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毕业生课程教学与就业实践有效监管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9-16王会刚
王会刚
摘 要: 近年来,高校扩招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高校扩招引发的就业难日渐加剧。面临就业压力,在校大四学生减少,在校坚持上课的更少,甚至出现大面积“空堂”现象。大四“空堂”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學秩序,有必要引起足够关注。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四课堂教学出现大面积“空堂”现象的原因,探讨对策,以期从根源上解决“空堂”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大四“空堂”现象 就业实践 有效监管方式
学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大四年级是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最后巩固和补足阶段,然而现今大四年级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问题,导致大四毕业生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大面积“空堂”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下降,课堂教学出勤率低,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学生升入大四面临着备考研究生、备考公务员、求职等诸多与毕业去向相关的事情,致使部分学生心态不稳定,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大量逃课、不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习气氛不好等现象普遍,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及毕业实习等学习任务难以高质量完成。
(二)教师授课情况。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在许多学生旷课的情况下,教师仍要正常上课,自然积极性会受到影响。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良好学风的形成过程中,教师最有影响力,然而现今一些毕业生缺课成为某些教师不认真上课的正当理由。他们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缺乏责任心;上课要求不严,对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充耳不闻,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培养。
二、原因分析
造成大四学生课程教学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社会因素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交流的扩大和深入,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涌入国内。这些思潮对国人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比其他人更易接受新思想、新思潮。某些大学生怀有功利化思想:学习功利化,考试功利化。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用处不大,造成学习动力不足。
就业压力增大是造成大四学生课程教学问题的直接原因。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的幅度不断加大,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早由原来的统一分配改为现在的自主择业。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大学毕业生找到心仪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当前国内对劳动力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博士生、硕士生涌入就业市场,大大挤压了本科生的就业空间,不可避免地延长了本科生求职的时间长度。一些学生不得不早早进入就业市场,为求找到满意的工作,毕业后能有较好归宿,毕业生们有时不得不选择旷课,穿梭于各类招聘会或者准备各种考试,学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部分找到工作的同学,由于用人单位希望能够上岗即用或者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不得不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岗前培训,在尚未完成学业的情况下进入单位工作、实习,严重影响了学业质量。
(二)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松弛。目前教育主管部门衡量高校办学成果的指标除科研成果外,还有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教育部每年向社会公布高校的就业情况,并将就业率与高校的招生挂钩。大部分高校都将毕业生的考研率和就业率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学生的考研、就业率。尽管目前很多学校都有学生旷课超过一定数量不允许参加考试的规定,但是为了保证学校的考研、就业率,学校和教师在执行规定的过程中大打折扣,采取疏松管理的形式,对旷课求职或复习考研的学生开方便之门,采取默许或者回避的态度,助长了学生的旷课行为。
课程安排不合理,无法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当前很多高校在大四课程设置中以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实践性环节为主,很少安排专业课。即便某些学校安排了专业课,也以专业选修课为主。这些课程内容重复,或缺乏实用性,对学生求职、考研助益不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动力。同时大四学年课程安排的时间与学生考研、求职冲突,很多学生不愿考研、求职重压之下还要应对繁重的课业。他们遵从“先考研就业,再谈学业”的现实决策,选择旷课。
(三)教师因素
部分教师教学内容陈旧,授课方式单一。部分课程的授课内容陈旧,没有跟上学科的最新发展;教师沿用多年前的陈旧教材,知识体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课堂气氛不活泼,无法唤起学生的激情。部分教师授课方式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仍然采用过去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久而久之,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
部分教师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作为一名大四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同其他大四课程任课教师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同笔者一样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因而,教师虽然不满学生的旷课行为,却只能表示理解、默认。另外,学校将学生网上评教的成绩同教师的职称等挂钩,部分教师担心学生的评教分数影响自身职称晋级,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放任学生旷课,考试之前画重点,考题简单,助长了学生旷课的不良习气。
(四)学生因素
大四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直接代表高校的育人成果,另一方面,他们是压力最大、管理难度最大的群体。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家人期望,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尽最大努力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谋求较好的职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他们不得不早早进入实习阶段,全身心忙于求职,无法保证自己的上课时间,即使身处课堂,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很难保证学习效果,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业进步。
三、对策
针对大四年级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高校采取了相应措施。然而,仅有学校举措还不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大四空堂现象的产生与相应的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个人因素密不可分,问题的解决要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endprint
(一)社会层面。建议政府改革高校绩效的考核方式,制订更为科学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打破与自主择业不相适应的计划性制度。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应是人才培养质量,而非学生的考研率和离校时的就业率。就业率的考核方面,可以尝试考查毕业半年内的就业率指标,为学生留有较长的求职时间,从而能够科学地反映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另一方面,当前的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制度与学生自主择业不相匹配。当前我国政府的“报送与制订毕业生分配计划”政策要求各高校提前报送与制订毕业生分配计划,以便及早了解并掌控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无形中给学生及高校的学生就业部门带来了巨大压力。我们可以尝试改革这种政策规定,目前已有一些省份进行了有益尝试。例如,广东省人事厅明确表示取消现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报送与制订毕业生分配计划”和就业报到证制度,实行分类管理的就业制度,以期保证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不受就业问题的影响[1],从制度上解决目前出现的学生毕业前半年多就开始参加供需见面会,近一个半学期不能安心学习,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稳定高校毕业生的学习秩序。
(二)学校层面。1.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这种制度下,学校不再限定本科生的学习毕业年限,允许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学校不再统一规定大学生每年的暑假毕业,只要学生修完相应的学分,完成相应的环节,即可毕业。这样学生毕业时间分散,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学生只有修够所需学分,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各个环节才能毕业,保证了高校的教学质量。(2)强化管理,加大惩戒力度。学校应该重视并加强对毕业班的管理,将毕业班的纪律管理纳入正常轨道。学校不应为了提升考研、就业率,将大四学生视为特殊群体,在行动上为其开绿灯,变相地鼓励他们旷课。学校应该严格考勤和考试等相关管理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对无故旷课的学生采取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按照校规校纪严肃处理。(3)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首先,应改变传统的排课模式。学生按时上课本应出于乐于求知的天性,然现今不少学生却是迫于考试压力上课。他们害怕考试不能通过,担心不能正常毕业,面对专业必修课和学位课程,被迫选择上课。但是毕业班安排的课程皆为选修课,甚至公共选修课,期末考核写篇论文即可,致使学生逃课时心情会放松很多,少有顾虑。鉴于此,高校教学管理者应该统筹安排整个大学阶段的课程,把一些必修课安排在大学最后一年,考试时严格要求,恒记考风影响学风、教风。同时改革传统的授课方法,改以往的按照学期周数上课为集中授课制度,或以讲座的形式授课,缩短学生上课的跨度,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4)高校学生管理和相关单位应全心全意为毕业生服务,帮助他们举办考研、考公务员辅导班和经验交流会,安排公务员面试模拟现场,让他们在应考方法和技巧及心理上得到提前锻炼。学校应协调好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可向用人单位建议,在招聘时间、规模、地域和信息上多为学校和学生考虑,甚至可以出面将用人单位请进学校,方便学生在校边学习边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减少毕业生的就业成本。
(三)教师层面。(1)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改变思路,以学生为中心,改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程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设计问题,并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点名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确保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状态。其次,任课教师可以选取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讲解。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和课下查阅资料准备,登台讲解,接受教师、同学点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2.针对不同群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大四学生,依据其心理状况,简单分为以下几类:就业群体、考研群体和其他群体[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群体实施不同的教育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针对就业群体,任课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增强其自信心;针对考研群体,任课教师可将考研中可能考到的内容加以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考研所需的知识。3.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相关的网络授课平台或网络课程。这样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约束在线浏览听课,灵活自主地学习,完成课程教学内容。
(四)学生个人层面。学生自进入大学伊始就应向高年级同学或任课教师了解有关就业考研等方面的信息,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还应正确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式,克服盲从和攀比心理。客觀评价自身的优缺点,依据所学专业寻找能够展现自身特长及个性的工作,而非盲从社会上的热门工作或前沿行业。
四、结语
面对大四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从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四个层面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样,问题的解决仅靠学校、教师也是不够的,还需从社会、学生层面进行考虑。只有四方面联动,才能有效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大四课堂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谢秀英.高校毕业班现象剖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2):49-50.
[2]李明,杨欢,彭小波,等.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与心态调研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21-125.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项目“大四毕业生课程教学与就业实践有效监管方式的探索与实践”(YDJG1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