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与实践
2017-09-16张宏亮
张宏亮
[摘 要]提问是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上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文本、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工具。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阅读规律,考虑问题的层次性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课例阐述如何通过优化阅读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信息,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
[关键词]问题设计;文本;内涵
一、前言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师训练和培养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技能、活跃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进行交流的纽带,更是有效课堂的保障。阅读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围绕问题把握文章的大意和脉络,分析和探究文章的重点,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因此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阅读课问题设计的误区
一是“傻瓜型”问题较多。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设计的问题太直接,学生只需要在文章中寻找原词原句即可,不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更谈不上理解文本。
二是片面型问题较多。有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只是针对各个段落提问,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忽略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
三是浅层次问题较多。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缺少对文本内涵的挖掘。学生上完课,只是了解了文本大意,不能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或文化,这样的阅读教学和课标提出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相去甚远。
三、优化阅读课问题设计的策略和实践
1.读前问题预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课导入环节,教师唤醒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1]。读前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为阅读课文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中The ghost in the park一课为例。阅读前教师首先提出问题“Whats a ghost like?”让学生先想象并描述“鬼”的模样。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回答包括“The ghost has a big mouth.”“It has long hair and green eyes.”“It is white.”等。接着教师又问“Whats the ghost in the park?”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对本课阅读文章的兴趣,他们迫切地希望从文中找出公园里的“鬼”是什么样。最后教师绘声绘色地和学生分享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鬼”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故事有些frightening(惊悚),但也很interesting(有趣)。学生们忍俊不禁,笑过之后知道了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鬼”。
2.读中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实现深度阅读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阅读规律,考虑问题的层次性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除了设计促进文本识记和理解的浅层次问题,也要设计分析、综合、评价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信息,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引发学生思考[2]。
一是紧扣话题,呈现关键问题。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整体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几个关键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大意和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理解文章的重点,挖掘文本的深层含意。如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Sunshine for all 中的Reading 板块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这篇文章。笔者首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了铺垫性的问题:“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logo here. It was designed to the 12th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Read the logo and try to find out when and where the event was held. ”然后设计了一个主问题“Were the 12th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successful? Why? ”学生在通读文章后,回答“The 12th Special Olympic Games were successful because the volunteers helped the athletes achieve their dreams”。这个答案囊括了文章的三个主体:the Special Olympic Games,the volunteers 和 the athletes。
二是挖掘细节,探索文本信息。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和脉络后,教师可针对关键词、关键信息,围绕中心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信息,有效化解文章重难点,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如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 Reading部分,教师在学生已经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组问题链,引导学生继续解读文本。
T: How did Liu Ming feel as a volunteer?
S: Fantastic / Great.
T:Was it easy to be a volunteer? Why?
S:No. Volunteers have to give up their spare time. Its necessary for these volunteers to receive training before the tasks.
T:Its not easy to be a volunteer. Its_____. (引導学生说出tough)Then why did Liu Ming feel fantastic?endprint
S:Because he helped the special athletes.
T:Who did Liu Ming help?
S:Li Hai.
T:How did Li Hai feel after taking part in the competition?
S:He felt more confident.
T:Did Li Hai get a gold?
S:No. He finished fourth.
T:Why did he feel more confident?
S:To Li Hai,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win a gold or a silver, but to take part.
以上问题环环相扣,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将文本内容有机结合,在各个段落间形成了一定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把握文本内涵。
三是适当追问,深读文本。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3]。而阅读课上的适当追问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最好途径。
在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智障运动员李海(Li Hai)勇于追梦的拼搏精神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Li Hai?” 学生在进行相关阅读后,给出答案:He is very brave. (文中有这样的句子Its brave of him to join the competition.)虽然学生给出了答案,但教师并没有结束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而是继续追问: Why do you think so? 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就要将文章信息整合处理,进行深层次的思维,也就是 “read between the lines”。有学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Li Hai was born with intellectural disabilities. But he didnt give up on himself. He joined the Special Olympic Games. So I think he is very brave.”还有学生认为:“Li Hai has a strong mind because he tried his best and finished fourth.”
通过这样的适当追问,结合文中的依据,学生自己归纳出了李海勇敢坚强的个性,避免了教师枯燥单调的说教。这样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还提升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读后问题引起对文本的评价阅读,内化提升思想情感
一是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拓展思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本质上是个人化和个别化的,没有任何两个人会完全一样的学习[4]。在读后阶段,教师应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以问引思,以问促思,围绕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发表新的观点,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对文本有总结提升的作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便能让学生各抒己见,训练学生的思维。
在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阅读课上,笔者最后设计的问题是: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lesson? 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都能有感而发。而且因为思考角度不同,学生们的答案也各有千秋,如“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help others.”“We should learn from Li Hai and work hard to achieve our dream.”等。学生通过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进一步内化乐于助人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内涵,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了英语课程的情感目标。
二是深入赏析文本,体验写作技巧。阅读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也是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完成语言的输出,使阅读学习的效果得以升华[5]。阅读后的问题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体会到成就感。如学生在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What a brave young man一文后,师生的问答如下:
T:What do you think of Zhang Hua?
S:Hes brave and clever.
T:I agree with you. But which sentences show this? Find them and read them aloud.
S:He rushed into…/ He quickly ran back…and poured water…/ There was a lot of smoke …
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学生不仅找出了直接描写张华(Zhang Hua)勇敢的句子,感受了“rush,run,pour”等动词的表现力,也找出了间接描写(如smoke,fire)的句子,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综上所述,教师的提问要恰当、精巧,才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阅读规律,考虑问题的层次性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优化阅读课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顾海燕.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提问[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3):24-27.
[2]付薇.初中英語阅读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1):51-54.
[3]李杰.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9):7-13.
[4]Williams,Burden.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高瑞.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11):13-17.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