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分析
2017-09-18李贵强
李贵强
【摘要】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以其金融中介的身份经营传统金融业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传统金融业在支付、投资、融资等业务条线受到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开始探索转型金融业务体系,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优化传统金融业务结构,创新“互联网+”银行的业务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业务创新
学者谢平与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模式,以网络媒介、第三方支付、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依托,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网络融资、中间业务和信用中介等新型金融服务。
传统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电商平台等技术优势大肆扩张业务,蚕食商业银行在支付、投资、融资等业务领域的份额,分流商业银行存款,对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构成巨大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新概念
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开始,互联网金融经历了最初的余额宝等“存贷汇”电商金融模式,再到当下火热的P2P模式。短短几年的发展,各类电商平台已成立超过1000家。互联网金融企业依托平台发展,颠覆传统金融的行业的经营模式,为金融业务发展引入新的概念:
一是丰富的信用数据来源。互联网金融企业开拓业务一般依托成熟的电商平台,成熟平台带给企业稳定且庞大的客户群体,根据2016年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客户规模达4.23亿户,已然涵盖半数的移动宽带用户(工信部数据:2016年上半年,移动宽带用户达8.38亿户)。通过对平台的利用、开发,互联网金融企业充分获取客户的交易记录、消费或投资喜好、信用记录、评价信息等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通过特定的模型规整,构成映射个人或企业客户信用的数据。大量专业的信用数据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业务时,审核对象客户提供了可靠、客观的依据。
二是实现便捷化交易。通过互联网吸收和服务客户,构建以具备存款、支付、交易、投资等功能的电子账户为基础的开放式直销银行平台,提供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众筹、网络借贷等线上线下点对点“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脱媒”。极大简化交易流程的同时,也减少了支付的成本,实现方便、快捷的交易。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通过大数据的运用,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获取到个人和小微企业更为透明的信息,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披露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的经济实力以及信用状况,实现资源共享,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降低投资的风险,提高客户违约的成本;另外,随着信息终端的铺开,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客户的需求感知更为灵敏,针对客户需求制定个性化、差异性的金融服务如理财、贷款等,有效地整合、分类资源,提升客户体验,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资源配置和服务创新,有效帮助个人及小微企业削减交易成本,助力小微经济实体发展,促进普惠金融。
二、“互联网”+银行业务创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发展迅猛,2016年我国互联网行业收入增长超过40%,“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来临,各行各业纷纷进入“互联网+”时代。经济“新常态”格局下,传统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暴露可能性增大,商业银行显然无法秉承传统业务思维。互联网金融在信息挖掘、资源配置、资金划转等方面独有的共享、便捷的特点,为商业银行业态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实,我国商业银行很早就开始运用互联网发展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中国银行在互联网上开设网银主页。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下,互联网与传统业务的有机结合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方向,为实现盈利开拓了业务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一)整合电子银行,深化业务创新发展
区别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依托的网络社交、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等平台,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结合主要依靠电子银行。电子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改进,已经几乎涵盖了商业银行所有的业务,从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到多而杂的中间业务如结算、清算、代理、委托、理财等,形成集成化、整合化的互联网平台。如今电子银行不仅业务集成度高,业务信息公开透明,而且操作界面趋于简洁化,强调客户的体验。
尽管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企业迅速崛起,不断冲击商业银行业的金融中介地位,分流商业银行存款,制约商业银行负债规模增长,导致商业银行资产扩张放缓,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速为15.67%相较2010-2012年的平均增速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商业银行一贯的专业性和对金融的渗透能力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商业银行仍然沉淀庞大的客户资源。随着近些年网银和手机银行功能的逐步完善与创新,配合商业银行对金融深入渗透的优势,商业银行开始积极反制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例如,2016年开始各商業银行取消了手机银行的转账、汇划结算的手续费且小额转账基本实现实时到账,这一业务改革使第三方支付原先快捷、方便的特色,将不再是独有、唯一的;另外,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相继加入R3区块链技术联盟,通过与物联网公司合作,将区块链运用在票据和国际结算业务上。商业银行希望通过完善、创新电子银行,为客户打造综合化、专业化的直销银行平台,从电子渠道回流客户资源,增加非利息收入。
(二)迁移电子渠道,缩减成本支出
对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技术,商业银行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储备。由于商业银行良好的技术储备,超过80%传统柜台业务实现智能化,向线上迁移。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777.14亿笔,交易金额达1522.54万亿元,七成的银行客户选择使用电子银行,仅国有四大行电子银行用户数量就突破了10亿。
“互联网+”银行模式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客户创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体验,同时弱化客户对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的需求,削减成本开支。截至2016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较上年有所收缩,网点智能化改造9400多个,网点布局更趋合理,进一步缩减营运成本;此外,大量业务迁移到电子渠道,银行网点引入各式联网智能化设备,提高服务体验和效率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业务和产品信息充分披露,客户可随时通过电子渠道查找相关产品、业务的信息,保证实时信息获取渠道畅通,间接推进对客户的精准营销,节约营销成本。“互联网+”银行模式通过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银行效益。endprint
(三)挖掘数据信息,开放小微融资
传统信贷模式下,商业银行贷款成本高、审核周期长,难以普及小微贷款。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型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主要依靠厚重的大中型企业的贷款、授信。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换挡的影响,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下降,导致银行利润收缩,2016年银行业利润增长为2.8%,其中工行、農行的利润增长甚至低于1%。另外,“强周期”的行业企业普遍出现了盈利困难、偿付能力下降的问题,导致商业银行不良率不断攀升。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银行业不良率达到1.76%,几乎在2011年水平(0.9%)的基础上翻了一翻。可见,资产规模并不一定为商业银行带来实际利润,相反,“重型”信贷资产已然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包袱”。资产规模与利润脱钩,发展“轻型银行”已成为银行转型必然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银行模式突破了银行发展的地域局限,商业银行从各自为战的“单一法人”层面上升到以“集团化”的视角看待发展,倚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全行的客户信息数据,实现集团内部数据共享。信息数据通过后台自动过滤,从中挖掘客户信用数据,自动匹配审核指标,提高审核效率,降低小微贷款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结合互联网应用,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商业银行开展灵活多样的“轻型”零售业务成为可能,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纷纷研发出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平台,如建行的“小微快e贷”、中行的“中银e商”等。“互联网+”银行模式为建设“轻型银行”提供了有效途径,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回归小额、分散,吸引小微企业客户融资,发挥普惠功效。
三、结语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借鉴互联网金融技术和思维模式,推进线下业务向线上迁移,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此外,商业银行接合互联网应用,能够加快和深化业务创新发展,设计出个性鲜明、差异显著的金融产品迎合各类客户需求,提升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和粘合度,为商业银行带来效益和利润。
参考文献:
[1] 陆岷峰,路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与平台战略并轨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5,(1).
[2] 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J].财经科学,2015,(5).
[3] 陆岷峰,李振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4]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5]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室.2017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专题报道[R].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2016.
[6] 中国银行业协会.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报告[R]. 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2017.
[7] 中国银行业协会.2016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R].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2016.
[8]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6年第四季度)[R].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17.
[9] 赵芳.电子商务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10] 宫超.新经济倒逼治理创新[J].瞭望周刊,2017,(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