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剪毛量及部分绒毛特性研究

2017-09-20包鹏甲梁春年吴晓云王宏博丁学智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山羊绒毛绒细度

包鹏甲,梁春年,吴晓云,王宏博,郭 宪,丁学智,褚 敏,裴 杰,阎 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牦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50)

牦牛剪毛量及部分绒毛特性研究

包鹏甲,梁春年,吴晓云,王宏博,郭 宪,丁学智,褚 敏,裴 杰,阎 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牦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50)

试验测定了成年及2岁大通牦牛和无角牦牛的剪毛量及部分绒毛特性。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和无角牦牛成年公牛分别可剪毛1.82 kg±0.13 kg和2.10 kg±0.43 kg,均极显著高于本品种母牦牛(P<0.01);成年无角牦牛公牛体侧毛长极显著长于其母牦牛及大通牦牛(P<0.01),但大通牦牛成年公牛裙毛长极显著长于其母牛及无角牦牛(P<0.01),背部毛长在两类群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年大通牦牛母牛的绒毛细度显著低于大通牦牛公牛及无角牦牛(P<0.05),粗毛及裙毛细度在两类群公母牛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类群2岁牦牛公母牛剪毛量、体侧毛长及裙毛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毛、绒、裙毛的细度在群体及性别间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绒毛伸长率及断裂强力在不同牦牛类群、年龄及性别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牦牛;剪毛量;断裂强力;伸长率

牦牛是生活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特有牛种,为了御寒,它除了有粗被毛外,底部还有一层绒毛[1],是唯一产绒的牛种[2]。牦牛被毛不仅有良好的保暖性,而且具有手感柔软、滑糯、弹性好、不易毡缩等优点,是当地农牧民生活中编制帐篷、绳索、毛口袋等生活用品不可缺少的原料[3-4]。牦牛绒纤维细,弹性好,强力大,是一种较稀有的可纺动物纤维,其绒织品手感松软,耐起球,保暖性好,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被称为“雪绒”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5]。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牦牛产品的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加之近年来牦牛养殖数量增加,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之一的牦牛毛绒资源更加丰富,若能很好地开发利用,毛绒产品将具有较好的生产潜力和市场前景。本文就牦牛剪毛量及部分绒毛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开发利用牦牛绒毛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于牦牛剪毛季分别选取成年和2岁大通牦牛、无角牦牛各12头,公母牛各半,共48头。每头牛紧贴皮肤采集背部、体侧及腹部被毛各约50 g,然后剪取全部被毛,现场称重,记录剪毛量。

1.2 检测项目及方法

毛绒长度测定采用常规方法,不同部位的毛长各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毛绒类型参考GB/T 12412—2007进行分型,纤维平均直径及直径离散参考 GB/T 10685—2007,断裂强力及伸长率参考GB/T 13835.5—2007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牦牛毛绒自然长度及剪毛量

通过测定成年和 2岁牦牛不同部位绒毛长度(表1),发现两个牦牛类群体侧和背部毛长度均比较接近,但无角牦牛公牛体侧毛长极显著高于其母牛和大通牦牛(P<0.01),背部毛长两类群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大通牦牛成年公牛裙毛长度极显著高于其他成年牦牛(P<0.01);两类群成年公牦牛剪毛量均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1);总绒毛含量在两类群不同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2.2 牦牛毛绒细度及拉伸性

在毛纺工业中,纤维的细度是影响其纺织价值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体侧被毛中粗毛及绒毛细度发现(表2),两牦牛类群同类型毛绒细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个体间差异较大。无角牦牛绒断裂强力均高于大通牦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牦牛毛绒细度普遍大于母牦牛。两型毛是介于粗毛和绒毛之间的过渡类型,含量较少[6],本研究对其细度未做研究。

表1 牦牛毛绒自然长度及剪毛量

表2 牦牛毛绒细度及拉伸性

3 讨论与结论

3.1 牦牛绒毛细度及剪毛量

目前,牦牛毛绒品质特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杨博辉等[6]通过对大通牦牛产毛性能的研究发现,大通牦牛绒毛、粗毛的平均细度分别为25.00μm和62.00μm。牛春娥等[5]测得天祝白牦牛绒纤维细度介于19.09~22.37μm之间。姬秋梅等[3]报道,斯布牦牛的绒毛细度平均25.74μm,粗毛细度平均67.82μm。本研究发现,成年大通牦牛和无角牦牛公牛、母牛绒毛细度分别为24.99μm ±3.95μm、19.91μm±3.60μm和 24.55μm±4.37μm、23.47μm±4.02μm,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姬秋梅等[7]通过对西藏牦牛的调查发现,成年嘉黎牦牛、帕里牦牛和斯布牦牛公牛绒毛细度分别为18.13~27.49、19.90~32.89和18.74~33.83μm,可见,不同牦牛品种(群体)绒毛细度基本相近,介于18.00~32.00μm之间。剪毛量和含绒率在各群体及各文献中报道的差别较大,成年帕里牦牛、斯布牦牛和嘉黎牦牛公牛剪毛量分别为0.71、0.80和0.69 kg,母牦牛分别为0.19、0.16和0.18 kg,平均产绒量分别为0.6、0.5和0.6 kg,含绒率分别为56.75%、47.87%和65.48%,与本研究中大通牦牛和无角牦牛对应指标差异较大,其中剪毛量差异最明显。分析不同牦牛品种(群体)剪毛量差异的原因,除与不同牦牛品种体型大小有关外,还与当地草场营养水平及饲养管理习惯有关。目前尚未见有关牦牛的毛、绒产量与牦牛品种(群体)的遗传特性的报道。

3.2 牦牛绒毛强度和伸度

在毛纺加工中,断裂强力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测得,成年大通牦牛和无角牦牛绒毛断裂强力分别为13.87~30.80 cN和16.23~38.21 cN,伸长率分别为34.99%~47.65%和28.24%~51.84%,两群体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姬秋梅等[3,7]报道,西藏嘉黎牦牛、帕里牦牛和斯布牦牛成年公牛绒毛强度分别为14.18~30.42、12.12~26.42和13.38~29.68 cN,天祝白牦牛绒纤维断裂强力和伸长率分别为12.3~19.1 cN和36%~ 52%[5],群体间差异不明显。

4 小结

我国是羊毛羊绒加工大国,除自产的羊毛羊绒外,每年还需要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8]。牦牛全身被毛密而长,由于其特有品质,牦牛绒早已成为一种与山羊绒、驼绒等纤维一样的特种动物纤维[9]。与山羊绒相比,牦牛绒略粗于山羊绒(16.47~17.10μm),断裂强力比山羊绒(5.0~5.07 cN)大4~5倍,断裂伸长率明显高于山羊绒(33.50%~36.80%)[10-11]。苏琼[1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牦牛绒、绵羊绒及山羊绒进行比较发现,牦牛绒的细绒毛鳞片呈环状,与山羊绒近似,包覆在毛干上,鳞片边缘张开不明显。可见,牦牛绒除在细度上略逊于山羊绒外,在断裂强力和伸长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山羊绒。目前青藏高原上饲养着超过1 400万头家养牦牛[13],其毛、绒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资源十分丰富[14]。随着近年来毛纤维细化改性拉伸技术的不断进步,牦牛绒毛产业即将迎来新的机遇。如果能将牦牛绒的生产及产品加工加以适当引导和扶持,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牦牛绒毛资源,增加农牧民收入,还可有效补充国内羊毛羊绒资源的短缺,为毛纺工业提供又一种优质原料。

[1] Wiener G,Han J L,Long R J.The yak[M].second edition.FAO:Regional Office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2003.

[2] 王宏博,高雅琴,李维红,等.我国牦牛种群资源及其绒毛纤维特性的研究状况[J].经济动物学报,2007,11(3):168-170.

[3] 姬秋梅,普穷,达娃央啦.斯布牦牛产绒性能及绒毛品质分析[J].西藏科技,2004,140(12):59-60.

[4] 张容昶.中国的牦牛[M].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1989.

[5] 牛春娥,张利平,孙俊锋,等.我国牦牛资源现状及其产品开发利用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03-8005.

[6] 杨博辉,陆仲璘,王敏强,等.大通牦牛产毛性能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5,25(S2):54-55,56.

[7] 姬秋梅,普穷,达娃央拉,等.西藏三大优良类群牦牛产毛性能及毛绒主要物理性能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1,37(4):29-30.

[8] 张莹,肖海峰.世界羊毛羊绒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C]//2014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兰州:中国草食动物科学编辑部,2014:427-430.

[9] Kim-HôPhan,Stephan Rütten,Crisan Popescu.牦牛绒及绵羊毛:藏在山羊绒背后的纤维[C]//第四届国际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39-55.

[10]田文亮.中国山羊绒品质分析(一)[J].中国纤检,2015(1):27-31.

[11]田文亮.中国山羊绒品质分析(二)[J].中国纤检,2015(3):22-25.

[12]苏琼.牦牛绒、绵羊绒纤维与山羊绒纤维的比较[J].上海毛麻科技,2015(4):32-35.

[13]Qiu Qiang,Wang Lizhong,Wang Kun,et al.Yak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reveals domestication signatures and prehistoric population expansions[J].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6):1-7.

[14]王亚中,芦玉花.牦牛绒毛的纤维特征和性能分析[J].毛纺科技,2002(1):18-20.

S823.8+3

A

2095-3887(2017)05-0065-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7.05.017

2017-06-28

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1610322017003);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CARS-38);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1506RJYA147)

包鹏甲(1980-),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牦牛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阎萍(1963-),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牦牛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山羊绒毛绒细度
《山羊绒针织品》新旧标准对比
原料煤细度对焦炭反应后强度的影响研究与实践
毛绒情结
2020年度河北省分梳山羊绒质量分析报告
基于灰色模型的锅炉煤粉细度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涂料细度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
某公司铜炉渣选矿磨矿细度工艺参数的探索和研究
我的毛绒小熊
夏志文 他以土豆、毛绒、思维与奔跑搏击贫困
天津纤检所开展《山羊绒》标准宣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