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驱动下的会展教育改革实践探索研究
2017-09-16黄苑
黄苑
摘 要: 本文从广州市会展教育现状出发,研究在广州会展就业市场开始出现饱和的状态下,会展教育如何遵循创新创业政策进行改革,并结合改革现状,从活跃教师思维、活用教材、教学策略改革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对全国高校的会展专业建设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双创 会展教育 改革实践
一、研究意义
上海会展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会展蓝皮书《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研究报告2016》刷新了世界会展城市实力排行榜。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十个世界会展城市中,广州位列第十位。纵观广州会展教育,涵盖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及社会教育层面。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进入会展行业,然而随着原有经济模式的调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新加坡等城市的竞争、世界政局不稳、近年有所减缓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新常态经济模式下所提供的会展工作岗位特别是一些优质岗位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矛盾。
如何使会展专业毕业生有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也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①。现阶段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摸索期。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培养会展专业学生“双创”能力的途径,对提高我国会展教育的质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促进专业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一)高校会展教育改革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途径从不同的层面都凸显不同的问题。首先是学校的教育理念落后,这是造成培养途径落后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某些高校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毕业就业指导混为一谈,这偏离了“双创”教育的本质,造成培养目标出现偏差②。
其次是大学生素质差异化现象,这增加了“双创”教育的难度。大学生个体素质差异明显,某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强,但团队合作意识不足,这容易导致在创业中后期出现管理上的瓶颈。某些学生管理能力较强但专业技能不够优秀,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创新创业活动。
(二)培养途径探索
讲授与实践齐抓,设计整体性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从学校与学生双重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会展教育改革,健全会展教育“双创”体系。
1.以活跃教师思维为先导
教师作为双创教育推动的实施主体,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方面作用重大。教师可使用Mooc、反转教育、在线课程等新的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从源头上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如果教师思想古旧,没有“双创”的意识,则难以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所以制定政策时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的思维导向和相关训练。某些高校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在“双创”上师资力量微薄,学校在政策及经费上支持教师参与更多的“双创”课程培训。学校需要在政策上引导鼓励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创业自我训练和提高,在这些创新创业项目中,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2.教材激活学生“双创”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双创”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推动学生在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引领下开展创业活动。创业的内容可以是将创新型的知识应用于不同领域,转化各种科技成果,探索新的产业管理方式,或是推进新产业形态的形成,等等。因此,需要将现有的教材进行编写。教师需要在上课时将教材统一制定的确定性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开发,把符号化的知识重新组合和多向激活,转化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智慧。在教学设计上,从重知识转移到重能力,为师生课堂教学实践,创造从被动到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可能。
3.教学策略的选择
学分制内容改革。可将“双创”能力体现在学分上。以会展专业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广东部分高职院校将学生到展会实训计算学分,让学生选择每学期上两周由专业教师设计的实训课还是参与学校联系的展会现场服务,由学生选择参加内容,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也可以结合创新探索,将创新成果及与创业相关的项目获得学分。可将会展项目设计,例如将会议组织、展台设计、婚礼策划纳入该门理论课一起考核;或可开展相关知识趣味竞赛,采取不同的赛制和各级奖励机制提高竞赛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提高对创新的追求和创业的动力。年轻大学生有很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学分制内容改革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某些高校可能受限于资金和平台,无法为学生提供较高层次的“双创”教育条件,因此各高校可结合自身条件开发特色会展课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强化“双创”技能训练,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具体内容为以下三个途径、四种实践方式:
一是“双创”通识课的开设,该课程面向所有会展专业学生,从基础层面培养大学生的“双创”意识和创业技能,例如婚庆策划、会展公共关系、沟通谈判、会展市场营销,课程的开设需要更广的覆盖范围,将体系科学化,提高专业程度和课程吸引力。在教学内容上以实例和课堂实践为主。在设计课堂实践环节中,重视设计题目的创新性,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课程的设计考虑学生的意愿。学生就能通过此课程改革的机会,学到想学的知识。学校与学生双方的配合能使课改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行业竞争力。
二是面向具有“双创”潜质学生的针对性培养,为基本技巧和技能的提高提供协助。具体措施为依托行业,加强校企合作,推荐学生到心仪领域知名企业带薪实习,结合学分制改革予以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科学指导,推进在创新创业比赛中表现优秀的团队的创业计划实践,以此加快以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是面向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具体措施为构建一个由校内、校外、互联网创业综合的实训网络。不同的是,需要校内课堂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和实习基地移动课堂有机结合、分层穿插。将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环节高度融合,让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后到实践中实习体验,再带着实习中的问题和个人未来发展目标回到课堂学习,实现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相接、相知、相融,使学生不断体验和明确学习目标,逐渐确定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①校内实操训练基地;②校内创业平台的搭建;③校外的校企合作基地的设立;④互联网创业平台。
三、结语
各地高校各专业都应结合自身资源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養体系。对广东来讲,此地的会展经济发展条件良好但发展速度放缓,就业率下降。要推进会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需要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加强实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探索适合广东高校会展专业的改革途径,有利于培养广东会展市场需要的人才,使广东会展业长远健康地发展。
注释:
①曾雪松,孙君菊.对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②康丽勇.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6(09):83-86.
参考文献:
[1]刘洁,郭艳坤.河南省高校“双创”教育模式实践探索研究[J].前沿视角,2017.3.
[2]曾雪松,孙君菊.对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3]康丽勇.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6(09):83-86.
[4]杨年,江莉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特征和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