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两种不同三套管在肠外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7-09-18叶新英刘华之王建忠邓作梅吴莲香
叶新英,刘华之,王建忠,邓作梅,吴莲香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二区,江西赣州341000)
自制两种不同三套管在肠外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叶新英,刘华之,王建忠,邓作梅,吴莲香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二区,江西赣州34100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三套管在肠外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并进行效果比较,确立三套管应用的方法。方法将40例肠外瘘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0例。方法一为滴水管和吸水管均在外套管内,但滴水管穿过外套管内顶端一侧孔并超过顶端0.5~1 cm,吸水管离外套管内顶端1~2 cm作为A组;方法二则为滴水管在外套管外并与之平行,吸水管在外套管内顶端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冲洗负压吸引的效果、冲洗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放置护理时间、能否间断吸引。结果A组堵管率、并发症以及护理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可行间断吸引,但两组患者肠外瘘治愈率、冲洗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三套管能直接稀释腹腔渗漏液体,主动吸引的效果都显著,均适应肠外瘘的治疗。在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三套管;肠外瘘;腹腔感染;应用研究
在肠外瘘的综合治疗中,充分引流是控制感染、防治腹腔脓毒症、治愈肠瘘的重要环节[1]。双套管负压吸引的主动引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代替了单腔引流管的被动引流,但也有一些缺陷。根据临床需要,我们自制了即符合双套管负压引流的原理,又比双套管更多优点的三套管,两种三套管制作材料和工序的不同,以及不同的放置方法,通过观察和对比两种三套管引流的效果,对治疗和预防肠外瘘,控制腹腔感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40例肠外瘘患者,男26例,女14例,儿童6例,成人34例,年龄3~84岁,平均69岁。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4例,胆管切开取石术后胆瘘2例,车祸致胰腺破裂外院行术后胰瘘1例,重症胰腺炎术后胰瘘2例,胃大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7例,结、直肠Ca吻合口瘘15例,肾肿瘤术后致肠瘘3例;小儿肠套叠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2例,巨结肠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4例。随机分两组,均为20例,两组均有小儿3例,两组高位与低位肠外瘘以及瘘口大小和形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准备我们采用直径0.6~1 cm,长18~25 cm,引流管前端为封闭式的聚氯乙烯材料为外套,皮革打孔器,带头皮针的输液器,一次性吸痰管或一次性氧气管,吸引装置,一次性橡胶导管、手套以及消毒用物等。
1.3 制作方法在外套管管身不同方向打出直径0.2~0.5 cm侧孔,头端留0.5~1 cm、末端余4~6 cm勿打孔。方法一(A组):吸水管和滴水管都插入外套管内,吸水管为一次性吸痰管,吸水管距外套头端1 cm,滴水管采用一次性橡胶导管,不剪斜面,穿过外套管内顶端一侧孔并超过顶端0.5~1 cm,用丝线与外套管扎在一起,术中放置或肠外瘘发生后放置。方法二(B组):吸水管用一次性氧气管,剪成斜面,插入外套管内,距外套头端1 cm,用一次性头皮针剪去钢针做滴水管,滴水管在外套外侧,用丝线扎好,并与外套管平行插入腹腔内,只有在肠外瘘发生后放置。两组吸水管放于外套管内并用丝线扎好固定,留有一定的长度,方便活动。
1.4 护理方法[2]①冲洗体位:取斜坡卧位(30°~45°)或半卧位,每1~2小时变换体位,以利引流。②冲洗压力:一般负压10~20 kpa,以能顺利吸出引流物为妥。③冲洗速度: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调节速度,一般40~60 d/min,每天3 000~5 000 mL。④如何判断通畅:听吸水声,“呼呼”声为正常;细而尖的“鸣笛声”则吸入了纤维组织或导管周围的肉芽组织;若听不到吸水声时,说明堵塞或不通畅。⑤保护皮肤:在放置冲洗管腹壁处周围皮肤扑护肤粉,外接造口袋,在造口袋处剪一小孔,三套管穿过此小孔,用丝线扎好,从三套管周边渗出的液体流入到袋内,这样不刺激周围皮肤,又避免了更换敷料。
1.5 观察指标①记录堵管和脱管次数;②并发症的观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局部皮肤破溃等;③记录护理时间、冲吸时间、拔管天数和住院天数;④患者的活动度,患者下床活动方便程度;⑤所有数据均用Excel录入。
1.6 统计学方法所有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患者有2例行回肠造口,肠瘘处再次手术行肠端端吻合,1例转院,A组治愈率85%,非手术肠外瘘愈合率70%,三套管冲吸时间(31±7)d、拔管天数(46±6)d、住院天数(60± 8)d。B组患者有2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转院,B组治愈率也是85%,非手术肠外瘘愈合率65%,三套管冲吸时间和拔管天数(33±6)d、住院天数(61±9)d。A组的三套管可接负压吸引器,为了观察病情和吸引余液,拔管天数会比冲吸时间长,而B组的三套管不能接负压吸引器,停止冲吸,三套管就必须拔出。A组与B组比较,A组拔管天数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冲吸效果的比较(n)
2.2 A组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3 A组与B组下床活动持续时间和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床持续时间和护理时间的比较(x±s,h)
3 讨论
3.1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瘘[3]。肠外瘘多发于胃肠道及胆道损伤后,通常在术后1~2周出现[4]。最初肠外瘘表现为从引流口处流出较稀薄的肠内容物,浸湿敷料[5],继而有消化道液流出。周围皮肤被肠液腐蚀,出现红肿、糜烂、剧痛,甚至引发感染、破溃,尤其是十二指肠瘘等高位瘘的漏出液腐蚀性更强。肠外瘘是一严重并发症,可引起水、电解质与酸碱紊乱,循环衰竭,营养不良,严重腹腔感染与全身感染,治疗甚为困难,死亡率高(15%~25%)[6]。我们以一般治疗、引流管冲洗、营养治疗、消化液回输、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治疗、心理治疗及外科手术为综合治疗,明显提高了肠外瘘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肠外瘘一旦发生,有效引流是控制感染,防治腹腔脓毒症,治愈肠瘘的重要环节[7]。
3.2 在临床上,常常用橡皮管或硅胶管做外套管,因质地柔软,负压吸引易致吸引管塌陷,影响吸引效果。若用橡胶管做外套管,因其管径小,又不能看见管内引流液。临床上腹部手术后高危患者也常放置单腔乳胶管引流,容易被肠液腐蚀的坏死组织堵塞,造成引流不畅。在引流管外戳一小孔,置入1个细塑料管,在x线下向管内注入造影剂并向管内插入,使内管头端短于外管头端1~2 cm,外面固定好,外管接0.9%NS冲洗,内管接中央负压器吸引。或者冲吸相反,即内管接0.9%NS冲洗,外管接中央负压器吸引。无论如何,这种腹腔双套管连接特点是一管冲入另一管吸出,形成冲入和吸出的回路[8],冲洗液冲入后立即被负压吸出,持续负压吸引也易致吸引管塌陷,冲洗范围也很局限,达不到真正的腹腔冲洗、引流作用。我们采用直径0.6~1 cm,长18~25 cm,引流管前端为封闭式的聚氯乙烯材料为外套,皮革打孔器在管身不同方向打出直径0.2~0.5 cm侧孔,头端留0.5~1 cm、末端余4~6 cm勿打孔。方法二(即B组)吸水管用一次性吸痰管或一次性氧气管,剪成斜面,用一次性头皮针剪去钢针做滴水管;吸水管插入外套管内,距外套头端1 cm,滴水管在外套外侧,用丝线扎好,并与外套平行插入腹腔内。方法一(即A组)吸水管也用一次性吸痰管或一次性氧气管剪成斜面,但滴水管采用一次性橡胶导管,不剪斜面,在前端用打孔器打2~3个孔,穿过外套管内顶端一侧孔并超过顶端0.5~1 cm,用丝线与外套扎在一起。吸水管和滴水管都插入外套管内。聚氯乙烯材料的外套质硬、反应小,能起支撑作用,不易被负压塌瘪,更易形成窦道。外套管前端封闭,避免肠壁被负压吸引而损伤,并堵塞吸水管,外套的多侧孔有利于扩大吸引范围,产生全方位的负压,促进瘘管形成[9]。两种方法都是三套管,克服了传统腹腔双套管的缺点,主要由液体冲入与主动负压吸引的互动作用,加上通气管中空气的流动,可松动各个管道,使内外套管间充分撑开,形成空隙,管壁侧孔不被周围组织粘连、封堵,避免管壁变形,增加了引流管的弹性,扩大了冲洗范围[10]。材方便,可根据患者腹腔深浅、腹壁厚度预先制作,不受引流管长度的限制,制作方法简易,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即符合双套管负压引流的原理,又克服了双套管的缺点,在具有负压吸引力的内管之外,套有一根多孔的外管,可任空气通畅地进入[9]。并保持了内外套管的间隙通畅,如无空气进入,吸附在管周的组织可导致引流不畅[10]。为了吸引通畅,在双腔负压引流管中再增加了一根滴水管,形成三腔负压引流管,又避免了传统三套管采用F12-F14导尿管作为滴水管,导尿管粗软,难以插入腹腔,又不好连接输液器,而一次性橡胶导管和头皮针细硬,引流管通过腹壁口小,损伤小,又好连接输液器,提高插管成功率。
3.3 在临床应用中也发现这两种三套管各有利弊,方法一(即A组)利:①患者下床活动或间断冲洗时,外套管不拔,吸水管可拔除,滴水管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吸引腹腔内液体;②滴水管从外套管穿过到腹腔,对腹壁损伤更小;③滴水管前端封闭,从2~3个侧孔滴入水,对腹腔组织和脏器损伤小或无损伤;④因一次性橡胶导管质地较硬,不易打折、扭曲、折叠;⑤因一次性橡胶导管从外套管穿过到腹腔,即可做滴水管也可做吸引管,做肝、胆、胰腺等大手术中,术中就置入外套管和一次性橡胶导管、术后行冲洗吸引预防肠外瘘[11]。⑥腹壁接造口袋方便,防止局部皮肤炎[12]。⑦普外科医师就可置管。弊:①滴水和吸水管同时在外套管内,减少了吸水管的空间位置,不利吸水管活动;②漏出液易夹在滴水和吸水管缝隙间。方法二(即B组)利:①滴水管在外套管外并与之平行,不会堵塞;②在外套管内只有1根吸水管,吸水管变换位置方便;③滴水管不受负压吸引的干扰。弊:①一定要由经验的专业医师置管[13];②滴水管头端没封闭,容易刺伤腹腔组织;③水直接滴入腹腔,若滴速快,容易使腹腔组织细胞水肿;④吸水管头端为斜面,只有1个吸引孔,容易堵管;⑤难以吸出腹腔多方位的液体,液体容易积聚于腹腔;⑥不利于下床活动。
综上,两组患者除转院或放弃治疗都治愈,冲吸时间、治愈率和住院天数无很大区别,对于肠瘘患者,两种管道均适应,主动引流效果都很好,值得推广应用。
[1]苏来玉.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0-61.
[2]陈慧敏,张志文.腹腔双套管在肠外瘘患者的护理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6(7):198-199.
[3]黎介寿.肠外瘘[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2.
[4]黎介寿.展望肠外瘘的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 19:195.
[5]陈永佩,普雪琼.11例重症胰腺炎术后并发肠外漏的护理[J].西南军医,2008,10:4-5.
[6]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42.
[7]朱华,文巧莉,覃静霞,等.肠瘘患者应用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引流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206-207.
[8]张玉荣,吴爱须.肠外瘘护理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0,32(8):988-990.
[9]保红平,姚永良,高瑞岗,等.腹腔双套管待续冲淡负压引流技术在腹部外科的临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12):1323-1324.
[10]张爱华.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224-225.
[11]万勇.自制双套管闭式负压吸引管在高位消化道瘘治疗中的应用[J].腹部外科,2007,18(1):63.
[121邵春兰.预防性腹腔双套管冲洗在胃肠外科有广泛应用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6):545-546.
[13]邹滢.18例腹部手术后发生高渗出性伤口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777-7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6.079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课题(2016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