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危机的后果分析
——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研究视角

2017-09-16赵纪河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

赵纪河

(河南工学院 社会科学部, 河南 新乡 453003)

社会危机的后果分析
——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研究视角

赵纪河

(河南工学院 社会科学部, 河南 新乡 453003)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研究视角,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社会危机可被界定为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衡,甚至解体,以及社会正常运行轨道的偏离。作为人类社会运行的特殊状态,社会危机会带来的后果,是我们研究社会危机难以回避的问题。全面分析社会危机的后果,也是有效应对、科学评价社会危机的重要前提。社会危机的消极后果表现为社会运行和发展受到阻滞、社会主体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以及造成国际关系紧张与倒退等。社会危机具有效果双重性特征,能够带来某种积极效果。如果能够加以利用,便可以化“危机”为“转机”。

社会危机;社会哲学;消极后果;积极后果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研究视角,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社会危机可以被界定为由某些自然的或者社会的因素引发的,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及其运行机制决定的,通过暴力爆发并最终得以恢复的,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衡,甚至解体,以及社会正常运行轨道的偏离。作为人类社会运行的一种特殊状态,社会危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我们研究社会危机问题难以回避的问题。全面分析社会危机的后果也是我们有效应对、科学评价社会危机的重要前提。

从范围上讲,社会危机影响和作用的对象包括社会客体、社会主体、国际关系等方面;从性质上讲,社会危机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消极(负面)的。社会危机具有双重效果性,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正面)后果。

社会危机的消极后果指的是社会危机所造成的破坏性的负面影响和作用。从本质来看,社会危机是社会结构三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关系被破坏,并造成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衡和社会运行轨道的偏离,进而通过暴力的爆发,得以强制性“矫正”和恢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具有巨大负面影响,对社会客体、社会主体,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造成严重损害。

国外一些学者曾经将社会危机的负面影响概括为六个方面:“(1)人的成本——生命损失,幸存者受惊吓,家庭创伤;(2)关键性基础设施成本——运输、IT、供水、能源等网络失灵;(3)政策成本——核心政策失灵;(4)经济成本——收入损失、市场丧失、失业;(5)政治——象征性成本——组织或政府合法性受损;(6)个人成本——可能受到调查,声誉受到损害,被解雇。”[1]22-23

社会危机的消极后果(负面影响)可以理解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和代价。关于社会发展的成本与代价的关系,有不少学者强调二者的区别,主张不能把任何成本都算作代价。有些学者则持不同的观点。阎增武认为:“在最基本的意义上,社会发展的代价也就是社会发展所消耗的成本。”[2]贾高建从广义上将社会发展的代价与社会发展的成本作为两个相通的概念来理解,并对社会发展成本作了深入分析。他认为:从社会发展成本的结构体系来看,可以分为客体性质的成本和主体性质的成本,有形的成本和无形的成本,绝对的成本和相对的成本;从社会发展成本的形成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主动付出的成本和被动付出的成本,先期发生的成本和后期发生的成本,直接发生的成本和间接发生的成本。[3]本文将社会危机的负面影响等同于广义上的社会发展成本。

一、社会运行和发展受到阻滞

作为社会结构严重失衡的社会危机,首先给社会有机体本身造成了巨大破坏。这些破坏广泛地分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经指出现代性所带来的不稳定现象,并认为穷国显得混乱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想致富。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变迁迅速,社会结构变得失衡,社会分化和不平等加剧,各种社会问题突显,进而造成人的焦虑与不安,社会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史称“大萧条”。“大萧条”引发的社会危机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破坏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绝后的。美国纽约股市总价值损失了87.2%,近乎崩溃。工业产量下降了46.2%,退到了1905—1906年的水平。[4]到1933年初,农业总收入比1929年降低约60%,101.9万户农民破产。[5]26法国在这次危机中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在整个30年代,国民经济始终处于衰退状态。这次危机还迅速地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蔓延,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查尔斯·施瓦布当时就说:资本主义正在经受考验,西方文明前途如何,取决于这次考验的结果。还有学者断言,为利润而生产的制度已经死亡。[5]28

从社会结构视角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严重的国际社会危机。持续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打击了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直接经济损失达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 516亿美元。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杀是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欧洲衰弱和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英国军事理论家李德·哈特在谈到举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纪念活动的意义时指出:“消逝的时光已将早年的情绪琢磨与融合。致使我们能一面缅怀故人,沉默感恩,一面能证明我们拥有源源不绝的力量,可以面对比历史上任何事件更严重的危机。我们如今尤其感到战争对世界与文明的整体影响。以这样自省的心境,不仅使我们认知过去敌人的成就与观点,更使我们了解这场战争的成因与过程——与其说,它肇因于人性故意之恶,不如说是起于人性之愚蠢与脆弱。”[6]清朝晚期,中国一体化封建社会结构严重失衡,社会危机四伏,西方列强野蛮的侵略使得中国社会危机持续了近百年时间。恩格斯1894年11月10日在致左尔格的信中分析了甲午战争及其影响。“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这样一来,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户自己也制造自己使用的工业品),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的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千百万人将被迫离乡背井,移居国外;他们甚至会移居到欧洲,而且是大批的。而中国人的竞争一旦规模大起来,就会给你们那里和我们这里迅速地造成极端尖锐的形势,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征服中国的同时也将促使欧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崩溃……”[7]

自从2011年叙利亚爆发全面的社会危机以来,本国经济、社会受到巨大破坏。连绵的战火使得叙利亚经济陷入瘫痪,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收入减少、通货膨胀严重、货币急剧贬值,石油产量大幅降低。一些经济专家估计,战争使得叙利亚经济倒退至少30年。叙利亚政策研究中心估计,战争给叙利亚造成的整体经济损失约为2 550亿美元。而据联合国估计,如果叙利亚危机再持续5年,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约1.3万亿美元,接近西班牙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叙利亚冲突在今年结束,叙政府至少需要花费近7 000亿美元进行重建,这一数额大致相当于美国苹果公司在2015年股价位于较高位时的市值。叙利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恢复至动乱前水平,将需要10到15年时间。农业生产原本是叙利亚经济结构主要组成部分,如今,叙利亚大部分地区遭遇食物危机。粮食沦为“战争的武器”,而人道主义组织提供的粮食,最后往往流入黑市。以主食面包为例,内战前,作为福利,面包和肉类等主要食品由叙利亚政府向民众配给,但是,随着叙政府失去对大片小麦产区的控制,配给量骤降,面包价格随之飞涨。阿萨德不得不寻求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进口小麦,来维持大马士革等地面包价格的相对稳定。石油方面,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叙石油产量为每天36.8万桶,而这一数字到2015年跌至大约每天4万桶。叙利亚获得的石油收入也相应大幅减少。此外,战火摧毁了供水系统。联合国报告说,叙利亚将近70%人口缺少干净水源。[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空前脆弱。现代社会的结构日趋复杂,其脆弱性(风险性)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占据经济、政治、交通中心地位的大城市,一旦关键性基础设施因社会危机遭到毁坏,经济、社会运行就难以为继,甚至出现瘫痪。“关键性基础设施”的概念最初见于1997年的《马什报告》。根据该报告,基础设施是一个网络,它通常是由独立的、私有的、人为的系统构成,各系统之间彼此合作、协同运转以连续性地生产、配送基本物品和服务。对于城市运行安全来说,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防护不仅关乎公共安全,也关乎国家安全,因为它们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生命线”。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人口高度密集,社会财富特别集中,“生命线”系统脆弱,往往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对象。

政府作为社会危机治理的主导者,有责任和义务,并应有能力处置突发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打破了社会原有的平衡状态,政府能否在危机的压力下有所作为,使动荡的局面得以消除;政府处理危机的效率和效果如何,直接体现着政府的治理水平,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进而影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如果政府反应迟缓、隐瞒信息、协调不力,这对政府形象而言就是一场灾难。面对2005年的“卡特琳娜”飓风,布什政府反应迟钝、组织混乱、救灾不力,导致灾区局面失控,并造成了惨痛的损失。这场危机暴露出了美国危机治理的种种缺陷,政府形象遭受重创,以致民众对国家的信念普遍有所动摇。飓风之后,布什政府的支持率大跌,首次低于40%。

二、社会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

社会危机严重的破坏性往往给社会主体的生命、健康和心灵造成巨大的威胁和危害。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弊病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9]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引发全面的社会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战争。现代化武器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惊人的。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较大、较残酷的战争。其中,一种新式武器——坦克的使用彻底改变战争的面貌。最终造成参战双方超过100万人伤亡。当时的德军将领鲁登道夫谈到英军的坦克大奇袭时就曾说过:“是德国陆军在这次战争中的‘黑日’。”“坦克大攻势……将是我们今后最危险的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直接将两座城市夷为平地,造成几十万平民的伤亡,给当地民众的生理和心理造成难以抹去的伤痛。自从那时起,整个世界就一直生活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当时的美国海军上将李海就曾对于将原子弹用来对付平民的做法深感忧虑和厌恶。他说:“我个人的感想是这样,由于我们第一个使用,也就使我们已经采取一种相当于黑暗时代野蛮人的道德标准。我所受的教育是从未教我这样地从事战争,而毁灭妇孺也不可能赢得战争。”[10]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死亡人数,参战者为850万人,非参战者约为1 000万人,伤亡总人数达2 84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残酷、更具破坏性,其伤亡人数达到了5 000万人。这当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被残忍地杀害的。这1 000万受害者是因为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而灭绝的。其中,被誉为“杀人魔窟”的纳粹集中营更是臭名昭著。据统计,“二战”期间有大约600万犹太人(占全欧洲犹太人的四分之三,全世界犹太人的五分之二)在集中营里被杀害。此外,还有500万新教徒、300万天主教徒和50万吉普赛人也都一起消失在集中营里面。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20世纪的种族屠杀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在暴君式政权的掌权者的蓄意命令下残忍地进行的,种族灭绝的执行者利用了当今技术和组织的所有应付办法,使他们的有计划的大屠杀变得系统而又彻底。”[11]

人们反对核战争的理由通常是因为核武器对人类的生存及其文明的威胁。在《地球的命运》一书中,约纳珊·谢尔分析了全球毁灭性的核战争和“核冬天”对人类的意义。在书中,他请求人类把“地球当作人类和其他生命的根基来予以尊重”。帕提西亚·麦斯切在《星球战与文明的精神家园:决定地球的未来》一书中指出,核武器已经使“我们拥有的是一种主宰生与死的新力量——不仅主宰人的生命,还主宰地球上所有形式的生命”。刘易斯·托马斯把地球比作一个有生命的细胞,认为核战争将给予生物圈以致命或几乎致命的打击。地球上的生命也许还会幸存下来,但它只能像数十亿年以前处于进化树顶端的细菌那样重新开始。阿伦·福克斯认为,核战争除了导致人的生命大量毁灭甚至灭绝之外,还将因为给人类的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而被视为一场在道德上更邪恶的大屠杀。[12]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给俄罗斯民众的心理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关调查显示,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民众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悲观情绪上升,反美、反西方情绪上扬。

表1 关于俄罗斯当前状况,你是如何认为的?

数据来源:李莉《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社会情绪的变化》,《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6年第3期

另据2014年的一项民调显示:“一半以上受访者认为生活条件还会继续变差,西方经济制裁会对食品的价格产生影响。61%的民众认为近期俄罗斯居民生活水平开始降低、物价上涨以及正在经历经济危机。”[13]

乌克兰危机,特别是西方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以来,俄罗斯民众对恐怖主义、经济危机、社会不公平的种种担忧让位于与西方可能发生的战争。关于“如果我们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中存在敌人,你认为是谁?”的问卷调查中,回答美国—奥巴马的占37%,回答欧洲的占9%,回答乌克兰及其政府的占8%,回答伊斯兰恐怖分子的占3%,回答法西斯分子的占2%。[13]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深表忧虑地指出:“未来是难以预料的,因为它还没有成为现实。……毋庸置疑,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如果条件相同仍会重演。……只有一个判断是确定的,人类,这个大地母亲的孩子,如果继续他的弑母之罪的话,他将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他所面临的惩罚是人类自我毁灭。”[14]

三、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与倒退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人员流动的频繁、信息传递快捷和国际经济、政治一体化不断发展,小范围的社会危机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危害,并迅速波及全球各个角落,引起各国内政外交的变化,从而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大国而言,其治理危机的政策和措施更容易引起相关国家乃至全球的政策变动,从而影响国际格局的变化。

社会危机影响的全球化对现有各国政府独立的危机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一国的社会危机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受到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国家别有用心地利用社会危机对他国进行负面宣传、恶意指责,甚至污蔑攻击、推波助澜,干涉他国的社会危机治理,企图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都会造成国际关系紧张、社会动荡,甚至政治冲突和局部战争。

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而且是多层次的。首先,社会危机使乌克兰与欧洲、俄罗斯的经贸往来受到重创;其次,俄罗斯的经济因为美国与欧盟的制裁而严重衰退;再次,在乌克兰社会危机的影响下,欧洲的政治、经济教条主义会使局面日趋僵化。此外,对于中国而言,乌克兰危机使中乌在农业、军工方面的合作陷入困境。中国设计的“一带一路”战略如果被乌克兰危机干扰,落实这一计划的可能性就要大打折扣。

乌克兰具有面向欧洲的庞大天然气管道输送和储存能力。乌俄在天然气供应上的角力让欧盟受到牵连。“颜色革命”尤其是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大幅度提高对乌克兰天然气出口价格,并限制出口量。欧盟消费者成为乌俄天然气之战的牺牲品。长期以来,欧盟与俄罗斯经济联系密切。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欧加大对俄经济制裁,引起俄罗斯的反制裁和系列性的报复行动,导致欧盟与俄罗斯两败俱伤。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卢布贬值、资本外流,国内经济进一步衰退。欧盟对俄制裁造成俄欧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减少,这对已经身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经济来说好比“屋漏偏逢连阴雨”。由于对俄制裁,欧盟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损失约400亿和500亿欧元,分别占欧盟GDP的0.3%和0.4%。2013年德国对俄罗斯出口额约为365亿欧元,约占欧盟对俄出口总额的1/3,但是德国2014年上半年对俄出口下降了14%,失去了5万个工作岗位。

乌克兰危机还暴露出欧盟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领域的脆弱,进一步威胁到欧盟的凝聚力和集体行动力。由于欧盟南部、东部和北部地区成员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和安全威胁的感知有所不同,在如何制裁俄罗斯问题上,欧盟成员国之间难以保持一致。如果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恶化,欧盟成员国之间,甚至欧洲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可能进一步扩大。

从地缘政治上看,乌克兰位于欧盟和俄罗斯的交汇点。乌克兰危机在加剧俄乌之间既有矛盾的同时,也对欧洲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并使美欧与俄罗斯的冲突明显升级。在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下,俄罗斯、美国,以及欧盟未来的战略判断和定位必然有明显调整。乌克兰危机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对亚太地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冲击波式的影响。有学者评价,乌克兰危机“乃是伴随着整个国际权力转移的关键时段,在关键的国际角色之间发生的一场关键性的危机”[15]。

苏联解体这一颠覆性社会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学者认为,苏联的解体,首先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如果说在苏联解体前欧洲处于两极对峙状态,而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的话,那么,在苏联解体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其三,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苏联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16]

社会危机是社会结构严重失衡,其矛盾达到激烈冲突而引起的暴力的爆发,具有严重破坏性,因而其后果主要是负面的。但社会危机作为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制性调节方式,体现了社会发展机制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并能够使得社会主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刻总结和反省,进而对自身的行为加以克制和规范。正如诺曼·奥古斯丁所说:“危机是一所学校,能够使我们在困难的环境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危机是一面镜子,能够使我们从艰巨的任务发现管理的时弊;危机是一座转换器,能够使我们在特殊的境遇中端正做人的标准、处事的理念和交往的方式。”[17]

如果人们能够及时、合理地对社会危机进行总结,就有可能化危机为转机。对此,西方一些学者认为社会危机可以:“(1)开启对严重问题的争论,其形式以前是不可想象的;(2)产生组织变革,学会如何更好地预防和准备,避免未来的威胁;(3)产生政策变迁与学习;(4)为有效领导者增添光彩;(5)成为无效领导者受到惩处的催化剂;(6)为某些组织证明自己、长期增加资金支持提供机遇。”[1]23

所以,每一次的社会危机都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也为政府推动治理方式变革提供了有利机会。社会危机的出现会暴露现有制度和机制的不足,促使政府重新评估其制度、政策和行为,反思在危机中的表现和危机治理水平的高低,尽快完善和改进缺失。总之,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透明化、现代化等是政府在社会危机治理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如果政府能够以社会危机为契机,回应社会系统提出的要求,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主动开展变革,则有助于维持政府系统的活力和威信。作为政治变革与政治发展的一部分,社会危机对于一个理性的、有活力的政府而言,能够成为公共政策改进和完善的重要动力。此外,社会危机能够促使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相关合作条约的签订,相关组织的建立;还可以促进国际安全观念的更新和安全政策的调整。

[1] Drennan L T, McConnell A.Risk and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M].London: Routledge,2007.

[2] 阎增武.社会发展的尺度与代价[J].南京社会科学,1999(2).

[3] 贾高建.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发展战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110-112.

[4] 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57.

[5] 刘绪贻.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现代美国发展简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6] 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M].钮先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23.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74-675.

[8] 叙利亚伤痛五年,经济至少倒退30年[EB/OL].(2016-03-21)[2017-05-2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3/21/c_128816505.htm.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7.

[10] 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M].钮先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61.

[11] Toynbee A J.Experience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241.

[12] 杨通进.生态二十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273.

[13] 李莉.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社会情绪的变化[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6(3).

[14]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M].徐波,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726.

[15] 冯绍雷.乌克兰危机长期延续的原因和影响[J].欧洲研究,2014(6).

[16] 俞邃.苏联解体的国际影响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1992(1).

[17] 马尔科姆·吉利斯.发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36-37.

责任编辑:张超

A81

:A

:1007-8444(2017)05-0455-05

:2017-06-13

赵纪河,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猜你喜欢

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联合国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危机来临
中年你危机了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停电“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失控的乌克兰
新摩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