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发球机对提高羽毛球教学训练效率的实验研究

2017-09-20李沛泽周志辉刘洪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前场杀球后场

李沛泽,周志辉,刘洪波

羽毛球发球机对提高羽毛球教学训练效率的实验研究

李沛泽,周志辉,刘洪波

运用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和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大一羽毛球专项班分别进行发球机喂球与传统人工喂球练习技术的训练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中、后场的喂球,应用发球机喂球的训练效率明显高于传统人工喂球。前场小球的训练效率差异不明显。在教学训练中应用发球机轮转训练法可以兼顾训练的多样化,训练者水平的差异化,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教练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一对多的技术训练模式,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训练效率。

羽毛球训练;发球机;训练效率;教学质量

前言

传统人工喂多球的训练方法能高效率的提高训练者的基本技术和体能,能提高训练者在比赛过程中击球落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提高训练者的反应速度和击球的速度,从而提高训练者的技战术水平[1]。但实际训练中会出现很多无效喂球的情况,降低了训练效率。喂球的速度、频率、落点与喂球者的能力、状态密切相关。

本文从训练的效率入手,细化到每一次技术训练时的有效击打量,让业余的羽球爱好者更快的掌握各种羽球技术,更好的享受羽毛球带来的快乐,让专业运动员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技战术水平要求,为国再创佳绩!

在“三小球”中的网球、乒乓球中已经较为广泛的使用发球机来辅助训练和教学,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羽毛球业余和专业的训练教学中发球机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本文通过实验证明羽毛球发球机在训练教学中的优势,望促进羽毛球发球机的应用,推进和创新业余与专业训练的训练方法。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研究大量有关羽毛球多球训练和各种球类发球机应用的文献,整理总结其观点。

1.2 数理统计分析法

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出本文结论。

1.3 教学实验法

1.3.1 实验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羽毛球大一专项班16人,男生10人女生6人,平均年龄19岁。

1.3.2 实验设备

实验中采用的发球机其型号均为V-328,最多装球80个。其性能:球速:30-135公里/小时;出球频率:20-55球/分钟;出球弧度:可调范围40度;出球落点:从定点到全场可调;升降调整:可调范围60厘米。

1.3.3 实验步骤

a) 实验前

调试发球机。分别将实验用发球机调试成喂后场高球、中场杀球和前场小球的出球模式,调整出球后落点使其落在相应的区域内。

b) 实验中

在训练者可以正常训练的情况下分别测量发球机与人工固定个数喂球的有效喂球个数和喂球所用时间。

调试摆放发球机,通过发球机轮转训练法对训练者进行训练,记录其有效击打次数。再通过传统人工喂球的方式使得训练者达到在轮转训练法中的有效击打次数,测量其时间。

c) 试验后

对数据进行对比、整理,计算有效喂球率和喂球效率;将一定时间内的有效练习次数转换为训练效率进行对比。

1.4 观察法

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发球机的发球频率和出球速度,记录相关参数与数据。观察训练者在进行发球机多球训练时的精神体力状态。

1.5 访谈法

对实验中需要测试的指标、实验设计、的制定等事宜,向享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征询意见,从而确定测试内容。

2 实验结果

2.1 发球机定点喂球与人工喂球比较

学生和发球机分别对训练者进行两点喂多球。根据训练者的体力情况,本次实验每个练习技术每点喂20个球。分别喂前场小球、中场杀球和后场高球。对比二者的有效喂球率和喂球效率。

2.1.1 有效喂球率比较

表1 发球机喂球与人工喂球有效率对比

注:1. 有效喂球是指喂的球落点在球场界内,并且落至训练者能有效使用相应技术的空间内。

2. 大一专项班学生喂的中场杀球无法使训练者能够有效的练习。

由表1可以看出发球机喂球与人工喂球相比:前场小球的有效喂球率差异不大,仅高出2.5%;专项班大一学生喂的中场杀球无法使训练者能够有效练习,发球机喂杀球的有效率是100%;后场高球有效率也差异明显,发球机喂球有效率高出30%。

训练者练习接杀和接后场高球技术时,使用发球机喂球可以更高效率的转化为有效练习量,增大练习密度,提高训练效率和教学效果。

2.1.2 喂球效率比较

选取学生中技术水平最高者和教练来喂球,测其喂球的时间。用发球机喂球,也测其时间。分别喂前场小球、中场杀球、后场高球。每处喂球个数为40个。测试数据列于表2。

表2 发球机喂球与人工喂球时间对比

注:大一专项班学生喂的杀球无法使训练者能够有效的练习。

由表2可以看出发球机在喂前、中、后场球各40个的时间都短于教练与学生的喂球时间。喂前场小球的时间比人工快37.7 %-39.1%;喂中场杀球的时间比教练快32.7%;喂后场高球的时间快33.1 %-44.8%。

在所有喂球项目中发球机的效率都比人工要高30%以上,后场高球更是高40%以上。使用发球机喂球进行单个技术练习的效率比传统人工喂球高,从而提高了练习密度和训练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2.2 发球机轮转训练法与传统训练法比较

轮转训练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排列方式将训练内容排序,设置一定时长的训练时间单元,可以让所有训练者在一堂训练课中统一的依次交替训练不同内容的训练方法。

图1 发球机轮转训练法示意图

图1是发球机轮转训练法示意图。三个场地A,B,C上有发球机。A场地的发球机喂中场杀球;B场地的发球机喂后场高球;C场地的发球机喂前场小球。图中与发球机同侧的位置负责捡球,图中在发球机对侧的是练习位置。12个学生分别站在12个位置上。 3或4分钟为一个训练单元。一个训练单元结束后,学生就依次轮换到下一个位置,如1号位学生到2号位,2号位到3号位……12号位的学生到1号位。教练负责信号的传递和动作的指导。

将发球机调至所有训练者都可以正常训练的出球频率和出球速度,喂球开始记录发球机运作时间和每个训练单元的有效击球数。再记录击球同等次数用人工喂球所需时间。数据列于表3。

表3 不同训练法中击同等次数球所需时间比较

由表3可以看到,三个场地的发球机喂球的效率都比人工喂球的高。从等量击球次数所用时间来看,用发球机喂球接杀训练效率高37%;后场技术训练效率高26.1%,前场技术训练效率高10.45%。训练中、后场技术时使用发球机喂球效率明显大于人工喂球。训练前场技术发球机与人工喂球效率差别不明显。

3 讨论与分析

3.1 喂球率的分析

发球机可以调试出球的角度,即飞行弧度,出球速度,和出球高度,通过不同的弧度,速度,高度的组合,可以满足训练的各种需要。发球机对中、后场的有效喂球率比人工高约32.8 %与44.8 %。明显地可以提高训练效率。技术在羽毛球水平高低起着重要作用。羽毛球的核心理念是“快、准、狠、活”。其中快是核心,其余的分别对应技术、体能和战术[4]。而技术即是对体能的节省,也是发动战术的基础[5]。技术训练的效率决定着一个羽毛球学习者进步的速度。在一次训练课中训练者的有效练习次数越多,技术提高的越快。

对于羽毛球初学者来说,掌握技术的前提是规范的动作加上多次有效的练习。使用发球机喂球,防止了为击中不到位的来球而出现错误的动作。业余羽毛球爱好者更没有大量的时间去进行羽毛球的多球训练,无法打磨单个技术。这导致业余爱好者技术不稳定,比赛中失误频繁,无法享受羽毛球带来的乐趣。

人工喂球受到喂球者一次手持球的数量、体力、精神状态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持续稳定地喂球。发球机可持续稳定地喂球,让训练者反复的练习一种技术,达到提高出球速度和落点稳定的目的。

3.2 发球机轮转训练法优越性的分析

在发球机轮转训练法中,接杀练习和后场技术练习的效率分别高出37%和26.1%,明显高于传统喂球练习方式。对于需要长期反复练习的技术来说,如此练习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发球机打破传统人工喂球受喂球者一次拿球多少限制,能够使得训练者在一个训练时间单元内持续不断地练习一个技术。

发球机轮转训练法基于发球机喂球的优势,使在训练课中技术训练可以多样化,对训练者进行全方位的训练。通过不同球路设计的组合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

发球机轮转训练法可以根据训练者水平高低和训练计划来调整训练/休息时间比、球路、喂球速度、弧度和频率,使其对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训练者都能适用。

在摆脱了传统的教练喂球模式后,教练可以最大化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技术动作。发球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一个教练对多个学生同时进行技术训练和指导。

轮转训练法要协同合作,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集中。并且学生对发球机的喂球有极大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刻苦训练的热情,在轮转法训练中更加主动地参于训练,训练效果较好[3]。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发球机喂球在喂中、后场球的有效喂球率与喂球效率都明显的高于人工喂球。前场小球的有效喂球率差异不明显,喂球效率上略高于人工喂球。

4.1.2 发球机轮转训练法是基于发球机喂球的优势,使训练多样化并可以对训练者进行全面的训练。发球机可以调整训练/休息时间比、球路、喂球速度、频率等,适用于各个水平层次的训练者。有助于提高训练者的出球速度和落点的稳定性,更为有效地提升训练者羽毛球技战术水平。

4.1.3 发球机轮转训练法帮助教练摆脱了传统的教练喂球的训练模式,最大化的让教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纠正训练者的技术动作。实现一位教练对多个学生同时进行技术训练的模式,大大提高训练效率,同时可以改善我国羽毛球师资匮乏但学习羽毛球的学生众多的情况。

4.1.4 发球机辅助教学提高了训练者训练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

4.2 建议

4.2.1 在训练中,练习中后场技术时可采用发球机喂球,练习网前技术可保持人工喂球。

4.2.2 发球机轮转训练法在球路的设计安排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发球机结合人工喂球的多球训练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4.2.3 发球机喂球与发球机轮转训练法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技术训练。在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发球机进行辅助教学才能更为高效的提高训练者的水平。在进行技术训练时教练应对训练者的步伐有所要求,只有结合步伐,才能使学生在击球时选择合理的击球点,更加接近实战[1]。

[1] 杨明勇,羽毛球多球练习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3):128-129.

[2] 王 搏,浅析发球机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利与弊[J].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2,10:139-147.

[3] 谢小英,高校网球课程引入发球机辅助教学的效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4

[4] 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体育学刊[J],2005,3:99-101.

[5] 程勇民,林建成,郑宝君,对羽毛球项目若干体能训练原理的理论探讨及训练模式研究,福建体育科技[J].2000,2:15-20.

ExperimentalResearchonBadmintonTeachingandTrainingEfficiencyImprovementbyUsingBadmintonPitchingMachine

Li Peize,Zhou Zhihui,Liu Hongbo

The paper uses teaching experimental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bservational method, documentation method, etc.to compare the practice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fficiency by badminton pitching machine and traditionally artificial pitching among badminton special class of grade one in School of Education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by machine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by traditionally artificial pitching in pitching practice balls of mid court and rear count. Whil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differencesin front court is not obvious. Rotation training method with pitching machine in teaching and training can simultaneously focus on both diversity of training and difference of levels of trainees, which can extremely activat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coaches, implement one-to-many technological training mode, so as to greatl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training efficiency.

badminton training; pitching machine; train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李沛泽(1995-),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Bei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G847

:A

:1005-0256(2017)09-0108-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9.044

猜你喜欢

前场杀球后场
一个偷发后场引发的争论
基于TOPSIS+RSR法的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杀球质量综合评价*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后场头顶之后场头顶高远球技术
关于羽毛球杀球技术动作解析
前场荞酒的沉史(外一篇)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