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mart软件探究紫包菜*

2017-09-16叶哲凯

化学教与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肥皂水包菜指示剂

叶哲凯

(南京市建邺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17)

基于smart软件探究紫包菜*

叶哲凯

(南京市建邺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17)

本案例的探究内容来源于2008年南京的一道中考题,作者将与本案例内容有关的知识串联起来,按新课标的要求呈现给学生,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点连成线,线连成面,提高复习效率,强化复习效果,同时探究了复习课的新方法——实验探究复习法。

自主学习;质疑释疑;合作探究;学业评价

一、课前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设计紫包菜汁液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2)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分析推断紫包菜汁液也可以指示碱性的强弱。

(二)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1)能从学做紫包菜的日常现象中,独立地或经过启发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2)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

3.教学难点:

氢离子使紫包菜汁液变红色。

4.设计导学案

图1

二、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情境。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紫包菜汁液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哪些同学吃过紫包菜?”举手学生很多,“哪些同学亲自做过紫包菜?”举手的人数骤减为零。我们先和翟同学一起跟妈妈学炒菜,在互动式电子白板上播放视频录像。现象:加完醋以后紫包菜变红了。

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

接着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起初学生们只是提出表象性的问题:“紫包菜汁液为什么遇到醋变成红色?”、“什么使它变色?”及时向学生交代学法:用分类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醋是哪类物质?”学生再一次提出问题:“酸类物质会使紫包菜变成红色吗?”教师强化并延伸学生的提法:“与酸类物质对应的物质是什么?”学生跳跃式提出问题:“紫包菜可以做酸碱指示剂吗?”

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掌握了分类思考的学习方法。

环节2:自主学习。设计实验证明紫包菜汁液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选择实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是由小组同学的讨论后选派代表在互动式电子白板上通过拖拉完成。再通过克隆技术进行补充和修改。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

学生依据方案做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现象

表1 紫包菜汁液做酸碱指示剂

(3)实验结论:紫包菜汁液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环节3:合作探究。利用smart突破难点:用微观过程解释宏观现象。

食醋和盐酸都使紫包菜汁液变红色,是哪种微粒使它变红色?对于学生看不到的微观世界,只凭借教师的描述,学生就会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氢离子使紫包菜汁液变红色,是本节课的难点,而设计微观离子会使学生更直观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图2

利用smart提供的资源制作了盐酸中的三种微粒:氢离子、氯离子、水分子;醋酸溶液中的三种微粒:氢离子、醋酸根离子、水分子。通过互动式电子白板展示给学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微粒?让学生把它们拖拉出来,学生们会一目了然,有利于教师掌控方向。

对于相同的微粒:氢离子和水分子,是哪种微粒使紫包菜汁液变色?是否通过再做实验:把蒸馏水滴入紫包菜汁液中,观察现象再得出结论呢?让学生们回忆制作紫包菜汁液的过程。

通过分析得出了结论:氢离子使紫包菜汁液变红色。

环节4:用紫包菜汁液检验身边的物质,制造矛盾,再探究。

食盐、纯碱、肥皂水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设计实验:用紫包菜汁液检测它们溶液酸碱性,是学生非常开心的事。

实验现象:

表2 检验三种物质水溶液的性质

实验结论:食盐水显中性;纯碱溶液显碱性。

现象质疑:肥皂水使紫包菜汁液呈现蓝色。

学生对蓝色现象和已存在的信息产生矛盾,提出质疑。

环节5:质疑释疑:肥皂水酸碱性。

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当出现矛盾的时候,教师及时交待学法:用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思考:猜想!

猜想:肥皂水显碱性。(学生提出)

判断的依据?

教师在提出“判断的依据”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提供信息:可以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制取……多角度进行猜想。

教室里仍然静悄悄,教师再提示:肥皂水日常的用途?肥皂主要由什么制取的?学生被点醒。

如何证明肥皂水显碱性?学生很容易将已掌握的知识迁移过来,用酚酞指示剂证明,为了控制变量,教师及时交代学法:运用对比实验法,将酚酞指示剂分别滴在已知的碱性溶液——纯碱溶液中和待测的肥皂水中,观察现象是否相同?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设计实验的科学方法,再提出问题:肥皂水还可能显什么性?如何证明?教师做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学生实验:

实验现象:

表3 检验肥皂水显碱性

实验结论:肥皂水显碱性。

环节6:比较肥皂水、纯碱溶液的碱性强弱。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纯碱溶液、肥皂水都显碱性,但在紫包菜汁液中,颜色为什么不同?进一步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思考,猜想两种溶液可能在哪里不同?如何证明?

学生很快猜出可能是碱性强弱不同,并把已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用pH试纸证明。

实验现象:

表4 测试肥皂水和纯碱溶液的碱性强弱

实验结论:两种溶液的碱性强弱不同,纯碱溶液碱性强于肥皂水的碱性。

环节6:总结紫包菜汁液的作用

运用互动式电子白板中的聚光灯将两个现象聚交在一起。

表5 紫包菜汁液做酸碱指示剂

表6 检验两种物质水溶液的性质

通过观察、整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紫包菜不仅可以做酸碱指示剂,也可以指示碱性的强弱。

向学生展示资料:

表7 pH值和紫甘蓝汁液显示颜色的关系表

让学生体验到实践与理论的相统一的关系。

三、拓展延伸

1.设计实验,学生互评

评价学生是否理解科学探究,不应只看结果,更要关注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持续探究的情感和方法。

学生已掌握了“在酸性溶液中,是氢离子使紫包菜汁液变红色”,此时,让学生设计:“在碱性溶液中,是氢氧根离子使紫包菜汁液变色”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把实验方案书写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汇报给同学们,大家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5分:目的明确,设计方案正确,操作简单,交流反思具有广度和深度。

4分:目的明确,设计方案正确,操作较复杂,交流反思具有独特性。

3分:目的明确,设计方案基本正确,操作不可行,交流反思没有新意。

在学生感知、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实验题,及时进行巩固练习。题目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交流,对练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性教学。

二、重视每一位学生情感的发展

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

在探究食盐溶液、纯碱溶液、肥皂水使紫包菜汁液变色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什么时,设计了一道组合题:翟伟的妈妈过生日,妈妈喜欢紫色的花,他用紫包菜汁液染成的蓝紫色的干花送给妈妈,有三条路可以回家,他选择哪一条路呢?

图3

图4

将全班学生的照片放在Smart-random chooser软件上,教师随意点击出照片,这位学生就通过拖拉回答问题。这种互动不仅表现在学生、教师、白板之间的有形的、有声的互动,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形的心灵的互动。

图5

四、课后反思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在协作和探究的环境中使用信息技术、探究身边的物质,会乐此不疲。学生们体验新的发现,会感悟到学习的真谛。这也符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师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获取新的信息、分享学生们的快乐!

1008-0546(2017)09-0084-03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7.09.02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E-b/2016/19)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肥皂水包菜指示剂
自制酸碱指示剂
肥皂水泡泡为什么是彩色的
金属指示剂相关问题的探讨
包菜小妹妹
吃包菜可以养胃?
肥皂水能驱赶蟑螂吗?
呼吸末二氧化碳变色指示剂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国内首个果味包菜问世
浅谈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包菜药膳调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