓佳,日本学者应用枯草芽孢杆菌对海底堆积物、鱼池和养鱼水库淤泥进行分解净化,收到显著效果。本试验是利用复合微生物底质改良制剂在对虾养殖上进行改良底质应用试验,以期为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塘基本状况

试验地位于上海金山漕泾,对照塘为7.4亩,复合微生物底改剂(以下称“底改剂”)试验塘为6.9亩,两池均使用当地河口水,盐度为5,水深均为1.5m。

养殖虾购自当地暂养凡纳滨对虾苗种,布苗密度均为3.6万尾/亩,投喂配合饲料。

各塘配有2台增氧机,在2个月的试验期间,每天各池增氧机基本同时开动12h(19:00~7:00),养殖期间没有换水。

2.底质改良剂使用方法

“底改剂”是由芽孢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植物乳杆菌、啤酒酵母按比例混合而成,(粉末状,以沸石作为载体,有效活菌数在1×109个/g以上)每月使用一次,每次按1.5kg/亩,全池均匀泼洒,试验期间于7月24日与8月25日共泼洒二次。对照池全池均匀泼洒沸石,每次按1.5kg/亩。

3.水化学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设置四个取样点,中层水的混合样进行测定,水化学指标按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方法测定。

用采泥器定点采集虾池表层底泥进行微生物测定。反硫化细菌,MPN计数;弧菌TCBS培养基,平板计数。

图1 对照塘与试验塘氨氮变化

图2 对照塘与试验塘的亚硝酸氮变化

二、试验结果

1.实验期间水化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实验期间水温变动范围为24.6~31.2℃,pH为8.16~8.88,从图1、图2可以看出,在试验前期两个池塘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氮都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底改剂”产品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随着养殖后期投饲量的增加以及污染物的累积,对照组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持续升高,分别接近2mg/L和0.3mg/ L,而使用了“底改剂”的池塘水体氨氮一直维持在0.5mg/L左右,亚硝酸氮维持在0.1mg/ L以下比较低的水平。试验数据表明使用“底改剂”池比对照池氨氮平均降低了43%,亚硝酸氮平均降低了40%,“底改”具有很强的去除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能力,尤其在养殖后期更是如此。

表1 试验塘与对照塘DO与CODMn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使用了“底改剂”产品的水体DO明显高于对照塘,平均高出1mg/ L以上,尤其是在养殖后期8月底9月初的高温季节,对照池的溶解氧远远低于试验池,多次出现对虾浮头现象,开增氧机都无济于事。使用了“底改剂”产品明显的改善了水体DO水平,没有发生虾“浮头”现象,水体的透明度也所增加,为虾的生长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条件,因此实验期间虾活动正常,摄食活跃,投料量明显增加。水体DO提高一方面是藻类的光合产氧作用增强,另一方面是“底改剂”能降解有机污染物并使池塘底部有机物浓度得到降低,减少了污染物的耗氧量所致。

试验组和对照组水体中C O DMn均在17.36~21.57mg/L范围内波动,见表1,试验组仅比对照组平均低1.9%,“底改剂”没有表现出较好去除CODMn的效果,可能是与“底改剂”微生物随沸石沉入池塘底部发生作用或产品本身有机物降解菌的比例不够有关,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

2.使用“底改”后对底泥中微生物的影响

弧菌可以引起对虾多种疾病,对虾养殖水体中弧菌数量达到103~106个/L时对虾红腿病明显加重,同时也是一些病毒病的诱因。图3表明在试验期间对照池塘底泥弧菌数量在3.02×104~1.50×105cfu/g干泥之间,而使用“底改”两个星期后测定的弧菌数量开始降低,比对照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说明“底改剂”可以降低底泥中弧菌的数量,弧菌数量的降低可能是“底改剂”菌的代谢产物或有益菌形成的优势效应对弧菌产生了抑制作用。

图3 试验期间弧菌底泥数量变化

图4 试验期间反硫化细菌数量变化

养殖环境底质中的硫化物对对虾类有毒害作用,而且还是耗氧因子,硫化物一部分来源于厌氧环境下反硫化细菌的活动,因此反硫化细菌数量也是评价底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试验期间对照池随着池塘底部污染负荷的增加,对照池底泥中反硫化细菌数量也随着增加,从开始的5.50~6.59×103cfu/g干泥增加到2.50×105cfu/g干泥,使用“底改剂”池塘底泥中反硫化细菌数量虽也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是很大,维持在103~104cfu/g干泥之间。说明“底改”能通过提高水体溶解氧水平来改善底质的还原性状态,降低底泥中反硫化细菌的数量,从而减少硫化物的产生。

3.作用机理初步分析

积累在底质的有机物消耗了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活跃在泥水界面的兼性和专性厌氧微生物,主要有梭菌属、拟杆菌属等对进入该区的各种有机物进行发酵分解成相应的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等简单的溶解性有机物,并进而被发酵细菌细胞内酶分解成乙酸、丁酸、乳酸等和乙醇等醇类,同时产生H2、CO2,有机酸的积累,加上还原性的池底还会发生甲烷化和反硫化作用,严重危害虾类的生存。

“底改剂”的使用主要是通过投加外源菌种的方式来改变底部区系不平衡的微生物结构,强化区系中分解者的分解转化作用以及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菌种芽孢杆菌、沼泽红假单孢菌、植物乳杆菌、啤酒酵母具有很强的胞外酶系分泌能力,配伍上需氧代谢与厌氧代谢共存。在兼性厌氧区,由光合细菌利用小分子有机酸,乳酸菌对有机碳进行分解,酵母菌对脂肪类进行分解,在好氧区由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完成生物脱氮环节中的氨化、硝化,把含氮有机物氨氮、亚硝酸氮转化成为无害的硝酸氮和菌体。投加的“底改剂”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形成优势菌群,不仅完成了对污染物质的降解转化,而且抑制了有害菌的繁殖。

从本质上讲改底就是为了改良底层水体的质量,“底改剂”能明显改善虾池池底状况,消除有害物质,降低有害菌数量,为大部分时间栖息在底层对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而促进对虾的摄食,促进生长,减少疾病发生。

三、试验小结

“底改剂”通过对底部污染物的降解可以改良养殖水体水质状况,尤其养殖后期能控制水体氨氮、亚硝酸氮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长期使用可以明显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促进对虾摄食,并且能降低底泥中有害弧菌和反硫化菌的数量。

(通联:上海保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5921288269 021-64198680)

猜你喜欢

亚硝酸底质弧菌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底质的喜好性研究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亚硝酸钙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开放,活化英语资源应有“底质”
洛伐他汀高产菌株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