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柱前衍生法测定茶叶中L-茶氨酸的含量

2017-09-16何沃权莫永川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氨酸硝基色谱法

□ 何沃权 莫永川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柱前衍生法测定茶叶中L-茶氨酸的含量

□ 何沃权 莫永川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研究了柱前衍生测定茶叶中L-茶氨酸含量的方法。茶叶中的L-茶氨酸用热水提取后,经2,4-二硝基氟苯衍生后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柱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 ︰磷酸盐溶液(pH=6.5)=15︰85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 ℃;进样:5 μL。本方法检出限4 mg/kg,在1.0~50.0 μg/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衍生后的样品室温25 ℃放置6天内稳定,重现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0.16%(n=6),回收率为96.4%~102.2%。本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准确地测定茶叶中L-茶氨酸的含量。

L-茶氨酸;柱前衍生;2,4-二硝基氟苯;高效液相色谱法

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非蛋白氨基酸,占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的50%左右,约占茶叶干重的1%~2%[1]。由于茶原料、加工、制作方法的不同,茶氨酸在各类茶叶中含量有较大差异[2]。茶氨酸作为茶叶特有的化学成分之一,在提神、镇静、降血压、抗癌和减肥等方面都起到了有效的作用[3-6]。茶叶中的茶氨酸主要有L-茶氨酸和D-茶氨酸两种形式,而D-茶氨酸在茶叶中的茶氨酸占比很小[7],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国标中茶氨酸一般指L-茶氨酸[8],所以本方法重点考查茶叶中的L-茶氨酸。目前,测定茶氨酸的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快速、准确的测定茶氨酸,是作为茶氨酸测定的常用分析方法,由于大多数氨基酸无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为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分离选择性,通常将氨基酸衍生。目前,主要有邻苯二甲醛(OPA)衍生法,刘小力[9]就有详细研究;还有以异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以紫外检测分析。1996年,郭升平老师对茶叶中的茶氨酸进行详细的研究[10]。由于OPA衍生法的衍生反应快,衍生物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上机测定才能得到准确结果,对操作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异氰酸苯酯(PITC)衍生法,衍生化后形成的副产物较多,需要系统处理以避免干扰[11]。因此,本文以2,4-二硝基氟苯作为柱前衍生试剂,以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紫外作为检测器,对L-茶氨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明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适合茶叶中茶氨基酸的测定。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DAD检测器;恒温振荡水槽(精宏);CP225D 电子天平(Sartorius);移液器(Finnpipette):100~1 000 μL。

1.2 试剂

2,4-二硝基氟苯(山东西亚化工);碳酸氢钠(广州化学试剂);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磷酸(广东化学试剂);乙腈(默克 色谱级)。

1.3 试剂的配制

1%的2,4-二硝基氟苯溶液:取1 g 2,4-二硝基氟苯,加入100 mL乙腈溶解。0.5 mol/L碳酸氢钠溶液:取4.2 g碳酸氢钠,加入100 mL水溶解。10%氢氧化钠溶液:取10 g氢氧化钠,加入100 mL水溶解。pH=7.0磷酸盐溶液:取3.4 g磷酸二氢钾,用水900 mL溶解,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7.0后,加水定容至1 000 mL。

1.4 标准品

L-茶氨酸:纯度99%安谱。

1.5 标准溶液配制

L-茶氨酸标准储备液(2.000 mg/ mL):准确称取L-茶氨酸标准品0.02 g(精确到0.01 m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 mL。

L-茶氨酸标准中间液(100 μg/ mL):准确移取L-茶氨酸标准储备液500 μL置1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即得。

标准曲线溶液配制。准确吸取L-茶氨酸标准储备液250 μL、100 μL,L-茶氨酸标准中间液1 000、500、200、100 μL和0 μL于不同的10 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 mL 0.5 mol/L碳酸氢钠溶液、1 mL1%的2,4-二硝基氟苯溶液,密封好,混匀,至60 ℃热水中衍生1 h,取出,放冷,用pH=7.0磷酸盐溶液定容,过滤,即得标曲浓度0、1.0、2.0、5.0、10.0、20.0 μg/mL和50.0 μg/mL。

1.6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C18柱(4.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25 mmol磷酸盐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pH=6.5)=15︰85;梯度洗脱:0~10 min; A:15%→20% B:85%→80%;10~20 min A:20%→30% B:80%→70%; %;20~30 min A:30%→60% B:70%→40%;30~30.5 min A:60%→15% B:40%→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 ℃;进样量:5 μL。

1.7 样品制备

1.7.1 样品提取

准确称取研细均匀的样品0.5 g,准确加入100 mL水,在80 ℃恒温振荡水槽中振荡提取45 min,冷却,过滤,滤液待用。

1.7.2 样品衍生

准确吸取样品滤液1 mL于10 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 mL 0.5 mol/ L碳酸氢钠溶液、1 mL1%的2,4-二硝基氟苯溶液,密封好,混匀,至60℃热水中衍生1 h,取出,放冷,用pH=7.0磷酸盐溶液定容,过滤,上机。

2 结果与讨论

2.1 L-茶氨酸的定性和定量

本文考察了有机绿茶、毛尖、普洱茶、红茶几种不同成品茶叶的含量,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茶叶含茶氨酸是不一样的,其中绿茶含量最高,红茶次之,普洱茶含L-茶氨酸最少。

图1、图2是标准品图和样品图,可以看出分离效果符合要求。

2.2 L-茶氨酸衍生条件实验

由于绿茶含茶氨酸较高,所以选择有机绿茶作为本方法学验证的茶叶。取同一个样品提取液,考察衍生时间比较(见表2)和温度比较(见表3),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样品在衍生时间60 min和衍生温度60 ℃时,基本衍生完成。

2.3 流动相pH条件实验

本方法考察了流动相磷酸盐的pH值在4.5、6.5、7.0情况下对L-茶氨酸出峰的影响。可以发现,pH=4.5时,L-茶氨酸出峰较晚,而且与衍生剂的峰分离不是很完全,会受其干扰;pH=6.5、pH=7.0时,L-茶氨酸出峰越快,而且与衍生剂的峰、杂质峰分离的比较好,同时为了保护色谱柱,选择pH=6.5作为本方法流动相。

2.4 样品衍生化后的稳定性考察实验

取经衍生化后的样品,在室温25℃下,考察其稳定性(见表4),可以看出衍生化后的样品至少可以保存6天,相对标准偏差RSD=0.36%。

2.5 L-茶氨酸的标准曲线、检出限实验

将已经衍生后的标准曲线溶液进样,用外标法定量分析,峰面积(y)与浓度(x)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y=216.485 23x+15.971 36

r=0.999 96

以样品检出的最低浓度的3倍标准偏差作为检出限,得检出限为4 mg/kg。

2.6 样品的重复性实验和加标实验

取同一样品6份,按方法进行衍生上机后,得到L-茶氨酸的平均含量为1.31%,RSD=0.16%(见表5)。取样后加入一定量的标液,按方法处理、上机,得到回收率:96.4%~102.2%(见表6)。

2.7 L-茶氨酸的耐用性实验

考察了样品在流动相流速和柱温发生改变时对L-茶氨酸测定的影响。适当调整流动相的流速为0.8、1.2 mL/ min和柱温变为25、45℃时,杂质与目标峰都能很好的分离,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大。

表1 各种成品茶叶的含量表

图1 标准品图

图2 有机绿茶样品图

表2 衍生时间比较表

表3 衍生温度比较表

表4 稳定性考察表

表5 重复性实验表

表6 加标回收实验表

柱前衍生法对茶叶中L-茶氨酸的检测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适用于不同茶叶中茶氨基酸的测定。

[1]陈宗 .茶小绿叶蝉危害后芽梢的特殊香气组分有了进一步研究[J].中国茶叶,1998(4):27.

[2]杜荣茂,詹太华.茶氨酸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3(2):11-13.

[3]吕毅,郭 飞,倪捷儿,等.茶氨酸的生理作用及合成[J].茶叶科学,2003(1):1-5.

[4]Kakuda T, Yanase H, Utsunomiya K,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gammaglutamylethylamide (theanine) on ischemic delayed neuronal death in gerbils[J].Neuroscience Letters, 2000(3):189-192.

[5]张莹,杜晓,王孝仕.茶叶中茶氨酸研究进展及利用前景[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1):170-174.

[6]Nozawa A, Umezawa K, Kobayashi K, et al. Theanine,a major flavorous amino acid in green tea leaves inhibits glutamate einduced neurotoxicity on cultured ratceerebral cortical neurons[J].Soc Neurosci Abstr,1998(24):382-386.

[7]徐茂.绿茶、普洱茶及乌龙茶中茶氨酸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23193-2008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9]刘小力,李想.茶叶中茶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J].食品科学,2009(14):281-284.

[10]郭升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茶氨酸的研究[J].色谱,1996(6):464-465.

[11]沈佐君,孙曾培.一种新的氨基酸测定衍生化方法[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8(4):75-80.

猜你喜欢

氨酸硝基色谱法
蒜氨酸抗菌机制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硝基胍烘干设备及工艺研究
高塔硝基肥,科技下乡助农丰收
高羊毛氨酸硒提高猪肌肉中硒沉积
九硝基三联苯炸药的合成及表征
蒜氨酸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析紫脲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油中的DPA和DHA
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构筑的钴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