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实际问题是最终目的

2017-09-20颜理海

中国卫生 2017年11期
关键词:附院联体社区卫生

文/颜理海

在医联体建设和运行的探索之路上,全国三级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医联体运行模式。早在2015年,安徽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专门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安徽省卫生计生委5部门《关于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对所有省级医院提出具体要求:由1家省级医院牵头,若干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医疗联合体。

面对面实现直接帮扶

采用直接托管医院或者直接托管其某个临床科室模式,实现对基层医院的帮扶是安徽几家省级医院最明显的特点。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除了建立常规的“1+X+X”模式外,临床各科室还成立了自己的专科协作组,每个专科由省级医院牵头,将医联体范围内的专科单独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专科协作组。如今,这样的专科协作组已经有20余个。该院分管医联体建设的党委副书记高长林介绍,单纯签订一个协议,既不能起到帮扶的实际效果,也不能实现真正的双向转诊。而通过各学科内部建立直接的联系,让科主任之间面对面联系,实现直接帮扶,有困难直接在协作组内讨论或者请省级医院专家会诊,这种方式效果突出,是我们医院重点打造的医联体建设的特点之一。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则是以专科紧密型合作和专科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探索实践基层培养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成立了省级医院参与的医学影像医联体、皮肤病专科医联体等。探索区域医技中心建设,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检查结果互认。

安徽省儿童医院则开通了预约挂号、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重症患儿转运、远程会诊、信息共享等六大绿色通道,探索了全面托管、科室共建、业务技术指导等三大合作模式。

从目前来看,这种直接托管的方式可以真正实现点对点帮扶,起到实际的帮扶效果。

社区中心成了香饽饽

通过医联体建设,各家三级医院纷纷在周边社区拓展“势力范围”。合肥市政务中心一家服务人口超过10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3家省级综合医院和4家省级专科医院前来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以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靠自身发展,因为医疗技术和专家资源缺乏,很多检查和医疗项目无法开展。自从与多家大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后,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医院的专家前来社区坐诊,极大地方便了辖区居民看病。

2012年,安医大二附院直接托管附近的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在托管前连年亏损,入不敷出。托管后,安医大二附院派出优秀管理团队和医疗技术骨干长期入驻开展工作,并将该社区纳入医院的二级机构管理,托管成效很快显现。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目前总收入是托管前的7倍,中心职工面貌一新,福利待遇大幅提高,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安医大一附院则是与合肥市蜀山区、包河区、瑶海区、高新区、庐阳区5家卫生计生局合作,采用辖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体打包模式签约, 共涵盖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下派专家,进行统一排班管理,开展社区患者双向转诊,提供门诊预约和大型检查预约服务。并且构建团队对团队一对一帮扶,打造精品社区卫生服务品牌。分别由医院各学科主任牵头,组建团队,帮扶其中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信息化引领医联体建设新趋势

在医联体建设中,各家三级医院依托互联网信息化发展,建立了自己的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平台等网络,让医联体范围内的相互学习、临床指导、双向转诊变得更加便捷和流畅。

安医大一附院远程医学中心早在2010年即在全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远程会诊系统。2015年,医院按照医改的要求,整合规范了远程会诊平台,通过“安徽省六安地区端到端远程医疗项目”设立的省级远程会诊中心,覆盖六安市7个县级16家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网络,让革命老区704.8万人民群众能够通过远程医疗网络体系,享受端到端的快速、便捷、方便的优质远程医疗服务。该院院长梁朝朝介绍,医院的远程医学中心可以常规开展远程会诊、门诊、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读片、远程教育等多项业务。截止到2017年8月,共完成会诊1766例,其中跨省远程会诊9例,开展远程门诊85例、远程病理诊断13例、远程影像读片40例;举办远程教育21期,通过远程会诊后转诊病人43人次。

安医大二附院在医联体信息化方面重点打造有利于实现双向转诊平台建设,建立了心电诊断科、耳鼻喉头颈外科、放射科3个专科远程会诊平台,对合作联网的基层医联体单位进行远程会诊、传输诊断报告、指导读片、业务培训等。该院建立了医联体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机制,对下级医院提出会诊、上转的患者,通过平台可以轻松实现。省儿童医院通过远程会诊等系统建设,建立了业务指导、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质量控制考核、学科建设与科研协作等五大机制。

几个“硬骨头”还要啃

目前,医联体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各家三级医院各自独立按照自己的方式运行和管理医联体,缺少统一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平台。同时,双向转诊患者医保结算也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医保门槛费、报销比例和补偿政策应对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应进行鼓励性调整。医联体专家下基层的诊察、手术、治疗等医疗服务价格也急需制定。如何啃下这几个“硬骨头”,解决实际问题,将是今后医联体发展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附院联体社区卫生
专家集体跳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
四川省人民医院:医联体求实效、接地气、惠基层
更正
Making Cities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