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发展现状分析
2017-09-18韩肖肖
韩肖肖
摘要:本文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若干种网络语言的类型,以期在开放的网络语言环境中,为规范网络用语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语言;发展现状;界定;类型
一、网络语言的界定
网络语言是指产生于网络并应用于网络交流中的一种语言,其中包含标点符号、拼音、字母、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形式。这些不同的组合,在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著约定俗成的意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广大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营造聊天中诙谐幽默的氛围,表达自我释放内心的真实情感,采取创新网络语言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的网络语言。这种语言产生于网络之中,又在互联网交流中使用,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人们在口语表达中也会适当选取一小部分口语化的网络语言使用。这种情形具体要看网络语言属于哪种组合方式。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人们开始在手机端访问互联网,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连接网络。伴随着手机的普及,网络语言飞速发展。目前,网络语言日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网络语言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定,因此并不具备教学意义,不能引进教学领域。
网络语言的传播主要依赖于使用网络的广大人群,还有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BBS的帖子里时常冒出些“隔壁”“楼主”“楼上”“楼下”“潜水”“灌水”等词汇。QQ聊天中也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案,如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
人们在最初使用某些网络词语时,是新奇、标新立异的心理在主导着使用者选择使用某些网络词语,含有一些发泄情感的成分。网络语言品质与美感参差不齐。受众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摒弃了缺乏文化底蕴、粗俗的词语,保留下一部分符合语言规范、雅俗共赏、具有文化底蕴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组合方式越来越丰富,更加新奇、简洁,寓意的概括能力愈发强大。人们使用的方式也更加活泼,词汇的呈现方式更加生动形象。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是否能持久地被网民使用,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网络语言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固化,固化后的网络词语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检验了它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二、网络语言的分类
网络语言的组成方式,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字母型
在网络交流中,除了语音、视频的交流方式之外,比较便捷的方式就是使用单词或者词语首字母缩写的方式,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比如“PK”,有挑战、末位淘汰的意思,来源于网游中的“player killing”。这一类型词语里面也有一些并不符合英语语法的书写,但是经过网民的改编,很多词语以独特的方式诞生了。如“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完全按着中文的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但是在受众了解这是错误的翻译方式后,依然使用这一译法。
2.数字型
网络用语中数字型的组合方式大多采用谐音的方式。如汉字中的“二”,人们常用数字“2”代替;人们普遍使用“88”这一谐音代替“拜拜”。比起拼音打字,数字用起来更加便捷。
3.复合型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之外,人们还喜欢采用以上两种类型组合的方式。比如,一对恋爱中的人非常幸福,想描述表达内心的幸福感,采用一种委婉内敛且新颖的方式,可以使用网络语言“幸福ing”。“ing”是英语中正在进行时的一种书写方式,网民把汉语和英语结合起来,表达某种状态,非常新颖、巧妙,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再如,学习进行中可以表达为“学习ing”,人们经常说的“thank you”(谢谢)用“3q”代替。还有一种组合方式是符号和字母的组合,如“+U”意思是“加油”。这些方式使用起来非常便捷,不失新颖。
4.语句型
当下网民对现实社会和互联网上的热点敏感度极高,与此同时这些社会热点事件又会催生大量新的网络用语。如《神探狄仁杰》系列剧里狄仁杰的一句台词“元芳,你怎么看?”,以及来自2013年6月的一段讲述端午节由来的小学生作文内容的微博截图“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随着这些句子迅速走红,它们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变化。这类语句型的网络语言是否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能存在多久,还需要考虑其自身的概括能力、事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及典型性、与生活中的事件的契合度以及词语本身具有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5.图画型
网络词语中异军突起的一类词语是图画形式的词语变异,如“:D”代表张嘴大笑。这类是最简单的符号与现实表情组合的方式;随后出现的绘图或照片PS上文字,比单纯的符号组合更能刺激人们的视觉。目前又出现一种gif动态图片创作方式,能把之前静止的图片转化成动态图形。据调查,网络上较流行的表情符号有接近200个,都是众多网民模拟现实交流语境情态创造出来的,它们生动活泼且贴近原型,对受众的视觉刺激有着明显的效用,活跃了聊天时的氛围,理所当然地受到众多网民的追捧。
6.词汇创新型
人们在使用网络词语的同时,网络语言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高度的概括能力、凝练的语义表达成为许多新鲜词语的标签。如人们常使用的“富二代”“拆二代”等;采用压缩方式产生的网络词汇如“喜大普奔”,表达的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人艰不拆”则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这类词汇都是网民在结合社会现状与代表性社会事件的同时,为了宣泄情绪,偶然创造出的新词汇。这类词汇的识别度极高,普及力度广,在网络交流及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繁,是一类适合线上、线下交流的词语。
7.变异型
网络上,通过文字、词组或英语单词等原生词演变而来的谐音化用语相当普遍,其变异成为网络词,变异后表达的含义与字面原意相去甚远。鉴于它的流行程度和使用环境,决定了其一般不会产生歧义。例如:粉丝是英语“fans”的音译,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喜爱迷恋之情;“稀饭”是“喜欢”发音上的变异,“果酱”是“过奖”的同音变形,增强了幽默成分,拉近人们之间聊天的距离。谐音词的大量运用,增添了网络交流时文字的活泼度和灵活性,避免了枯燥网聊的无趣感,增强了聊天群体之间的互动,因此受到了网民的喜爱。除谐音词外,受众耳熟能详的许多传统词汇也被网民赋予了新的含义。
三、结语
开放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语言快速发展和更新,每年新网络用语的产生量在1000个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寿命较短,很快就被淘汰掉了。新的网络词语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冲击着网络,人们广泛使用,之后又迅速更新,只有极少数符合大众审美和汉语言规范、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词语会被保存下来,进入汉语言体系。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编号:EIA160462)。3.来+数+量+(子)+(名词),读原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