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电视剧的生存语境与审美趣味

2017-09-16许婧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北京100029

艺术探索 2017年4期

许婧(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北京100029)

2016年电视剧的生存语境与审美趣味

许婧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电视剧在2016年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世界各国的电视剧发展趋势。海外剧、网络剧和传统电视剧一同影响了今日中国电视受众的审美趣味,电视剧类型渐趋多元化。传统电视剧和网络剧适应分众化趋势的差异制作、专业力量的艺术提升和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与引介,发展趋势良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题材和叙事方法有所创新。以行业为背景的电视剧背离行业剧的叙事走向,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行业剧专业创作力量的薄弱。偶像谍战剧和IP剧盛行,重明星、轻剧作的现象突出。电视行业乱象频现、不重剧作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

电视剧;分众化;审美趣味;生存语境;反思

中国电视剧今日的生存环境是开放性的,传统电视剧形成了日播剧和周播剧两种样态,以互联网为播放平台的网络剧日渐发展壮大,海外电视剧持续引进,电视剧的发展可谓百花齐放,兼收并蓄。

2016年,电视观众和网络视频用户最喜爱的四类节目占比分别为:电视剧类67.1%和57.3%,新闻时事类65.8%和34.5%,综艺娱乐类52.1%和48.6%,电影类31.1%和39.3%。[1]无疑,电视剧仍是两个用户群最喜爱的节目类型。这奠定了传统电视剧和网络剧齐头并进的基础。

全年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播出中占主导地位,各台完成了50%的播出比例。上星古装剧以I P剧和周播剧为主,各台播出比例未超过15%。以上两类电视剧与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播的优秀电视剧一同形成年度播剧特色。业内根基深厚的专业制作力量因独树一帜的内容品质而挺立潮头,特别是山东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影”)以及原属“山影”的侯鸿亮、孔笙团队,在电视剧和网络剧的制作上风生水起,找到了艺术和商业的最佳平衡点,征服了业界和观众,赢得了“山影出品,必属精品”的美誉。2016年的古装I P剧声名大多狼藉不堪,跨年大剧《芈月传》陷于编剧署名纠纷以及人物形象失实的“吐槽”中,全年没有出现一部像2015年《琅琊榜》那样受到推崇的古装历史剧——侧重传统价值与正剧叙事,兼顾年轻人喜好,深谙意识形态传播,目标受众覆盖新旧媒体,各阶层观众交口称赞。原班人马制作的《欢乐颂》较之逊色,然而,在剧作、制作和影响力上仍是可堪称道的“现象级”作品。“山影”制作的这两部剧的题材类型一古一今,但在叙事上一致将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相糅合,在受众意识强化和价值引导上游刃有余。而《好先生》《中国式关系》《金水桥边》《少帅》《父亲的身份》《好家伙》可称得上2016年中国电视剧的“良心剧”。

由于多年来对海内外优秀电视剧的耳濡目染,国内观众的艺术鉴赏水平得到了长足提高,电视剧制作和收看的分众化趋势明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政策也显示了包容多元审美趣味与强调社会效益并重的审慎引导。同时,自媒体发声常态化,来自业界和大众对影视创作的批评,正在勾勒出一个走向完善的艺术评价体系的雏形。不可否认,2016年中国电视行业的问题尤为突出,对国产剧专业门槛和艺术质量的强调,对节目审查和播出标准的诘责,对收视率规模性造假链和产业腐败的痛斥,对行业制度建设和从业者荣誉感的呼吁,以及对演员艺德艺风的职业底线讨论等成为焦点。

一、分众化趋势:传统电视剧和网络剧各美其美

2016年的中国电视剧在媒介融合语境当中,叙事和审美趣味都面临挑战。网络综艺和网络剧不断以极致的话语和视觉触碰公序良俗,让各种话题在吸引网民注意力最有效的24~72小时内,呈现“舆论发酵”态势。而点播与观看具有碎片化特点的新媒体伴随着碎片化的吐槽和社交,更具宣泄意味,审美渐次退后。这一年,多部网络剧成为“爆款”,风头甚劲。年初的《太子妃升职记》备受争议,却因风格另类受到年轻观众的格外拥趸;年末的悬疑剧《法医秦明》背离行业剧的浮夸叙事固然令人生厌,但仍以不同于以往刑侦剧的“尸语者”破案方式和“重法证”的新颖剧情脱颖而出;《余罪》塑造了一个电视荧幕上少见的新生代中国警察,其成长轨迹中因可感可知的世俗和人性,打破观众对好警察的刻板印象;青春校园剧《最好的我们》重温了你我的青春,被视作2016年最火的网络剧;还有侯鸿亮、孔笙团队打造的刑侦题材“悬爱”剧《如果蜗牛有爱情》和以专业标准制作、规格比电视剧高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等,都让人无法忽视网络剧正在成为传统电视剧强悍对手的事实。

《太子妃升职记》是年度具有特殊美学风格的“网络化产品”,充满夸张变形、恶搞爆笑、拼贴穿越等元素,人物设定和制作“自带吐槽效果”,具有“污”和“腐”的亚文化特质,凸显纯粹的“网感”。该剧显现一种新颖的后现代逻辑支撑的审美趣味,很难成为主流风格。实际上,其另类的做法即便在网络剧中也无出其右,是针对“90后”和“00后”目标受众群的定制产品,传统电视受众甚至“80后”都不在其受众范围中。由于注入了当代年轻人谙熟的亚文化元素,有足够引爆话题的“槽点”和“趣味”,令观众通过社交互动中的“共同语言”确立了群体归属感。受经典艺术启蒙的受众则很难接受并理解对传统如此放肆的颠覆与肢解,因此该片引发巨大争议在意料之中。

网络剧的井喷式生产虽说是良莠不齐,但热门网络剧精准的受众思维、品牌策略和独辟蹊径的创新意识在不断加强,充满“网感”的叙事方式和特殊题材的挖掘,包括对审查禁忌的规避,都显示了不可小觑的“脱俗”水准,冲击着传统审美。网络剧制作已是业界大趋势,不甘落伍的一批实力型知名导演纷纷加盟,管虎《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张黎《武动乾坤》等都在摄制中。越来越多专业力量的投入,在制作水准和艺术品质上必然会将网络剧引向“精品制作”的方向。其意义是跨越媒介平台属性进行优势互补的机制性换血,整体提升国产电视剧品质。继侯鸿亮、

孔笙团队以精品生产取胜后,张黎的转型格外引人

期待。《少帅》之前,以艺术审美和深刻史观见长,擅

长呈现复杂多义的历史语境,并在影像叙事和镜头

语言上有着鲜明风格的“张黎制造”,总能生产出多

年后仍令人回味无穷的“惊艳”之作,豆瓣网评分的

高分电视剧中,至今名列前茅的是张黎执导的《走向

共和》(2003年,9.6分)和《大明王朝1566》(2007年,

9.5 分),评价人数均近两万①豆瓣网评分9.5分的电视剧还有1 9 8 7年版的《红楼梦》,截至2017年3月8日有53 378人打分。数据参见豆瓣网,https://www. douban.c o m/doulist/3038463/?start=0&sort=se q&sub_type=。,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剧。

以《花千骨》缔造营销奇迹的慈文传媒曾预测,“2016年网络剧将迎来盈利时代,精品网络剧最高的制作成本将超过10万元每分钟,单集售价超过500万元,盈利能力超越传统电视剧”[2]。这样的自信建立在“90后”“00后”已是视频付费和点播消费主力的基础上。广电总局网络司网络视听节目备案库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视频网站备案的网络剧为4 430部,共计16 938集。[3]相比之下,2016年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除了少数如《芈月传》《欢乐颂》等师出有名的“现象级”大剧,构思精致叙事奇巧的都市情感剧《好先生》,以及反映现实热点、文化传统和革命信仰的《小别离》《中国式关系》《金水桥边》《父亲的身份》《好家伙》等严谨剧作,几乎都被充满朝气的青春校园题材和刑侦题材网络剧夺去风头。当然,这与电视受众和网络视频受众使用新媒体情况不同而导致的影响力效果差异有关。爱奇艺、腾讯、乐视、搜狐等主流视频网站都诞生了年度热剧,虽屡被审查纠偏但一直剑走偏锋,在一路“涉险”中彰显与旧媒体相区别的独特性。网络文学“守得云开见月明”,借助“爆款”网络剧和“现象级”电视剧成为转化最快、价值潜力巨大的素材库,争议多年的网络文学身份问题迎刃而解。网络剧滋养了网络文学,自己亦从中获益,二者相互成全,让网络剧从最初就建立起逻辑自洽的“素材—平台—受众”这一贯通上下游的产业链。

中国电视剧2016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电视产业发展的趋势——电视产业正在变革,电视剧首当其冲。媒介技术进步加速了分众化,以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美国最为典型。美国全年制作了455部电视剧,数量超过往年,原因是分众化导致制作方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喜好制剧,从而拉升了作品数量。[4]在线平台尤其是奈飞公司(N et f li x),制作了难以仿制的精品剧集《黑镜》《卢克·凯奇》《青春韵律》《纸牌屋》,而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公司H B O(H o m e Bo x O ff i c e)制作的《西部世界》《罪恶之夜》《离婚》《权力的游戏》等依旧彰显强大的创新意识和电视制作实力,其他制作单位或延续不同季播剧的制作或大结局收尾,引发观众翘首以待。因此,美国电视剧一面推出新剧集,一面保证其季播系列的连续制作,并且在商业模式上与好莱坞电影的续拍模式保持一致。与好莱坞电影一样,美国电视剧也在改编、翻拍中注入怀旧、致敬元素,以及表达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探索。

中国电视剧在数量上与美国涵盖新旧媒体平台的电视剧数量相仿,然而在电影化制作风格、剧情密度和集数上则大相径庭。中国周播剧是与美国电视剧较为接近的类型,特别是片头片尾和叙事上仿效英美剧的不在少数,但制作上的进步难掩质量上的“形似神不似”。2016年,一线卫视“五强”(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和北京卫视)除浙江卫视外均开辟了周播剧场,已成气候的只有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的《九州天空城》和北京卫视的《新边城浪子》都是难谈成功的“试水”。而且,中国目前的周播剧有名无实,仅仅提高了制作水准,并未有完整意义上根据季播规律和电影化叙事密度创作的周播剧。相反,过度依赖I P和明星偶像,普遍存在集数长、情节散漫、节奏拖沓、不会埋伏笔等问题。即便是口碑好的周播剧,也基本是师法“高概念”电影模式制作。

2016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3 3 4部1 4 9 1 2集,①全年3 3 4部1 4 9 1 2集剧目中,现实题材剧目1 9 0部8 6 1 7集,分别占总数的56.89%、57.79%;历史题材剧目138部6 067集,分别占总数的41.32%、40.69%;重大题材6部228集,分别占总数的1.80%、1.53%。数据参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http://www. sar f t.go v.c n/art/2017/3/30/art_38_32862.ht m l。环比呈现下滑态势,但现实题材电视剧占比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历史题材占比为2011年以来的最低,重大题材的部数和集数则达到新世纪以来最低。这与网络剧激增导致的数量分流和平台对题材的好恶取舍密切相关,而除重大题材之外,电视剧越拍越长的注水问题丝毫未变。显然,这一数据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转折——中国传统电视剧和网络剧的商业化、泛娱乐化生产以及世俗化审美趋势加剧,全面凸显了大众文化的娱乐属性。重大题材所代表的官方主流文化,娱乐专业主义主导创作所展现的精英文化,以及具有“快餐”“速食”特点的大众文化,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

从豆瓣网超过千人基数的评分看,2016年50部热播电视剧和网络剧(港台导演标记为“港导”“台导”,数据截至2017年2月14日)有:《一起同过窗》(网络剧,8.7)、《最好的我们》(网络剧,8.6)、《遇见王沥川》(台导,8.3)、《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网络剧,8.2)、《余罪1》(网络剧,8.2)、《好家伙》(8.0)、《三八线》(7.9)、《灵魂摆渡3》(网络剧,7.8)、《小别离》(7.8)、《父亲的身份》(7.6)、《陈二狗的妖孽人生》(网络剧,7.4)、《如果蜗牛有爱情》(周播剧,7.4)、《大嫁风尚》(7.4)、《远得要命的爱情》(7.4)、《欢乐颂》(7.3)、《太子妃升职记》(网络剧,7.3)、《中国式关系》(7.1)、《法医秦明》(网络剧,7.1)、《搭错车》(台导,7.0)、《小丈夫》(6.9)、《少帅》(6.8)、《猎人》(6.8)、《旋风十一人》(港导,6.8)、《好先生》(6.6)、《女不强大天不容》(6.4)、《麻雀》(6.3)、《因为爱情有幸福》(台导,6.3)、《微微一笑很倾城》(港导,6.3)、《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6.3)、《咱们相爱吧》(6.1)、《女医·明妃传》(港导,6.1)、《兰陵王妃》(港导,5.9)、《胭脂》(5.8)、《老九门》(周播剧,港导,5.6)、《警花与警犬》(5.5)、《新萧一十郎》(港导,5.5)、《新边城浪子》(周播剧,港导,5.5)、《我是杜拉拉》(台导,5.5)、《诛仙青云志》(周播剧,港导,5.4)、《煮妇神探》(港导,5.3)、《青丘狐传说》(港导,5.3)、《芈月传》(5.2)、《九州天空城》(周播剧,5.1)、《亲爱的翻译官》(4.9)、《锦绣未央》(港导,4.8)、《解密》(4.6)、《美丽的秘密》(台导,4.3)、《寂寞空庭春欲晚》(港导,4.3)、《武神赵子龙》(港导,3.3)、《幻城》(周播剧,港导,3.0)。

以上统计显示,周播剧和网络剧纷纷上榜,且名列前茅,但年度没有一部超过9分的剧目。口碑垫底的多是香港导演执导的古装、武打、玄幻题材剧。香港、内地在文化理念和创作方法上相去甚远,导致港人涉足内地影视剧时总是难以摆脱江湖传统和戏仿搞笑路数,在剧情、人物和价值观处理上的种种“不合拍”,给人以过度娱乐化印象。尤其是历史剧,整体风格搞笑、夸张且不严肃,有相当大的文化违和感。台湾导演则一贯擅长悲情、苦情、虐恋的情感剧。网络剧的第2季、第3季普遍不如第1季口碑高,甚至是狗尾续貂,故榜首无名,上榜的都是首季。国产电视剧的传统制作力量根基深厚,能够兼顾各类收视群体,但创新有限,评分人数普遍低且分值多居中。

结合豆瓣评分和其他数据考察电视台选剧播剧效果,东方卫视眼光独到,年头年尾两部跨年大剧《芈月传》和《锦绣未央》话题不断,令其黄金时段平均收视跃居全国第二。梦想剧场播出的《少帅》《女医·明妃传》《旋风十一人》《欢乐颂》《胭脂》《中国式关系》《微微一笑很倾城》《谜砂》等,以及周播栏目剧《新婚公寓》《老九门》《如果蜗牛有爱情》等,要么热播,要么精品,要么具有探索性,基本入围各种收视率、点击量、话题度和口碑度的排行榜。取得如此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方卫视兼顾了年轻人、中老年女性这两类主要受众群。湖南卫视播剧则一向定位于年轻女性,存在类型单一、重颜值、偶像化、制片偏港台、口碑差、收视率高等特点,《亲爱的翻译官》《麻雀》《解密》《美丽的秘密》等占有年度热播剧收视率排行榜前十的四席,[5]但综合艺术指标明显不及东方卫视。

从政策对市场的引导看,广电总局推荐了4个类型共20部电视剧。其中,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主旋律剧目5部:《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东方战场》《绝命后卫师》《彝海结盟》;响应国家反贪倡廉的公检法题材5部:《小镇大法官》《人民检察官》《金水桥边》《谜砂》《警花与警犬》;弘扬爱国主义主题的抗战、谍战和军事题材6部:《三八线》《冯子材》《父亲的身份》《好家伙》《解密》《陆军一号》;聚焦都市生活和民生疾苦、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现实题材4部:《好先生》《欢乐颂》《小别离》《安居》。20部剧在豆瓣评分中,《解密》最低,入选有些名不副实,也许是沾了麦加同名畅销小说和保密破译题材“政治正确”的光。《好家伙》《三八线》《小别离》《父亲的身份》《欢乐颂》《好先生》《警花与警犬》等口碑不错,还有10部剧评价人数虽不足千人:《海棠依旧》(8.0)、《安居》(7.8)、《金水桥边》(7.6)、《人民检察官》(7.3)、《谜砂》(7.2)、《东方战场》(6.8)、《绝命后卫师》(6.7)、《彭德怀元帅》(6.6)、《小镇大法官》(6.2)、《陆军一号》(4.8)。其中,《海棠依旧》《安居》《金水桥边》《人民检察官》等精品剧的艺术价值被低估。仅有2部剧因评价人数不够而无评分。

《解密》根据麦家的同名小说改编,原本极有看点,但因剧情、节奏、逻辑、演员阵容等均存在问题而乏善可陈。整部剧节奏拖沓,剧情严重跑偏,为了突出励志谍战主题,匪夷所思地对破译天才进行特警训练,还安排执行谍战任务,一众年轻演员的时装化军服和耍酷表演令人出戏,主演的表现更是备受争议。《人民检察官》剧本创作先天不足,从叙事到表演问题很多,政治意义大于审美意义,有“搭车”应景之嫌。相比而言,古装反腐剧的创作空间更大,往年力作基本如此。2017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年大剧《于成龙》口碑和收视都不错。当代反腐题材创作属于“在刀尖上跳舞”的敏感题材,更适合纪录片、专题片样式,不太适合以“虚构”为核心的电视剧,原因在于能胜任的专业编剧少,难以平衡艺术与现实尺度。多展现犯罪和侦破手段固然好看,但可能存在“诲淫诲盗”问题,一些贪污受贿的手段和方法得到被动传播,加大了监管难度和力度。另外,作为反映执政党自查自纠的反面教材,不符合“典型化人物”塑造要求,一旦“阴暗面”被放大或被别有用心地曲解,易生负面效应,不利于社会安定,艺术虚构中不恰当表达方式的扩大化传播有害无利。

多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剧和网络剧适应分众化趋势的差异制作、专业力量的艺术提升和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与引介,在2016年发展态势良好。

图1 《好先生》

二、现实题材:文化维度、人生况味和时代欲望

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年年量大而质量堪忧,主要症状是蹭热点、拼话题、凑故事,导致情节悬浮①“悬浮剧”是2 0 1 6年出现的新词,指那些脱离中国现实根基和人物情感逻辑,将舶来的各种桥段、极端情境集于一身的电视剧类型。,剧情荒唐,“PP T剧”②指演员演戏时不追求演技,只需摆摆样子露个脸,仰赖后期制作的电视剧拍摄现象。盛行,价值观模糊,缺乏实质性创新和精神追求。2016年也不例外,全年有新意的剧作有限,题材创新和叙事方法新颖可谓最大亮点,以往少见的翻译、建筑、出版、足球、低龄留学甚至敏感的神鬼题材,都有所涉猎。有意思的是,新题材领域的开拓都无意定位于行业剧(亦称职业剧),只是以此为背景表现都市精英阶层处于动荡期的情感和人生,展现其在个体价值、事业理想与爱情婚姻等多方面的诸多困惑和选择。某种程度上,这折射出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后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集体焦虑”。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的今天,财富的积累和变化使得阶层正被重新划分,远非人们抱怨的那样阶层被固化。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中越来越多的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瑰丽想象,不仅仅是吸引了中青年女性群体,使之成为收视主力,更重要的,这也正是不同阶层的普遍愿景。荧幕内外传受双方的表现,恰恰是大众阶层希望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欲望投射。最明显的体现是各阶层不约而同地重视子女教育,荧幕上的中国式“虎妈”“狼爸”即是典型。

《遇见王沥川》《中国式关系》《咱们相爱吧》均把主人公的职业设定为建筑设计师,建筑理念与做人底线互为隐喻,在讲述情感故事中辅以职业道德和为人准则的多线叙事,透视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形与纠正。相应地,剧集中也出现了具有跨国视野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亲爱的翻译官》《遇见王沥川》中主人公翻译的身份、优美的法语和北欧异域风光,贡献了十足的话题和赏心悦目的画面。胡歌主演的《旋风十一人》是少见的中学生足球题材,开播时乘着国足如愿挺进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的“东风”。如果说2015年《虎妈猫爸》中的父母还在为“学区房”纠结,2016年的《小别离》则反映了低龄留学热的爱与痛,并与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产生互文性,戏剧性地呈现了“中国式父母”面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各种典型状态。《小别离》里所叙述的中国大都市里的三个代表性家庭虽然贫富不等,对孩子的期望和付出却无二致。中国式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心理,注定了“一辈子操心”,绝不会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无论是有条件还是没条件的家庭,都愿意给孩子提供更好乃至最好的受教育和实现人生“小目标”的机会。此外,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伴随着自身的经济独立在不断上升,她们在爱情和婚姻中甚至拥有绝对的权利,可以对家庭乃至孩子的未来做出规划。因此,很多都市题材电视剧所塑造的强势女性和所描绘的理想中产生活,实际上也是根植于现实,有的放矢地“造梦”。

《好先生》(图1)被盛赞为“国产都市剧的新实验”。该剧被编剧李潇称之为“太阳型”人物关系的叙事架构极富新意:以陆远为圆心,所有人物都与之建立不同身份关系的叙事。观众由此看到了这个人物的不同面孔。这种围绕核心人物构建放射型人物关系,呈现过去与现在、生与死、阴与阳、恐怖与温暖等两极交错的复杂情感叙事,为都市剧罕见。大量叠加的闪回、人生与美食的主题互喻、潜台词丰富的人物对话、张弛有度的精彩表演、电影大片的画面质感和充满意境的空镜头等,让这部42集的电视剧余味悠长,毫不拖沓,超越了类型界限。可贵的是,这个“人生逆袭”的故事并未把成功作为标准,而是超越自我的境界升华。该剧英文片名(To Be A Better M an)对题旨的概括更准确,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换言之,真正的成长是人格完善,并不局限于年龄大小。这是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诠释“成长”时难得而少见的深刻洞见和睿智主题。是剧中生者和死者蕴含哲理的“对话”,拓宽了都市情感剧、家庭伦理剧和偶像剧的叙事疆域,中青年偶像搭配提升类型剧艺术品位的同时,也兼顾了分众趋势下的审美趣味。

《好先生》圆形套层结构的空间叙事十分精致,几近完美地承载了该剧的寓意。无论是陆远从已故好友彭海家里望向窗外,还是观众透过窗户看到陆远与彭海的母亲、女儿成为情感上的“一家人”,抑或是夜深人静和独处时陆远与彭海幻影的“交流”,无不是记忆与现实的叠加与整合。于是,彭海成为陆远另一重人格的心理镜像。不时出现在厨房和家居等场景中的陆远与彭海亡灵言简意赅的对话,无疑是陆远内心挣扎、精神分裂而出现的幻觉,却也充满“治愈性”内涵,重构了“本我”和“他我”的身份混合体,过去与现在、幻觉与现实的叠合正是“自我”在社会中被记忆重塑后的“新我”。最终,陆远便成为作为观众的“我们”或“世俗人生”的幻象,正如该剧结尾的点题“我,是你的将来”,幻觉与隐喻的精心设计是建立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好先生》闪回中套闪回的“俄罗斯套娃”结构,堪与经典结构“戏中戏”的形式相媲美。

图2 《中国式关系》

《中国式关系》(图2)的故事讲得深入浅出,把剧中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的特定意义———中国人伦道德和阶层身份的“文化规则”,通过男女主人公“建筑者”的身份设置与人文理想呈现出来,又将官场政治和中国人对房屋的感情与养老情结巧妙地联接。房子是中国社会各阶层获得安全感的心理维系,所谓“安居乐业”,而剧中正是通过“造房子”(“老年公寓”项目)展现了“家”从形式(建筑)到内涵(情感)的升华与完满。让人想起作为现代建筑民主和科学化代言人的勒·柯布西耶所言:建筑是时代的镜子,一幢住宅是一种人道的域界。所以,“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6]。同样,《咱们相爱吧》中也强调了建筑的自然和人文内涵。电视剧中职业道德的伦理化内涵和电视纪录片中对工匠精神的膜拜,都可以看作是2016年中国电视带给观众对抗现实焦虑的艺术抚慰。

《好先生》和《中国式关系》都是出类拔萃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前者讲述一个失去味觉自带痞气的厨子如何找回“自我”的故事,后者是一介失势官员“梦醒”后重建人生轨迹的创业寻爱之路。两部剧看似是不同生活经历和行业的当代人的人生际遇,实际上都是基于换位思考的假想叙事,意在引领观众反躬自身,代表了一种表达现实情感困惑时,不是“穿越”胜似“穿越”的自省式创作新理念。两部电视剧的男主人公都经历了身份转换后的人生“重置”,这种高度生活化的“传奇”故事,仿佛是从电子游戏中汲取的灵感,每一次开始都是力图获得高分的“重启”,每一次改变、“打怪”都是新的选择。主人公的经历不仅仅是为了找回失落的世界,还昭示着可以随时“重建”更好的人生。不同于历史题材情节跌宕起伏的英雄叙事,生活传奇让人感同身受往往是通过极致的戏剧情景实现,为沉溺于平凡人生和世俗琐事中的人们,提供别出心裁的“挫折”体验:一次次失败、跌倒、归零、崛起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优秀的大众文化产品所虚构的种种人生体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娱乐,还能让人获得有价值的交流和情商、智商的多重提升。这种富有新意的叙事方式,呈现了这个时代的人所感受到的物质社会、现代文明的多重挤压,将挣扎、困惑、迷惘以变形的方式传达出来,提供了跟过去不一样的视野,拓宽了现实题材的表现疆域,最终也能够起到引导、教化作用,所谓“艺术照亮人生”,意义正在于此。

图3 《欢乐颂》

《欢乐颂》(图3)号称“中国版《欲望都市》”,该剧将现实社会中女性所有的欲望、挣扎、困惑和焦虑的痛点,体现在阶层、身份、教养和“三观”的较量中。该剧以贝多芬名曲《欢乐颂》开场,似乎奠定了生存奋斗和追求幸福的欢乐基调,以至于有观众干脆视其为婚恋指南、职场宝典和人生规划手册,却完全忽略了五位女性既享受单身乐趣又脱单艰难的处境。现代的精英女性已在经济上独立自主,与渴望传统婚姻家庭“一地鸡毛”般的生活相比,她们更享受短暂而美妙的单身时光,因此“欢乐颂”更像是单身女性的“自由颂”。成功男士在剧中的设置形同“打酱油”,主要用来反衬女性角色。剧中五位女性的择偶条件各有各的苛刻,走入婚姻对她们而言,更像是一场冒险之旅。该剧对流行文化和大众时尚把握精准,故事背景安置于上海这个繁华都市中,实现了从人物到剧情乃至品牌植入的逻辑自洽。五位女性分别代表的“市井风”“乡土气”“碧玉范儿”“海归味”和“半瓶子醋晃荡”的生猛“富二代”,连同各自的“欲望”一起在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主义浪潮中沉浮。大量生活品牌和时尚品的植入,“明星同款”小到矿泉水、饮料、小家电,大到名酒、名表、豪车、护肤品、品牌时装等,起到推波助澜的烘托之效。没有欲望和时尚难有“欢乐颂”,很难想象,这样的故事会发生在二三线城市和小镇青年的身上。制片人侯鸿亮曾坦言,《琅琊榜》是热播后才决定做成一个古装剧品牌,而《欢乐颂》从一开始就确立为都市剧品牌,将陆续推出三季。

《生命中的好日子》充满怀旧意味,描述了特殊年代阴差阳错的爱情和改革开放对中国人生活的深刻影响。如同诗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那个特有年代的流行一样,该片带有奋发向上改变命运的正能量励志元素,这是今天缺乏的精神力量。《遇见王沥川》将“小清新”和甜虐情节融入“纯爱绝恋”中,还原了小说原著意趣,是2016年难得没有被“吐槽”的I P剧,在传统电视剧与网络剧平分秋色的热播剧网络口碑排行榜上,甚至排在了第2位,超过了《小别离》《欢乐颂》《如果蜗牛有爱情》《好先生》的评分和名次。[5]《女不强大天不容》并非单纯的行业剧,它展示了现代人面临变局和动荡时应对焦虑的努力,以及站在人生、事业和情感的十字路口重新选择的勇气。女主角郑雨晴那句台词“我是女人,但我有士大夫的魂魄”,反映了今日女性已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生强者。同样,《好先生》也不是刻意展现一个落魄的米其林三星大厨厨艺的行业剧,而是看他潦倒落魄后如何进行人生自救与反弹,以及激发自身潜在能量的故事。《亲爱的翻译官》(图4)是披着行业剧外衣的青春时尚偶像剧,法语翻译是人物设定绚丽的“妆饰”,如同电影《小时代》,是一出王子与灰姑娘相爱的“玛丽苏”故事。“官二代”与“富二代”的奢华生活和伪精英言行无非是另一种炫富,有限的底层生活及其上升空间也并非现实主义的表现。迎合市场的三角恋情节和带有网络犀利风格的心灵鸡汤式台词,给人以华而不实的印象。此外,无处不在的广告植入脱离了剧情和人物的实际状况,如女主角乔菲家境不好,背负母亲巨额治疗费,却衣着时尚光鲜,少有重样,服饰小资味道十足,全然没有奋斗打拼的学生气质,如同行走的“时装架”。而出身外交世家的高家明和程家阳开的都是名车,某品牌手机各阶层通用,人物形象和身份设定经不住细节推敲。

图4 《亲爱的翻译官》

图5 《少帅》

“师徒恋模式”(或有地位和身份之差的上下级关系)和“玛丽苏剧情”是2016年职场与都市爱情电视剧的叙事密码。“师徒恋”本身就是迎合观众心理的戏剧化情节,尤其针对作为主要目标受众的女性群体。从2015年《花千骨》中白子画和小骨的师徒虐恋开始,到2016年《麻雀》中曾为黄埔师徒的陈深与徐碧城、《亲爱的翻译官》中导师程家阳和实习生乔菲、《遇见王沥川》中总裁王沥川与助手谢小秋、《如果蜗牛有爱情》中的警察师徒季白和许诩,甚至《咱们相爱吧》中时光和林笑笑、黄绍谷和蔡春妮、康乔和潘芝芝三对爱情关系,都是拥有显贵身份或身处高位的男主角与曾是学生或“灰姑娘”的女主角这种有地位之别的关系。这或许从一个侧面解释了2016年表现年龄相仿男女之爱的《青云志》不受观众待见的原因。以《如果蜗牛有爱情》为例,该剧定位于“悬爱”而并非刑侦剧,爱情是故事主线,探案、推理、悬疑都是表现爱情的“跑马场”。女主角许诩既展现专业知识又显露直觉、天分的天才式断案,弥合了剧情的细节漏洞,证据不足时可凭借“天赋异禀”自圆其说建立某种合理性,以更好地推动爱情进展。所以,观众感兴趣的是男女情感发展的逻辑线,是男女主人公相爱的过程是否合理,爱情关系是否水到渠成。

2016年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题材创新令人耳目一新,但多少带有新瓶装旧酒的意味。以行业为背景的电视剧背离行业剧的叙事走向,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行业剧专业创作力量的薄弱。

三、历史题材:历史正剧、偶像谍战剧与古装IP剧

2016年电视剧播出“类型档期化”的特点突出。年初是古装剧和现实题材I P剧混搭;6~7月是建党95周年电视剧展播;暑期的周播栏目剧投放适合年轻人口味的古装、玄幻偶像剧;9月21日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的通知》,并推荐1 1部重点剧目①广电总局推荐的1 1部重点剧集是:《红星照耀中国》《彝海结盟》《长征大会师》《掩不住的阳光》《绝命后卫师》《红旗漫卷西风》《骡子和金子》《十个连长一个班》《红色护卫》《我是红军》和作为压轴剧播出的《三军大会师》(播出时改名《淬火成钢》)。;1 0月底,中央电视台和各地卫视都进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活动月,《千里雷声万里闪》率先拉开序幕。这些红色题材电视剧,基本是中青年演员合作阵容,或是青春视角切入的小人物成长与国家命运融合的长征故事,或是大家庭中两代人关于信仰与人生道路选择的史诗正剧,将西北大地上的粗犷民风和革命烈火燎原的澎湃气质进行了由外而内的对接。而《红旗漫卷西风》则延续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叙事模式,通过家事写国事,以家事反映大时代风云。

图6 《父亲的身份》

图7 《猎人》

历史表述与深刻史观的有效话语建构,从来都是衡量历史剧、年代剧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不同于“抗战14年”概念在2017春季中国教科书中回归史实的修正,中国电视剧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叙事从来都是“14年”,代表了民族质朴而真实的元记忆。

张黎执导的《少帅》(图5)又“宿命般”成为年度被低估的历史剧,其豆瓣评分和微博口碑指数自开播后明显飙升,收视率却差强人意,或许是饰演少帅的演员文章和历史上真实少帅的作为都有争议的双重影响所致。但编剧姜奇涛老辣的剧作功力,张黎对历史剧有“夺心”之能、“历史回音壁”之效的驾驭,众多老演员收放自如、拿捏有度的表演,都传神地再现了历史。剧中,“东北王”张作霖的扮演者李雪健超越了相去甚远的外形局限,塑造了一代乱世枭雄,表演已臻化境,并为历史学家所深深折服,是目前为止影视剧中最有魅力的张作霖形象。公安题材年代剧《金水桥边》展现了青春中国普通人朴实无华的人生、理想和信念。该剧采用类似“欢喜冤家”的戏剧化情感叙事,讲述了一对来自旧时代却身份迥异的公安战友在新中国的工作、生活、友情和亲情。异性兄弟彼此惺惺相惜又误会叠生的主线索,串起四合院四个家庭友爱互助的年代往事,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变迁和中国社会大事件。该剧注重细节,时代特有的道具物件,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方式,乃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安制服历经蓝色、白色、军绿色、蓝灰色等几次“换装”都如实还原,富有年代质感。

谍战剧和抗日剧每年都是深受欢迎的类型。《父亲的身份》(图6)的人物关系是亮点,导演高群书将原剧本中的“双雄”设定颠覆性地改为“雌雄对决”,吸引了俞飞鸿首次参演电谍战剧,她与陈建斌精彩的对手戏颇受好评。谍战剧关于国共“身份模式”的叙事并不鲜见,该剧特别之处是“父亲”一开始就在内聚焦的视点下被定性为“有身份的”(指共产党人),让怀疑者和被怀疑者的较量自始至终保持张都是典型剧目,若没有张鲁一、祖峰等实力派演员撑场几乎没有看点。这也成为年度电视剧制作的一个显著特色:即便是并不耐看的“鲜肉型”谍战剧,由于“关键对手”或“准主角”的演技在线,也能镇住场子。《麻雀》在热播剧收视率排行榜中的排名仅次于《芈月传》和《亲爱的翻译官》,自有其可取之处,除了李易峰、周冬雨、张若昀的偶像因素外,很多观众被浑身是戏的张鲁一吸引,他成功塑造了汪伪特别行动处处长毕忠良这个既可恨可叹又可爱可悲、复杂多面的形象——多疑阴险又爱护家庭,时刻处于矛盾之中。年度新词“整容般演技”褒奖的正是那些能够挽救剧情让收视率止跌的实力演技派演员,与含有贬义的“流量明星”相对应。力,奠定了全剧以紧张情绪和缜密推理为基础,营造猫鼠游戏的悬念氛围,自始至终保持高强度节奏的叙事模式,从而产生了“出人意料的结果”。该剧将共产党人称为“有身份的”的新鲜表述,意味着在自恃国家“正统”且地位“合法”的国民党视角下,所谓“红色政权”既是身份暧昧的“异端”,也是具有颠覆性力量的危险存在。同时,在敌对立场和动机中虽然加入家庭情感元素,但双方信仰并未纠结于个人恩怨,个人立场也未因亲情关系考验而摇摆不定。于是,站在“我方”立场上描写“他者”覆灭的悲剧性命运,便带有了双重隐喻,既彰显了革命政党先进性的纯粹,也不回避“兄弟阋于墙”的民族身份认同。《父亲的身份》和《金水桥边》虽题材有异,但都表现了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以及还历史上“有身份者”和“不明身份者”清白的历史态度。

《猎人》(图7)以新政权成立前炎城的“政保事业”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国共双方在政权交替前夕的最后较量。区别于常见的单元剧叙事模式,该剧围绕挖出国民党潜伏特务搞破坏的任务,将看似散沙的一个个怪案、奇案串联成一件完整的反特谍战大案。《猎人》不像《告密者》那样承继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反特电影的衣钵,其取悦年轻观众的意图更明显。该剧结合悬疑、推理、谍战等元素,汲取英美剧常见的案件侦破模式,人物“私家侦探”的身份设置和“风衣”造型,也带有明显地模仿英剧《神探夏洛克》的痕迹。《代号》(图8)是继《潜伏》《借枪》后“龙一谍战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被视为“民国版《史密斯夫妇》”。与《猎人》一样,该片也是谍战、探案双线并行,“风衣”造型、主演形象气质也与《猎人》相似。不同的是,《代号》人物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立场,融家庭伦理于谍战故事中,这已成为中国谍战剧的一类典型风格。这两部剧的故事背景处于中国特定历史阶段,其中的借鉴颇为跳脱,显示了原创的文化不自信,与《潜伏》和《借枪》不可同日而语。

业界对I P剧的热捧也让2016年的电视剧普遍“刷颜值”却忽视剧作基础的现象格外突出。热播古装剧、言情剧继续走青春偶像路线,谍战剧也沦为“鲜肉剧”,只有偶像没有逻辑,只见“颜值”不见历史。《解密》《麻雀》《胭脂》《双刺》《潜伏在黎明之前》

图8 《代号》

2016年的谍战剧从以往党派、阶层间关于身份、立场的“非血缘”关系的外部斗争,转向分属不同阵营的亲人间情感和信仰的选择,如《父亲的身份》中的“国共之家”,《代号》中的姐弟夫婿,《麻雀》中分属不同阵营的异性兄弟情和男女之爱,《双刺》中被激活的“静默者”在亲情和信仰间挣扎与心力交瘁的保家之举,《胭脂》中反目成仇的闺蜜和最后关头的民族情感凝聚,等等。

2016年谍战剧对“女性传奇”的书写和两性身体叙事的倾向明显,连同各种“代号”成为谍战剧的年度标签。《代号》中号称“神探九哥”的“财神”冯九思流连于欢场以掩饰其共产党身份,他与舞女王宝莲假戏真做的交往、与天津侦探小说女作家蓝青瑶的虐恋,甚至与他并不知晓的代号为“四爷”的姐姐冯素梅的相处,都突出了玩世不恭浪荡公子的形象。《胭脂》中代号“钨丝”的周宇浩同样以风流倜傥的公子哥身份为掩护,周璇在蓝胭脂和冯曼娜之间。《麻雀》中代号同为“熟地黄”的徐碧城、唐山海和“麻雀”陈深、“宰相”沈秋霞、“医生”李小男,都是华服在身的帅哥美女;《双刺》中的“好闺蜜”吴佩欣和肖静,也是身着美式制服的美人;《胭脂》中德式军服的造型设计,蓝胭脂嚼着那个时代并不存在的口香糖的做派,都显示了电视剧对青春时尚但肤浅幼稚的“酷文化”的倚重。

I P剧在2016年除了侯鸿亮、孔笙团队制作的《欢乐颂》《如果蜗牛有爱情》《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胜出,《老九门》《寂寞空庭春欲晚》《亲爱的翻译官》《锦绣未央》《极品家丁》《是!尚先生》等几乎集体沦陷。《幻城》《九州天空城》《山海经之赤影传说》《仙剑云之凡》等魔幻剧特效怪异,剧情幼稚,美瞳彩发的人物造型全无历史韵味,是对现代“杀马特”视觉系的迎合,颇有穿越感,类型框架和价值观体系不伦不类。《青云志》在服饰、造型和场景上算是中规中矩的制作,但叙事散漫,收视一路下滑。这些剧无一不是炙手可热的偶像明星出演,成本动辄上亿。

令人意外的是,《中国青年报》公布的国产电视剧观众满意度调查中,《锦绣未央》《老九门》《微微一笑很倾城》却位列观众最喜欢的电视剧及制作水准前三名。这三部剧的艺术质量、口碑和豆瓣网评分均不高,且是众矢之的,较高的网络关注度和播放量,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年轻受众碎片化观看和注重社交诉求的从众倾向。价值观、内涵、逻辑让位于社交型“吐槽”娱乐,导致那些在人物和情节上简单、幼稚、粗暴、敷衍的电视剧更容易引发受众的关注和评价。从腾讯视频通过《青云志》首推“只看TA”的最新看剧功能,提供赵丽颖、李易峰和杨紫的单独戏份集锦可见一斑,这是“粉丝经济”极端化的征候。从艺术角度看,《锦绣未央》爆出的剧本抄袭事件足以说明盲目拔高网络文学I P所带来的问题。《老九门》号称《盗墓笔记》前传,但它和网络剧《盗墓笔记》一起让网络小说中最具品牌价值的I P颜面扫地。该剧汇集众多偶像明星,制作精良,唯独忽视了剧本创作,叙事散漫,不断离题,最后潦草收场,雷声大雨点小。《微微一笑很倾城》通过丑化配角来衬托女主角的“高大上”,剧情简单粗暴,全无诚意。总之,这三部剧都看上了原著的名气和粉丝基础,却无心打磨剧本,花了大价钱仍未摆脱“三流卖相”。

年度古装剧值得一提的是《女医·明妃传》,与传统电视剧和网络剧对行业题材的背景化处理相反,该剧更具古装职场剧的气质。这部融合了青春励志元素的医疗剧、宫廷剧、爱情剧,编剧采用了金庸武侠小说历史大背景下演绎个人传奇的叙事方法,一方面虚构了三条“玛丽苏情节”的情感线,一方面贯穿了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民本思想,而奸宦祸国、皇位之争,只是推动叙事的动机,阳光励志的女主角与阴谋无关,被称为“中国版的大长今”。

在2016年6月上旬举办的上海电视节上,申报“白玉兰奖”的电视剧题材多半是投“90后”所好的古装、玄幻类,现实题材作品只有20%。伴随网络文学成长的“90后”格外青睐热门I P改编的古装剧,但恰恰是古装、魔幻、仙侠、宫廷类型的I P在2016年从香饽饽变为费力不讨好的鸡肋,维持其收视率、点击量和话题热度的多是观众的“吐槽”,与其在艺术性和专业性上受到的激烈批评成正比。这些类型的电视剧剧本创作欠缺严谨,故事情节多是既要有东方味道又要有西方风格的大杂烩,倚重明星效应和沙龙式唯美风格,制作上专业性缺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I P热膨胀过快,网络内容需求激增而原创又跟不上市场过热的需求。网络文学创作的低门槛带来的“野蛮生长”,使写作者动笔时就带有模仿、拼贴、复制甚至抄袭的痕迹。后现代逻辑横行的网络时代,一部作品要做到全部情节原创实属困难,再遇上不懂电视制作只认演员名气和颜值的投资方,“双低”门槛所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投资方中心制”取代“导演/制片中心制”成为必然,I P泛滥、天价片酬、制作费失衡都与此有关。当然,片面地批评明星和天价片酬没有实质意义,是舍本逐末的表象之见。天价片酬若是兼顾剧本、制作和演员实力,在项目分配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也无可厚非。

四、行业腐败和产业乱象的反思

2016年是中国电视业的多事之秋,版权争端屡现,抄袭手段升级,收视率规模性造假,行业腐败暴露在阳光下,“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一语成谶。粉丝圈的“黑话”——“孽力回馈”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行业不重剧作质量、积弊难革的困境。

11月,两宗侵权案宣判:于正剧《美人制造》未对原作《邪恶催眠师》构成抄袭;《芈月传》编剧署名纠纷案,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紧接着,电视剧《红高粱》剧本又起风波,引发著作权纠纷。这一方面凸显了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让人看到编剧行业的混乱,以及从业者法制观念和契约精神的缺失,业界对网络小说的趋之若鹜,加剧了网络文学作者和编剧的矛盾。

自媒体仿佛是一面时代的照妖镜,所有问题和乱象几乎都会经历舆论发酵。在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业立法尚未健全时,热钱和非专业“掘金者”的涌入,造成了产业的畸形发展。《美人私房菜》因收视率过低被撤档,爆出行业通行的购买收视率的潜规则;《孤芳不自赏》别出心裁的“绿幕抠像”以及滥用替身和配音演员引发众怒。这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都是畸形母体催生出的怪胎。事实上,《美人私房菜》即便撕开了行业遮羞布,也不意味着自身优秀,相反,“烂剧”买不买收视率都无法改变其实质,被“腰斩”在情理之中。问题是,播出平台当初购剧时难道就没有察觉其不堪的艺术品质?想必还是唯古装I P、唯偶像明星是从,遭遇收视滑铁卢以后才“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地转嫁责任吧?

真人秀对明星的过度消费和高酬劳,是造成很多明星档期紧而无暇认真拍戏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季真人秀拍摄至少需要三个月左右,有的明星同时参加几个节目,演戏时很难认真琢磨剧情和人物。当然,真人秀的三大特征“人造情境”“自由表现时空”“全程真实记录”,也使明星绝无可能像在电视剧中那样滥用替身、后期抠像制作,必须全程参与,这真是一种讽刺。明星参与真人秀利大还是弊大?连锁反应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同样,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也从过去“心无旁骛”地为艺术而艺术,过度到资本时代的对得起投资,整个行业的混乱让“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诞生变得难上加难。资本的裹挟力量过于强大,即便是号称“业界良心”的侯鸿亮、孔笙团队,也有无奈之处。据报道,《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之所以节奏慢,原因是电视台抻剧,导演孔笙最初拍摄的12集播出时被剪成21集,电视剧“注水”现象是愈演愈烈。本质上,剧集长短因剧情而定,并非一概短好长不好,关键看剧情的叙事密度。《芈月传》81集不觉长,而《老九门》48集却让人不知所云。该剧几乎使用了全部的“注水”方法:八爷台词“复读机”般的重复,闪回反复使用相同镜头,没完没了的人物前史,配角戏份超过主角,画面时常停留在“刷颜值”,等等。69集的《麻雀》和55集的《青云志》,情节叙事密度都比较低,初始引人入胜的悬念最后变得无关紧要。有的剧目每集开头加5~10分钟的前情,导致重复剧情过多,44集的《解密》即是如此,湖南卫视惯用此法。有的则删减剧情缩短每集时长,以便准时播出热门综艺,即便是《好先生》也难逃“剪刀手”厄运,造成很多细节衔接不上,此类情况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比较常见。视频网站购买版权的,则可以提供未删减剧版,这也是让很多人弃电视端导致收视率流失的客观原因之一。电视剧投资成本的水涨船高、电视台购剧成本的日益攀升、软性广告植入的“硬着陆”等,让制作和播出的各环节达成谋取私利的默契。

《雍正王朝》《亮剑》在2016年非黄金时段无删减的重播,获得观众一致好评。经典老剧在历史观和价值观上皆阳刚正向,弘毅启智的主题,正剧的叙事模式,还原历史质感的化妆、服装、道具和老演员精湛的演技,安抚了观众对年度创作剧目的失望情绪。老剧复播有填补内容不足和时事需要等多方面原因,但观众复看老剧的怀旧心理,实际是对当下现实的抗拒。经久耐看的经典电视剧,无一不是把民众和国家最关切的话题呈现出来,也无一不引人深思,引发共鸣。

中国影视产业的工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行业中已不乏走在前列的成功者。当下气势如虹的侯鸿亮、孔笙团队曾在“山影”打造了众多有影响力的电视剧,后于2011年成立了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午阳光”),但仍与“山影”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制作了《战长沙》《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琅琊榜》《伪装者》《他来了,请闭眼》等剧。2016年的《如果蜗牛有爱情》《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就是由“正午阳光”制作,“正午阳光”也成为“精品剧”的品牌标签。其选择I P的独到眼光和二度创作能力,可谓“化腐朽为神奇”,让剧评人由衷折服:“正午阳光真是默默地干着买二三流I P、做一流电视剧的勾当啊”,“一流I P也可能是赔钱货,二三流I P也可以成就爆款发大财。怎么做、谁来做将成为一部I P作品成败的关键,电视剧的成败又回到真正的创作者手中,不要以为二次创作就不是创作,很多时候它甚至比第一次创作(原著I P)更重要”。[7]无独有偶,专栏作家韩浩月也说:“国产电视剧这两年普遍质量不高,所以,但凡尊重创作,有点职业态度的从业者,拿出基本合格的作品,都会得到超乎其真实质量的好评。同理,《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其实并没有一些粉丝们神话的那么好,但也能算得上一部合格的工业化生产的作品。”[8]他认为,电视剧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大量专业人才“致力于创作经典而不是生产一次性消费品”[8]。而动辄上亿的资本交给缺乏“正剧思维”的港台导演显然已被市场验证为行不通,且艺术品质无法保证,剧本和导演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文化鸿沟。

多元文化共存的当下,无论是主旋律、小情怀,还是以“二次元”和无伤大雅的“污文化”为代表的亚文化趣味,都成为从不同侧面展示中国社会的“浮世绘”。电视剧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溢出艺术文本的多元拓展,所承载的不仅只是审美、教育功能,也承载着大众的社交、体验、游戏的娱乐需求。那么,电视剧需要怎样的娱乐美学?毫无疑问,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仍是行业艺术实践的准则,雅俗共赏、寓教于乐、老少咸宜、官民同乐、各美其美则是较为理想的大众文化传播效果。

[1]30个省13.14亿人∣2016有线数字电视仍居家庭收视主导[E B/O L].(2017-01-04)[2017-03-26].http://www.m edia-plus.c n/p/ne w s/ arti c le/se c/8a2c5c5258d8560b0159675878612d f9?date=2017-01-04.

[2]盖源源.慈文传媒:2016年网络剧盈利能力将超越传统电视剧[E B/O L].(2016-06-08)[2017-03-26].http://www.nbd.c o m.c n/artic les/2016-06-08/1011577.ht m l.

[3]CNN I C: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娱乐篇(九)[E B/O L].(2017-01-22)[2017-03-26].http://www.199it. c o m/ar c hi v es/560194.ht m l.

[4]2016:美国电视剧怀旧年[N].参考消息,2016-12-29(12).

[5]爆款电视剧有啥“套路”?几条总结爆款诞生规律[E B/O L].(2017-01-22)[2017-03-26].http://m ini.eastday.c o m/a/17012210174 8415-2.ht m l.

[6]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7]小麦.《欢乐颂》买三流I P制作成一流电视剧[N].新京报,2016-04-28(C02).

[8]韩浩月.《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资本对大I P的一次正确消费[N].新京报,2016-12-28(C02).

(责任编辑、校对:关绮薇)

TheExistentialContextand Aesthetic FeaturesofTVSeriesin 2016

Xu Jing

The developmentofChinese TV series in 2016 features variety in themes.Nowadays,the aesthetic concep tion of Chinese TV aud ience is jointly influenced by overseas TV series,internetd ramas as wellas trad itional TV series.Ow ing to the d ifferentiated p roduction in accordance w ith the audience-d ivision trend,the artistic cultivation of the crew,and the bonus of state policies,there are good p rospects for trad itional TV series and internetd ramas.The themes of realistic TV series,though innovative to some extent,shed lighton the lack in creativity on the p layw rights'part.Trendy d ramas and IP d ramas,though crudelymade,are popular for theirstrong cast,which is nota new phenomenon of the industry and needed to be solved.

TVSeries,Aud ience-division,Aesthetic Features,ExistentialContext,Reflection

J905%

A

1003-3653(2017)04-0110-13

10.13574/j.cnki.artsexp.2017.04.014

2017-04-05

许婧(1969~),女,回族,山东泰安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电视艺术史、中国电视剧。

中国艺术研究院指定课题“2016年度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