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的转变

2017-09-18朱翠香

魅力中国 2017年38期
关键词:新课程学科创设

朱翠香

新课改以来,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及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地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

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重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并加强训练 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四、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确立开放整合的课程观,从传统的课程传递者向课程整合者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和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编写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事,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传递课程,无权更改课程,也不必思考课程问题。长期以来的这种课程观,导致教师课程权力的丧失,导致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验课程的权利被剥夺,教师成了课程的传递者、教科书的执行者。

二、确立互动交往的教学观,从传统的教师主角向现代的师生双主体交往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改变师生关系成为其中之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平等的身份去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個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

三、确立发展为本的学生观,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转变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中一个古老的、也是永恒的主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育不仅应当注意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也要注意促进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师要及早转变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课堂教学空间走向开放,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自主性探索活动获得新知。教师不再强行交给学生生搬硬套的死知识,而是交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效的课堂教学仅仅靠新的课程方案、课程材料、教学策略等因素, 并不能推行有效的改革,有效的变革还必须要有通过参与并投入其中的人来实现。教师要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认真的研究学生的特点,解放学生的思想、双手、双脚,帮助学生在自我建构中谋求个性发展。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实验后,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且记得牢.。 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学生课堂上的合作互动, 知识能力的动态生成,美好情感的濡染熏陶,健康生活、学习态度的养成等等,这种变化对教师的挑战是巨大的,从长期习惯了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转变自己是困难的,但又是必须的。这样的挑战要求教师的心灵更开放,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强,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对学生的关注更全面。

总的来讲,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亲历体验,在主动探究、亲历过程中感受、体验知识的生成,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目的。因此,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课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学科创设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创设未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