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初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2017-09-16钟汝达
钟汝达,云南省临沧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小学高级教师,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006年被全国中语会评为“优秀教师”,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4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发表教学论文40余篇,参编教辅用书6本。
[摘 要]高一新生的作文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为提高高中起始阶段作文的教学质量,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初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包括调整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内容、实施作文专项训练、高度关注并不断改进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师要为教学衔接做好奠基工作。
[关键词]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高初中衔接
高一新生作文普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很大一部分作文立意肤浅,有的偏离题意,甚至还有个别作文出现了多个主题;二是写作素材较少,有些学生不会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三是布局谋篇意识不强,写作随意性大,存在段落设置不当、层次不清的情况,记叙文写作整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四不像”作文;四是语言普遍缺乏表现力,个别作文病句较多;五是很多作文书写不规范,存在错别字,有的甚至错很多。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参与了一项市级课题“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所在课题组确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施了一系列教学干预。一个学年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提炼了高初中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一、调整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内容
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不能针对高一新生写作的实际开展作文训练。为此,课题组提出以下策略: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作文教学课程目标,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及必修2“表达与交流”板块的写作训练内容,以及高一学生的写作现状,确定作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写作训练,即教材规定内容训练和补缺训练兼顾。
语文教师要在高一新生入学后通过数次写作了解学生作文的问题,结合教材,制定高一上学期作文教学计划,基本要求是:不降低要求,按必修1、必修2所编排的写作内容依次进行,确保高中三年作文训练的完整性;同时针对学生实际薄弱环节进行补缺训练——主要是作文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如能与教材所安排的记叙文、散文写作相融合,则不必再单独组织。一学期结束后,如果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得到解决或改善,高一下学期则可按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编排的写作内容开展训练,同时巩固已取得的成效;如果补缺训练效果不理想,则作文教学策略仍与上学期一样,兼顾教材规定内容训练和补缺训练。
对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势必会加大作文训练量,也会增加教师工作量,但这种“因学施教”的方法,可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对作文的恐惧,尽快提高写作能力,实现高初中作文教学的顺利衔接。
二、实施作文专项训练
高一新生作文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立意、积材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书写与错别字五个方面,需要认真开展作文补缺训练。高一学年结束后对作文教学改进成效的调查显示,按以下方法组织作文专项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1.立意专项训练
结合必修1“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人要凸显个性”的写作训练内容,分别紧扣“触动心灵”“凸显个性”的要求,重在开展作文立意专项训练。在教学必修1和必修2的其他写作单元时,除按教材要求组织好相应写作训练外,同时关注学生作文立意的准确性。对普遍性问题,集体讲评;对个别问题,一对一指导。
2.积累与选择素材专项训练
在积累素材方面,主要是告知方法,督促检查。一是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勤抄美文,勤做读书笔记。二是指导学生将课文也纳入素材积累的范畴,不断充实写作素材库。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3篇课文,可以要求学生熟读,并浓缩事例,以备作文之需。三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素材训练的关键在于督促检查,教师初时要对学生一周一查,督促学生逐渐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一段时间后,改为一月一查,并辅以学生互查、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等。
在选择素材上,结合必修1“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3个写作单元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选材指导。先让学生确定作文中心思想,然后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广泛搜集相关材料,并根据材料与作文的关系密切程度,进行二次筛选,最终确定入选作文的素材。对作文偏离题意的学生,则加强个别指导,帮助他们逐渐改善。
3.布局谋篇专项训练
一是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相应文体的结构方法,以读促写。如《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等课文,为“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3个单元的写作任务直接提供了布局谋篇方面的帮助。教学上述写人记事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特点、议论性文字在记叙文中的比重;教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篇演讲辞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及表达方式。通过以读促写,让学生明确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杜绝“四不像”作文。
二是组织布局谋篇专项训练。针对教材写作单元所要求训练的文体,专门组织记叙文和散文写作的谋篇训练,要求和阅读教学中所学文章的结构方法相结合,使读写相得益彰,帮助学生基本掌握这两种文体布局谋篇的方法。
三是重视课外拓展延伸。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时,留意所读记叙文、散文所使用的结构方法,以巩固课内读写训练成果,达成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目的。
4.语言表达专项训练
在学习教材中的记叙文、散文时,要求学生认真揣摩课文,学习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在教学写景状物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时,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语言赏析,为学生写作“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抒情”“学习虚构”三个单元的作文,提供語言模仿的样板。endprint
教师还可采用片断作文的专项语言训练方式,专门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训练。同时,实施学生自改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次写完作文后对表达不流畅或词不达意的地方进行修改,通过不断自改,逐渐提高驾驭书面语言的能力。
5.提高书写能力与减少错别字专项训练
为作文书写单设10分,每次作文后均对学生书写情况进行单项评分(9分以上为优秀、8.9—8分为良好、7.9—6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并针对得到良好及以下等级分数的学生提出相应的书写改进要求。就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多数学生容易写错的字,在作文讲评时引导学生分析出错原因并牢记正确字形;少数学生写错的字,则让学生查字典、询问同学加以改正并牢记。
三、高度关注并不断改进作文教学
课题组通过调查一学年的作文教学成效发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统筹兼顾教材规定内容和补缺训练外,还必须提高对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的关注程度并不断改进作文教学。
1.像重视阅读教学那样高度重视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教师更重视阅读教学,而相对不重视写作,所以,才会出现教师不能对高一新生写作问题实施针对性训练的情况。如果教师从高一开始就能像重视阅读教学那样重视作文教学,就可以发现學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恰当的帮助。重视作文教学,是提高高初中作文教学衔接质量和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2.不断搜集作文教学资料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高一语文教师要有搜集作文教学资料的意识和行动,这是用来反思与改进作文教学的重要依据。这样才会促使教师主动获取有关写作的理论知识、借鉴他人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观照自己的教学,发现问题并找到改进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中阶段乃至不同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发展。
3.对高一学生的作文要求不能贪多求全
高一新生的作文虽然存在着种种不足,但每次作文训练时,对他们作文的要求却不能贪多求全,要按照每一次的训练计划和要求批阅、讲评作文,使学生逐步提高,避免“欲速则不达”。
4.以互改作文的方式提升学生写作技能
除了加强学生自改作文的训练外,教师还可增加其他作文批改方式。如学生互改作文,可让学生在批改他人作文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写作技能,互相取长补短,越来越会写作文。
5.经常了解学生的写作困难并及时提供帮助
高中语文教师要向初中语文教师学习,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后多与学生交流,向他们征求作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短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四、初中语文教师要为教学衔接做好奠基工作
要切实提高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的效益,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做好奠基工作。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衔接意识,并能采取相应措施促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顺利衔接。
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书写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努力提高书写质量;要切实加强字音字形教学,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错别字,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书写量。
二是要督促学生课内课外认真积累写作素材,加强围绕中心选材的训练,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
三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弄清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在作文教学中要力求让全体学生熟练掌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力避“四不像”作文的出现。
总之,只要高中和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努力,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就能顺利完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