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2017-09-20
深化医改优化配置保障人民健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疗联合体建设进展情况汇报。会议指出,医改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经济举措,必须持续推进。下一步 ,一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要牵头抓紧制订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的方案,中央财政要给予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牵头制订方案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 激励机制。二是确保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参加医联体建设,通过设置不同报销比例等措施推进分级诊疗,医务人员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三是有关部门要集中力量开展疑难高发癌症治疗专项重点攻关。四是推动在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就诊卡和诊疗信息共享,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进医疗便民惠民服务。
人社部: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社保网
党的十九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建立了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制度。2016年,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7年的450元。大病保险覆盖城乡居民超过10亿人,各省大病保险政策规定的支付比例不低于50%。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已于2016年年底正式上线试运行,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所有省(区、市)和统筹地区已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并联网运行,群众已享受到直接结算带来的便利。
14类
坚持预防为主,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拓展到了14类。
360余万人
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因人因病施策,分类救治贫困患者360余万人。
50元
从2009年到201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人均15元提高至50元,逐年提高,翻了3倍。
1518家
当前,全国共有1518家定点医疗机构,可为省内异地或跨省就医患者提供新农合直接结算服务。全国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6976家,85%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已连接入网,可以提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1300万
5年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了1300万,累计新增就业超过6500万。
93%
2016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了过93%;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更是超过了42%,这个数字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
834个
通过远程医疗,通过“组团式”援助,已经对所有834个贫困县建立了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
4.3亿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覆盖了4.3亿人。
9种
集中救治9种大病,下一步要扩大病种范围。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要集中攻坚,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环保部: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
党的十九大代表,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表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从“打好”到“打赢”一字之差,意味着对大气污染防治这项攻坚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未达标城市PM2.5的浓度比2015年平均下降18%。李干杰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宜居是应有之义。自2008年以来,仅中央财政就投入375亿元对11万多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到2020年,这项工作将拓展到20万个村庄,覆盖我国行政村的1/3左右。此外,将重点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据介绍,《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
民政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党的十九大代表,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说,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要重点做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完善救助保障制度。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推进“8+1”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全面推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统筹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推进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二是稳步提升救助保障水平。全国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年均增长10.7%、16%,全国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年均增长13.7%、14.7%。全国农村低保标准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县从2015年年底的1521个减少到目前的72个。三是不断规范救助保障管理,提高了救助对象识别的准确性和制度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