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探究
——以山东柞城和宋庄村为例

2017-09-18张志荣

理论观察 2017年8期
关键词:居家子女养老

关于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探究
——以山东柞城和宋庄村为例

张志荣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农村家庭结构方式的转变,农村居家养老方式受到严重挑战,家庭养老方式向何方向变迁,成为当今很多专家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实证调查的资料中,客观了解到农村和城乡结合处老人的生存现状,从深层次剖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态,以期为提出合适的养老模式奠定基础。

农村;养老方式;实地调查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老人的预期寿命大大增长,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老龄化问题随之而来。依据老龄化的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10%),20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总数达到200万(民政部,2013),加之老龄人口数量庞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带来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童星,林闵钢,2011)。

养老问题主要指如何满足老年人需求问题,侧重老人的物质生活需求。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养老服务应运而生。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计划生育政策和城镇化,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代际负担加重;机构养老难以满足基本需求;子女养老的观念也限制了其他养老方式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居家养老服务符合国情民意的养老模式在各个城市落实,但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未覆盖,只有少数在试点,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基本限于政策鼓励,分析我国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的依据、现状、制约因素,提出构建农村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路和方案。

在此,先对相关概念作简要说明。城乡结合部:张雪松(1999)提出城乡结合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及变迁,集中了城市化过程中的诸多难题,随着城市化过程,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其他职能,并相应兴建了城市服务设施,从而形成包括郊区的城乡交错带;农村:即所指的原始的农村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城市与农村的本质差别将消失。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择

本研究采用准实验对照研究,选取山东省柞城村和宋庄村两个村庄来分析城乡结合部和原始农村的不同养老,土地的变化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二)对象的选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对象主要以45岁及以上人口,并根据总人口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结合柞城村和宋庄村的6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例,最终调研数据为柞城村为335份,宋庄村为165份。

(三)调研方法

样本选取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划分的年龄段(表1)选定调研对象为45岁以上(含45);调研过程中采取等距离抽样选择,以村庄的纵横街道逐次选择调研对象;遇到老人不在家时,另行选择时间访谈。

(四)问卷涉及的主要内容

问卷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村民基本信息、村民土地变化情况、农村是否了解新农保政策以及是否参加新农保、村民对新农保政策的整体看法等;村会计、村支书的访谈包括村民的基本信息、村民的养老现状、村庄中的其他补助政策对本村养老方式的影响。

表1 老年人的划分标准

三、实证分析

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91份,有效回收率达98.2%,远远高于经验数据70%,表明问卷的效度可靠。研究小组将调研数据录入SPSS统计分析。

(一)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数量为491份,性别上,男性为276人,占总数的56%,女性为215人,占总数的44%,男女比例相当,相对较为均衡。

其中,95.7%的人主要是务农,基本上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极少数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老师,这部分人不担心养老问题。但受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影响,原有活干的四五十岁的妇女只能做家务或帮子女带孩子,经济上不独立使得他们的生活满意程度有所下降。

受城镇化政策的影响,政府扶持政策不一。2011年,农村地区的村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011年时每人交纳100元,2015年时每人交纳300元,也可依据自家的经济条件自行选择交纳的养老金标准。而柞城村受到城镇化的影响,2011年时,由村委会为每人交纳100元,2014年时由村委会为每人交纳300元。宋庄村一直由村民自己自行交纳,2014年政策提出最低标准为每人300元后,很多家庭选择放弃投保。

表2 调研对象所从事的职业

(二)调研对象需求的一致性

1.耕地对农村居民养老功能一致

土地养老功能仍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土地不断减少,但是对老年人来说,只要是生病花费较少,其基本生活可利用土地来保证。柞城村人口土地只有人均0.2亩,村民选择种植大蒜、玉米等经济作物;年龄偏大一些的老年人选择种植蔬菜(自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宋庄村土地人均1.7亩,主要以大蒜、蔬菜等经济作物,宋庄村远离县城、乡镇,基本的生活靠自我种植即可满足。

2.村民对养老需求一致性

从老年人养老需求看,农村大多数老年人各方面保障得不到满足。物质方面,老年人需要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来源而忙碌,医疗方面最担心生大病,没钱医治,拖累家人,大多依靠子女和配偶照顾;休闲娱乐方面,农村老年人娱乐项目比较单一,最多的是看电视、和邻居聊天、带孩子,还有一部分老年人信奉基督教,每晚选择去教会。

柞城村会有部分中老年人在广场跳舞等娱乐项目,但宋庄村几乎没有人参加,即使有村广场,中老年人也不好意思参加。在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时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转变过程,提供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满足农村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调查对象的养老态度

1.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养老问题

45岁以下的村民并没有特别关注养老,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于“是否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更多的取决于孩子是否孝顺。50岁至60岁的村民关注养老问题占据比例较大,这一群体的子女大部分处于适龄结婚或刚刚有子女(帮助子女带孩子)。这一群体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主要是子女更多的精力放到孩子身上,很担心自己身体一旦有问题,会给子女带来压力。70岁以上的老人不是特别关注养老问题,他们当中身体状况良好的会选择自己饲养一些牲畜(牛、羊、鸡等);自己身体状况不是特别好的,一部分会来自子女的照顾,一部分来自政府的补贴,一般老年人有慢性疾病,常年吃药会花费较多,老人选择不治疗。

调查中,老年人最担心的是一旦生了大病该怎么办,虽然新农保政策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但也仅足够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支,对未来充满了极度的不确定性。

2.村民对养老保障的期望

当问到“对以后的养老保障的期望”时,48.7%的人选择社会养老,这部分人所理解的养老是社会上的公共养老机构,但公共养老机构更多的是孤寡老人。“是否愿意去养老院”,约有73.5%的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养儿防老”的观念促使他们愿意在家中养老;去养老院,对子女的声誉影响不好;部分老人愿意去养老院,主要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在企业上班群体,这部分群体的观念相对开明。40.5%的人选择家庭养老,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影响,依靠子女养老;有的会选择土地养老,柞城村每家每户只有很少的土地,很少人能够依赖土地养老;宋庄村没有受到城镇化的影响,几乎所有村民选择家庭和土地养老。访谈中,笔者提出居家养老体系,虽然村民对居家养老没有详细的了解,但他们相信在农村地区会逐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表3 村民对养老保障的期望

3.中老年人意识到养老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保

两村民参保比例在90%以上,50-60岁的人积极参加养老保险,一方面他们认为子女压力较大,以后难以有较多精力放到自己身上;另一方面自己能够挣钱的能力在逐步减弱。老年人最担心的是一旦生了大病该怎么办,虽然新农保政策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但仅限于日常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中老年人意识到参加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机构养老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但目前养老机构的数量、结构、基础设施、服务很难满足老人的养老的需求。该乡镇仅有一家公共养老机构,且只有孤寡老人;私人养老院的费用相对较高,少部分人选择私人养老院,会选择县城而非乡镇。

社区养老意味着在社区建立养老基础设施,专业人员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目前看来,社区养老的专业人员和设施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4.几乎所有村民对居家养老模式没有了解,但笔者讲述居家养老模式时,村民都有一定的期待。

村民已意识到养老的重要性,并关注养老的问题。针对笔者提出的居家养老概念,99.2%不了解居家养老制度,仅有4人了解(已退休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且不了解具体实施方案或措施)。家庭养老观念促使村民依赖子女而不选择机构养老,但随着“4-2-1”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考虑能够在家里居住满足养老的需求。一些学者研究农村居家养老方式的益处,农村地区实施居家养老模式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四、结论启示

结合调研数据资料分析,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家庭小型化等,使得之前传统的依赖子女养老的模式受到严重的削弱。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资源有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成为选择。农村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调动政府、社区、个人和社会组织等力量,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核心、社区为服务网络支持,整合各方资源,共建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的需求(Bong Li&Martin B.Tracy, 1999)。

家庭保障在中国农村沿袭已久,一直是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主要途径,仍应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强化家庭养老观念。社会和家庭成员要重塑孝道观念,强化家庭的赡养功能,子女多关心老人的心理、精神方面的健康,农村老人也要丰富休闲娱乐时间。

政府需要多方给力支持家庭养老的功能,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如2009年试点实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2003年通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地区提供一定的养老保障;完善资金投入机制;购买公共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需求;完善共担责任机制等。

社区和村委会,构建服务网络、城乡服务对接、加强服务的专业化队伍建设,丰富休闲娱乐等方面再造传统社会机制;与市场相结合,发展养老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同时发展养老服务业。

〔1〕Bong Li,Martin B.Tracy.Family support,financial needs,and health care needs of rural elderly in China:A field study.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Gerontology.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EB/OL〕.

〔2〕农村.http://baike.haosou.com/doc/5397698-5635041.html〔EB/OL〕,1999.

〔3〕田雪原.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J〕.人口学刊,2002.

〔4〕童星,林闵钢.中国农村社会保障〔J〕.人民出版社,2012.

〔5〕张雪松,吕正华,等.城乡结合部发展刍议——以沈阳市浑南地区为例〔J〕.城乡规划,1999.

〔责任编辑:谭蕊〕

F323.89

A

1009—2234(2017)08—0087—03

2017—08—17

张志荣(1987—),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居家子女养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