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我人生中第一位老师

2017-09-19叶海亚

美文 2017年17期
关键词:人生母亲老师

叶海亚

阿拉伯人有句名言说:“世界上唯有父亲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好。”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阿拉伯人对父子关系的了解。

在我们每个人的漫长的人生中会出现很多老师,每个老师会教我们不同的东西,不同时期出现的老师对我们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但毫无疑问,在我们人生中最早出现的老师是我们的父亲,对我们影响最深刻的老师还是父亲。父亲对自己孩子的严格,对自己的孩子的各种要求都是取决于他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最优秀的和最幸福的人。同时,也希望在自己孩子身上能够实现自己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够实现的梦想。

我16岁时父亲离开了人世,在没有任何预兆下失去了他。关于16岁这个年龄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有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由少年向青年的转折点。16岁前确实可以说还不懂事,于是我刚开始懂事就已经和父亲永远告别了。虽然父亲已经离开了,但我还是要感谢我这个生命让我在不懂事的时候还有父亲在身边教育我、开导我。

父亲的离开给我留下的唯一的遗憾,就是我长大了以后没来得及像他过去那样每次出去回来给他讲我的经历。也没有来得及在我做成一件很成功的或有意义的事儿后回去跟他分享。父亲没看到我上大学,读研,读博,这些在我心里还是留下了很大的遗憾。我记得我第一次翻译完一本书的时候特别开心,也受到很多身边的人的祝福,但总是觉得这种开心不圆满,总是缺什么,瞬间脑子里闪过一幅父亲的画面,那时候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

失去父亲就是失去依靠,失去人生中最大的支持者。但是,尽管我失去了他,失去了他这个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但我依然能利用他给我留下的教导,站在他给我留下的精神遗产的基础上向前冲,不断地发展。就如同西班牙诗人塞万提斯先生所说的:“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所以,我要感谢我的父亲,我人生中第一位老师。

在“大男子主义”盛行的阿拉伯社会中,父亲很难在孩子初生的这段时间与他建立感情。这个时期的孩子完全属于母亲,孩子来自本能的需求只有母亲可以全部解决,而父亲更多时候则是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试着与孩子沟通,却得不到回应。因此,母亲成为孩子的抚育者,而父亲更像是之后参与进来的“外来者”,而在孩子认知外界和快速学习的童年,父亲随即才成为他的第一位老师。

凌晨三点,在一阵剧烈的牙痛中醒来,吃了片止痛药勉强缓解了下,我捂着嘴却突然想起了被我视作人生第一位老师的自己的父亲。

父亲的成长环境并不富裕,没上过大学,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参加工作。年轻时换过几份工作,最后当汽车司机,从小吃过很多苦。这既培养了他勤劳质朴的品格,又让他对自己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为自己花钱,成为一种浪费。因此,我从小到大很少看到他去医院看病,即便是牙齿疼痛碎裂无法咀嚼,手被玻璃划伤血流不止,他也只是默默忍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候看他一直捂着嘴闷闷不乐,我还有些气愤得质问过他为什么不去看医生,但不知不觉间,我也成了和他一样的人。因为在每个孩子心中,不管父亲身上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在潜移默化中对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父亲身上的一切的确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的,就像父亲有记账的习惯,每天赚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添置了什么东西,都会密密麻麻记录在本子上,经年累月下来本子堆了厚厚的一摞。我也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了做事条理清楚的习惯,受用终身。

记事以后对父亲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对生活的热爱。记得父亲年轻时当卡车司机,那种跨境卡车,于是他走过很多国家,经历过的事情也很多。出去一趟怎么也得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回来,每次出去回来后会给我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也许是他经历过的事情,或是途中听别人说的事情。虽然那时生活并不富裕,物质很贫乏,父亲却总是能找到些有趣的事装点有些无聊的日子,从收集邮票,到手工制作的各种小物件。所谓“苦中作乐”,在他看来都不是难事。这些看似与生存无关的小爱好,向我们传递了很多积极的信息,让我和家人也都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和乐观。

父亲是个沉默的人,所以在记事后对他最多的印象都停留在他的肢体上:清晨离去的背影,宽厚的手掌,还有抱起我时扎人的胡须。那个时代的工作并不像现在这么便捷,他的工作往往伴随着满负荷的艰苦劳动,所以大多数时候,下班回到家的父亲都是精疲力竭的状态,不太参与家务,而是把精力都用在自己的兴趣上,我就成了他最好的帮手。

好像每个父子之间都会有这么段时光,父亲像是個没有长大的孩子,以教育孩子的名义与儿子一起去玩自己想玩的玩具。我们也会一起玩拼装玩具,一起看电视节目或球赛。那是父亲最像是我朋友的时候,那种感受现在想起都会让人觉得温暖。

因为母亲生我时受了很多苦,所以每年过生日的时候,父亲都会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也是你母亲的难日,长大以后你要好好孝顺你的妈妈。原话中还经常会加上一句“你对我怎样倒无所谓”,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仿佛他不会对我负什么责任,也不指望从我身上得到什么回报。但实际上他对家庭的付出并不少,而且在他的强调下,每年我的生日都成了我和母亲两个人的节日,他会尽全力为我们准备一个像样子的生日庆祝。记得过去父亲经常给我念穆圣这样的一个圣训:

曾经有一个人走到穆圣那儿对他说:

“真主的使者啊!谁是值得我最用心去照顾的人呢?”

穆圣回答道:“你的母亲。”

他又问:“然后呢?”

穆圣回答道:“你的母亲。”

他再问:“再然后呢?”

穆圣回答道:“你的母亲。”

穆圣把这话重复了三次,然后才说是你的父亲。

也经常对我说:“天堂在母亲的脚下,如果我们每个人得不到母亲的宽容,即使‘天天做好事,长年封斋,日夜礼拜,天堂也会与我们绝缘。我们真主特别嘱咐孝敬母亲,是因为母亲是最辛苦的,她养育儿女时,受了巨大的痛苦,从怀孕、分娩、喂乳、抚育和疼爱,处处表达了对自己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她是为子女付出一生的人,也是唯一不计回报的女人,这一切都只有母亲才能胜任,作为子女这一生也无法偿还母亲给我们的一切。”endprint

这样的传统在我这一代也会传承下去,让我的孩子们也在享受生命的同时,不会忘记母亲对他无私的爱。

记得小时候我奶奶还在,虽然和我们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父亲每个月会按时给她汇款,有空的时候也总会给她打电话,并托付在当地的亲戚代为照顾。父亲总对我说:“只要妈妈在,孩子的心就是安稳的。”前几年奶奶去世了,父亲很难过,虽然表面上还是装作没事儿的样子,但我能感觉到他压抑的沉重。有天晚上起夜想从冰箱拿些吃的,发现他静静地坐在客厅,悲伤的表情无法自已。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流泪,他喃喃地说:“母亲走了,孩子就长大了。”然后起身走回了自己的卧室,留下我也跟着黯然神伤。对于家的眷恋和忠诚是父亲心底最柔软的一面,他很小就离开了家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闯荡,是远方的家人带给他的温暖帮他度过了最初的岁月。

这样的生长环境造就了父亲坚毅的性格,他对自己的判断有着超强的信念,认准的目标即便再多人都很难劝他做出改变,就算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他也不会承认是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这样的性格,在我逐渐成长有了独立思考后,让我们过去经常发生矛盾,在不断的冲突和试错中,我从最开始的倔强和叛逆,开始逐渐发现他的意见很多都是正确的,我们的矛盾更多是因为沟通的方式,而不是事情本身。这样的体验让我更为重视与他人沟通的技巧与方式,成了我事业发展的重要“武器”。与父亲的“和平”相处,成为我人生课程中重要的进步。

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出差,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很多新奇的礼物,从有趣的玩具到五颜六色的漂亮石头。我从这些礼物和他讲述的见闻中感受到了外面的世界,在心中埋下了四处旅行的愿望。如今我也经常会到很多国家出差,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想起父亲。

当然,在男权社会下,父亲总是严厉的,几乎从不把自己柔软的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小时候每当我做错事,父亲要么会严厉地斥责,要么会无奈地叹息,无论哪种都让我深深自责。时至今日,不小心打碎杯碗,或者忘记带钥匙的时候,我还是会非常紧张,虽然自己早已可以承受这些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安全感的缺失与无法直面自己的错误,这应该是很多同龄人的通病,又何尝不是源于父亲的“教育”。记得小时候和亲戚家的孩子一起出去玩儿,他不小心弄破了衣服,但他并沒有惊慌,而是直接跟自己的父亲说我的衣服破了,帮我补一下吧,这样的态度和交谈让那时的我羡慕不已。曾经在少年期的时候一度很“恨”父亲对自己不好的影响,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体谅和感激。即便父亲有再多的局限,也只是他的生活环境带给他的烙印,他已倾尽全力为我创造了最好的成长环境,感念始终。

少年时有段时间总会跟他说自己学习有多么多么努力,做了哪些很“光彩”的事儿,等等…… 父亲总是沉默地听着,有时报以浅浅的微笑,但并不置可否。后来我有些恼羞成怒地问他到底怎么看我,他却说人总是这样,越没什么,越爱把什么挂在嘴边。这次轮到我沉默了,回想起那段时间的生活真的是差强人意,我强装的美好被父亲一眼看穿……

这些过去生活的点滴,汇聚成我对人生第一位老师的追忆,怀念我的父亲!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生母亲老师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给母亲的信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独一无二的你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