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令散文三题

2017-09-19钱国宏

北方作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呢喃蛙声荷塘

■钱国宏

夏令散文三题

■钱国宏

听夏呢喃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无由地,很喜欢站在夏季的深处,静静地聆听雨的呢喃,那是夏的血液在季节的脉管里无畏地奔流。

北方的夏季时有雨水造访。每逢雨天,必寻一个妥帖位置,关闭一切红尘通道,激活全部听觉,去感受雨的潇洒,雨的狂骤,雨的沉思,雨的欢快。

喜欢在夏日的乡村一隅,听雨呢喃。进入夏季,我就立时变成了一株庄稼,在漫长的暑期里翘首盼望雨的到来。酷热使得乡间的一切声响都枯萎了,包括蝉鸣和鸟鸣;唯有雨,是这个季节最执着、最倔强的歌者,踏着雷的节拍,倏然而至。此时,或藏身于倭瓜架下,或隐匿于青稞垄间,或坐于村头柳树荫里,闭上眼睛,关掉手机,听雨跌落红尘,听雨划过空气,听雨拍击路面。“日气喷豪雨,云阴送惊雷。”啪啪啪,是两军阵前的征鼓吧,击荡胸襟,催人奋进;哗哗哗,是溪水的回声吧,合辙入韵,让人着迷;叮叮叮,是叶子的梦呓吧,清新悠然,如诗如幻。睁开眼,天地间又是一番景象:视野里雨柱如帘,密密斜织,近处星罗棋布的黄瓜架,远处如苍如黛的倭瓜秧,高处摇曳的葡萄叶,低处攀爬的露水豆,都迷蒙在一片云雾之中。那连绵起伏的菜园,那叶蔓青灵的瓜地,那柴草垛旁蜿蜒急流的小溪,那大门口外翠绿的麻叶,那栅栏里五彩缤纷的花朵,统统化作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在天地间自由地舞蹈,彰显出生命最初的本色。人与雨顿时忘情地同频共振起来,仿佛天地间突然间有了灵犀,琴瑟和鸣,遥相呼应——心灵与大自然只有在如诗的雨天才能达到高度的和谐呢!

喜欢在夏日的一间斗室,听雨呢喃。窗外,雨声淅沥;屋内,书声琅琅。倦了,便倚着床角,酣然入梦。半梦半醒之间,听到窗外的雨不时变换着频率,时而滂沱倾盆,时而疏滴稀声。雨滴打在窗棂上,溅起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圆润轻滑,不绝如缕。细听,那声响中似有娓娓的低诉,一句三叹,如阳关三叠;似梁祝鸡窗之下展卷夜读,情丝倾吐不尽,缠绵绵延不绝;似饱学圣哲娓娓讲述种种人生况味,博大而深沉。

喜欢在夏日的深处,听雨参禅。夏天的雨秉性不一,有爽快型的,如来去匆匆的雷阵雨;有拖拉型的,如淅淅沥沥的小雨。但不管哪种类型,均有一种“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性。尤其是叮叮咚咚的雨声不绝于耳时,任谁都会放下红尘的疲惫和世事的喧嚣,静下心来,去感受雨,感受夏,感受生命,感受自然,体味“天人合一”的境界,享受“物我两忘”的超然。倾听夏季的雨,如同参禅悟道:浮躁的心境渐趋平静,无波无澜、宠辱不惊;前缘后尘,上誉下诟,坎坎坷坷,纠纠葛葛,一切都远去了,剩下的只是一个无牵无挂的自我,独自品尝那份难得的清闲。生命不能承受太轻,也不能承受太重。在人生的旅途上跋涉,我们一路风尘,生命之舟几近超容。而听雨,则可以使我们在生活的间隙,停下匆匆的脚步,把生命重新过滤一遍,把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和烦恼,统统随雨冲刷而去,单单留下一个好心情,陪伴我们上路,踏上新的旅途。

聆听雨的呢喃,感受生命的真谛。

十里荷塘一片霞

中学时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总觉得那荷塘、那月色、那蛙声于我“心有戚戚焉”——竟是那般的熟悉和亲切,那般的依恋不舍和刻骨铭心,像早就纠结在心底的一个乡思的结,只要轻轻一碰,酽酽的乡思便会泼洒出满怀意绪———故乡的荷塘与此一般无二。

老家村口有条小河,河中有荷,夏天刚一探头,塘内便被阔大的荷叶挤满了,河面一时拥挤起来,“贴水初翻紫玉团,忽惊矗立傍阑干。瑶池七日来青鸟,玉镜孤奁舞翠鸾”。翠绿的家族汲取日精月华,拓展着生存的空间,彰显着生命的顽强与绰约,微风掠过塘面,田田荷叶宛若芭蕾舞女,在诗一般的旋律中起舞弄清影……

仲夏时节,河塘愈加热闹起来,水面上荷叶积叠,拥拥挤挤,密不透风。荷叶丛中,镶嵌着一朵朵鲜艳夺目的荷花,粉的,白的,粉红的,一朵朵妖艳多姿,竞相绽蕊。花间莲蓬挣脱出来,摇着胖胖的莲盘,“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令人欣喜,让人陶然!这时节,下塘中随意掐一朵荷花,回家插在水瓶里,那花就可以持续开放一周时间,屋里屋外便散溢着奇异的芳香。如果水性好,还可以下塘采莲。将肥硕的莲蓬连柄儿掐下,剥开翡翠玉卵似的莲籽,便露出洁白的莲米,放进口中,甘甜怡人。采莲时,顺着肥嫩的藕簪踩下去,还可采到莲藕和河蚌,莲藕如象牙似玉臂,生食热炒均可;蚌肉焯熟切丝,炒食做馅均可,两者均是无上的美味。

荷塘最赋富诗意之时当属夏夜。白天的荷塘像集市一样充满了喧闹,月上中天,桨声灯影里,弥漫着神秘色彩:塘边的垂柳窈窕多姿,似浣纱的仕女。月光柔柔地泻在荷叶上,依稀薄雾浮在水面上。塘中,蛙声渐次明亮,高亢而清越的旋律传出好远。荷叶静静的,如淑女的双眸;不甘寂寞的萤火虫儿在叶间呼朋唤友。溶溶月色中,送来了荷的幽幽清香,丝丝缕缕,宛若一首优美的小提琴曲,让人迷失陶醉;还似一首绮丽缠绵的情诗,让人怦然心动;宛若一阙醍醐灌顶的偈语,让人顿然彻悟;还似一剂灵丹妙药,让人醒目清心。若是有幸,还会听到村落里传出的笛声,曲折幽咽,为这宁静的夏夜平添了一丝清幽的意象:皓月当空,荷塘迷离,笛音缥缈,人醉画中……

时光荏苒,物事走远,而离家多年后,唯有这片荷塘犹驻胸间。每当夜色降临之际,脑海里便会浮现荷塘“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的水墨境界,那苍翠如盖的荷叶、香远益清的荷花、洁白粗壮的莲藕、青翠精巧的菱角、肥硕笨拙的河蚌……一股脑地向我走来,将胸中的暑气一扫而空,人与夜俱变得澄澈起来,齿间情不自禁地吟出了那脍炙人口、清香淡雅的千古绝唱:“一片秋云一片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蛙鼓铿锵

“轻轻的/一种母语分娩的乡音/从绿草的纹路里渗出/与月光下的花朵同沐清辉/纯净/有如泰戈尔的《飞鸟集》……”

每每吟诵朋友的这首《蛙鼓铿锵》诗,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一幅亲切而熟悉的画面:春夏两季,傍晚时分,郊野蛙声四起。田间沟渠,水塘河岸,数不清的歌手,摇其长舌,鼓其白腹,在乡村偌大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引吭高歌。柳丝拂摇,水荡涟漪,铜质蛙鸣,响彻周天!也每每这时候,我就愈发地觉得生我养我的乡村,恰是一朵“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的莲花,摇曳在生动的蛙声里,孵化着一个个甜美的梦。

青蛙的一生都沉浸在歌唱的梦幻中,它是乡村中最出色的大众歌手。从蝌蚪开始,它就游弋于乡间的水域里,就像一尾尾逗号涉行在诸子百家之中。待长成青蛙了,具备歌手的潜质了,便开始放喉歌唱了——这便是蛙鼓。听吧,雨前,艳阳高照,歌手们通宵达旦向天而歌,抒发着内心对雨的渴望;雨来了,空气清新凉爽如纱,歌手们鼓噪而歌,畅快淋漓地传递着内心的欢愉;雨过天晴,彩虹当空,歌手们群聚而歌,彻夜不息,吟诵着生命的美好。不管哪个时段,响亮的蛙鼓每一槌都底气厚重、韵味十足,歌手们把心灵深处最坚硬的声音、最深情的呼唤,散作满天的星斗,谱写出满垄的稻花、一季的丰盈!

聆听蛙鼓,宜在夜晚的田垄之上。或席地而坐,或仰面躺倒,摒弃杂念,放松身心,微闭两眼,撑开双耳,静静地聆听,细细地感受。最初,是一两声,零零落落,若有若无,“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继而便唧唧咯咯,此起彼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而便是咚咚呛呛,鼓声响彻,“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最后,鼓声四起,震天撼地,不分上下,不辨东西,“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人心为之躁动,热血为之沸腾,全身筋脉为之迸突!

聆听蛙鼓,也可荷锸畦间,诚如辛稼轩所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听吧,此时的蛙鼓,像孩子们一只只调皮的小手,轻轻地搔着耳朵,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如深山古寺老僧击磬,如钱塘泛潮汹涌澎湃!天宇如盖,沉寂无声,唯有天籁四起,铮然齐鸣,那一刻,真使人胸生浩气,壮怀激烈;那一刻,真使人怒发冲冠,气冲斗牛!

成长,有时也是一种失落。大学毕业后,我就像蒲公英一样飘落在城市的一隅。以钢筋水泥为基调的城市自然没有蛙鼓的一席之地,寂静的夏夜,徜徉于灯红酒绿、音乐嘈杂的城市街头,我的内心深处总像丢失了某种快乐元素。感慨之余,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被蛙鼓滋润的那些悄然流走的美好时光——直到此时,我才蓦然认识到:在我生命的天宇中,已经风筝般地飘满了铿锵的蛙鼓!我怀念聆听蛙鼓的日子,敬畏那些乡村歌手无拘无束、天然率真的歌唱。正是那些歌唱,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学会了对每一个扑面而来的饱满日子充满感恩和珍惜。

钱国宏,笔名快哉风,1969年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工余笔耕,迄今在全国600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400多万字,著有《忽然半生》等多部文集,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某事业单位。

猜你喜欢

呢喃蛙声荷塘
秋夜
蛙声
荷塘里的“怪物”
四季的荷塘
我逮住了一阵蛙声
听取蛙声一片
春燕呢喃
小世玉智闯荷塘
荷塘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