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塑造与“工匠精神”重塑关系研究

2017-03-10张娟娟吕梁学院思政部山西离石033000

理论观察 2017年8期
关键词:重塑工匠精神工匠

张娟娟(吕梁学院思政部(系),山西离石033000)

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塑造与“工匠精神”重塑关系研究

张娟娟
(吕梁学院思政部(系),山西离石033000)

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和工作伦理意蕴,是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必要保证。文章首先阐述的工匠精神的内涵,然后分析了职业价值观对“工匠精神”重塑的重要意义,然后探讨了职业价值观视角下工匠精神重塑途径。

职业价值观;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是一个兼具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名词,面对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制造业面临的种种困境,近年来工匠精神又被制造业广泛讨论。工匠精神成为一种导向性制造策略,以制造出性能更好、质量更高的产品。面对工匠精神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背景下的深化和提炼,我们可以联想到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却很少有基于“工匠精神”打造出的优秀产品。因此,从职业教育乃至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角度,审视工匠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重塑,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在2016年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基于此向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培育工匠精神的倡导,将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历史久远,具有深厚的内涵,一般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源于古代的手工作业,体现出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延续〔1〕。因此,在现代工业化社会背景下重提工匠精神,并不是要回归手工时代,而是要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塑造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注重产品细节,追求完美。在现代工业背景下,产品的同质化特征日益突出,产品质量的高低和消费者的评价往往体现在产品的细节上,为了获得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不惜花费代价和时间,反复研究和改进产品,使产品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第二是精雕细琢,慢工出细活。虽然现代社会讲究速度和效益,但是大干快上,不遵守产品研发和制造的基本规律,必定不能获得质量和性能优异的产品。特别是传统手工业、精密的制造业和现代建筑业莫不如此。因此,在追求时间效益的同时,还需要将工作视为一种艺术,这也是工匠精神在现代生产背景下的一个典型特征。

第三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古代,许多工匠不求名、不逐利,毕其一生的精力去将某种产品做到极致,这是现代生产背景下必须要传承的工匠精神。例如德国的双立人品牌,诞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始终只做不锈钢厨房用具,正是专心致志做好主业,才成就了这一百年品牌的辉煌。

第四是精益求精,不断超越。创新是现代制造业的灵魂,只有不满足现状,永远保持不断进步,才能不断出精品。

二、工匠精神重塑与职业价值观

我们在羡慕别人的工匠精神和产品的卓越品质,感叹我国的制造业缺乏精品时,应该想到的是工匠精神的重塑需要一定的土壤,离开了这些土壤,工匠精神就无法发扬光大。其中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职业价值观对工匠精神的重塑偶遇直接影响。

1.工匠精神重塑需要对职业成功的正确认识

西方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其依附于文化背景的职业价值观也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例如,在西方,有的人喜欢从政,有的人则喜欢经商,在这种文化职业价值观指导下,博士生去开出租车并不是十分新鲜的事物。因此,各种工作之间的区别就是选择不同而已,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在各种工作之间也不存在攀比心理,当然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不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我国的文化背景与西方不同,由于受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形成了一元化的职业价值观〔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我国古代读书、入仕几乎成为职业成功的唯一标准,只有求功名不成功,不得已才会从事其他行业,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手工业是上不了台面的,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进行工匠精神的重塑,将我国建设成世界制造业强国,必须要转变职业成功的观念,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2.工匠精神重塑需要职业的精神价值

崇尚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将打造完美的产品视为企业和个人的追求,而商业利润则居于次要地位。在这种职业精神下,打造精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这种享受源于对自身职业的激情和热爱,将产品的品质追求作为职业成功的主要标志。例如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将公司的产品作为艺术品来雕琢和打造,在研发、生产产品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利润问题,而最终却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确立,人们对市场化的观念还不够成熟,在大多数人的理念中,市场化就是利润之上,人们的职业价值也被严重功利化,总是围绕着名利二字,这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渐行渐远。因此,要完成工匠精神的重塑,全社会都要倡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能只重视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利益,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能丢掉精神上的满足,只有如此,才能传承和重塑工匠精神,将中国制造打造为精品的代名词。

3.工匠精神重塑需要独立的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是毕其一生的追求精神,这就需要工匠必须具有独立思考意识,了解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并愿意为其付出一生的努力。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作为工匠不能受周围环境、人们的态度以及世事的变化而影响,都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也只有能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不随波逐流、朝三暮四,才能获得职业领域的超人成就。具体而言,独立精神对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塑造和培育作用,一方面对企业家或技工而言,独立精神可以塑造超人的专注性,可以长时间的付出努力去塑造精品。另一方面,独立精神作用于消费者,可以使其不盲从,提高其对精品的鉴赏和接受能力。

在我国,独立精神不足成为教育的一大败笔,僵化的应试教育体制将人们的独立思考精神扼杀在了儿童甚至幼儿时期,将大部分孩子塑造成了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在成年之后,这些人往往人云亦云、一哄而上,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一哄而上可以短期内成就一个企业,一哄而散可以迅速毁掉一个企业,这也是我国缺乏工匠精神和精品的重要原因。

三、职业价值观视角下工匠精神重塑途径

工匠精神的重塑和培育离不开职业价值观的塑造和相应的伦理文化的支持。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经济衰退时保持一枝独秀,其精湛的技术工艺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功不可没。面对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工匠精神的缺位,只有加强职业价值观培育,才能为工匠精神的重塑打下重要的文化和价值观基础。

1.倡导尊重劳动,逐步实现职业平等化

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是任何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民族如果停止劳动,只消几个星期就会灭亡。因此,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尊重劳动并尊重所有的劳动者,人类才能够不断发展并获得更辉煌的成就。当然,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不同社会职业的劳动形式相差甚远,收入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不能由此将职业划分为三六九等,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形式不同,但是在人格尊严方面是一律平等的〔3〕。这种最基本的职业平等观念是工匠精神塑造和发扬光大的重要职业价值观背景。在德国,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个人和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会得到社会的同样尊重,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只有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才能消除社会对工匠劳动的偏见,并逐步消除对某些社会职业的歧视。

要做到让所有的劳动者都拥有尊重,首先需要各职业院校加大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理念,以此获得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并愿意为职业发展投入自己的青春和精力。其次,国家和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逐步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逐步提高技术工人的职业尊严和社会地位,让他们能够认可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更加安心地工作。此外,还要加大职业价值观的社会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工匠的文化氛围。

2.倡导优雅人生,不断提升职业境界

现代社会的高节奏,使我们走得太快,以至于迷失了人生本初的追求,使身心失去了平衡。在当今社会,各种物质化的目标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我们,但是当这些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却并未获得真正的幸福感。种种迹象和社会经验表明,我们必须要放弃急功近利的职业价值观,要学会舍弃世俗的眼前利益,志存高远,追求优雅的生存之道。优雅地生存是一种身心和谐的生存和发展模式,既饱含了物质追求的快乐,也追求灵魂的宁静和精神的自足。可见,高雅地生存既有现实主义的职业价值关照,也不失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职业价值情怀。对工匠精神的塑造而言,只有当人们的生存变得优雅之后,才能从容不迫、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地去专注自己的技艺,工匠精神也最终得以慢慢成长起来。

3.爱岗敬业、一生坚守的职业精神

爱岗敬业不仅是现代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不仅是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基础。

职业分工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必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当然,要正确选择职业,首先要正确理解职业的价值、性质、对象与要求,只有如此,人们才能努力工作。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爱岗敬业不仅是人们对职业价值的高度认同,同时也体现出职业责任与职业价值的统一。

爱岗敬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思想保障,因为其不仅包含了职业价值的认同,还包括职业感情、职业意志和职业实践。由于有真挚专注的职业感情,工匠们才能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将职业作为一种艺术化的追求,当做一种学问去研究;只有具有锲而不舍的职业意志,工匠们才会具有为职业献身的情怀,并为职业发展和成功贡献一生的力量,刻苦钻研产品,对技术精益求精,打造精品。

四、结语

总之,职业价值观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基础,正是由于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缺位,才造成我国工匠精神成长的种种阻碍。因此,要重塑现代工业生产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就必须要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只有如此,才能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培养大批能工巧匠,为技术强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1〕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08):54-59.

〔2〕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6-10.

〔3〕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责任编辑:侯庆海〕

G641

A

1009—2234(2017)08—0161—03

2017—08—16

本文系2017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培育中的工匠精神传承”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系2016年吕梁学院校内青年基金“中国文化视域下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塑造研究”(项目编号:RWQN201605)的阶段性成果。

张娟娟(1986—),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重塑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重塑未来
工匠风采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工匠神形
李沧:再造与重塑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