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7-09-15杨祖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新媒体时代

杨祖义

【摘要】在科技环境不断发展推进的当前,互联网、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重日趋提升,传统信息载体的职能逐渐削弱,新媒体时代已经逐步构成。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改革与挑战,如何将新时代的冲击转化为优化改革的有利条件,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048-02

一、前言

新媒体作为当前科技发展形势下的新型传播方式,主要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数字技术为载体,在传播效率、传播渠道等方面均与传统媒介有着明显区别。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根本需求。为使新媒体技术能够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笔者特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针对如何利用新媒體技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总结如下。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1.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

从新媒体技术特有的优势来看,其资源涵盖丰富,覆盖面较广,且信息渠道较广,信息容量较大,不同信息之间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与相容性[1]。基于上述优势,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新媒体技术时,不仅能够有效实现教学信息的即时传播,使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及时的优化与革新,同时也利用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使教育文化背景的限制得以突破,在一定程度开拓了教学资源的渠道。在各类即时信息资源不断滚动更新的情况下,高校在新型教学体系的建立上也可获得更为多样的数据支持,对于开放性课堂的创设、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融合均能够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样性

当前社会环境下,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媒介,利用其交互性、生动性及海量性等特征,形成了人们工作、交流、学习中的一大重要平台,也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一大全新载体[2]。鉴于新媒体技术表现手段丰富多样的特征,近年来,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层出不穷,人们接收各类信息的渠道日益广阔,这一形势无疑为教育工作的推进带来了全新的契机。除此之外,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的信息往往不呈单一化状态,完成信息传播操作的对象同时也可作为信息接收对象,互动关系能够呈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状态,在极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交流的局限性。基于上述影响,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便能够通过即时的交流与互动来实现接收信息多样性的提升,避免因知识传递渠道单一而形成桎梏,可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进行沿用与创新。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从新媒体手段的实际特点来看,其功能往往相对多样化,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功能集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官体验,在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提高内容丰富性的重要作用[3]。对于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产物而言,所承载的巨大信息量仅仅是其在教育工作方面优势的其中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兴手段在应用过程中,通常不受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限制,在应用上更为灵活,可在较大程度上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及多样性。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参与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为受教育者,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合理教学手段提高教育对象的参与性,是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基于多媒体手段的交互性特征,一方面能够使教育对象获得更为广阔的自由表达平台,另一方面也便于教育者结合实际情况及受众需要来予以反馈或改革,通过平等、和谐的交流渠道来促使教育对象的参与性得到根本提升[4]。例如,学生可通过校内网、微博等途径与他人共同交流学习资源、思想感悟,或可提出对于教育体系、教学模式的见解与建议,对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冲击

1.思想政治教育导向面临新的挑战

在新媒体信息覆盖面大、开放性强的影响下,虽极大提高教育平台的自由性与开放性,但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出现了一定分岔,从而形成新的挑战。由于新媒体手段面向所有个体及社会组织开放,人们可以就自身观点及获取到的信息进行表述,这便形成多种观念不一的价值体系,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正确价值导向的设立带来严峻的挑战。新媒体时代下开放的信息平台往往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允许多种不同观念、不同价值观的同时存在,这便使思想政治的主导价值观在大环境下受到一定削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形成了一定冲突。由此可见,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还需从根源上处理好大环境下多元化价值观与正确教育导向之间的关系,以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挑战。

2.信息环境复杂,信息来源优劣难以鉴别

大学生作为一个与新时代充分接轨的群体,通过各类社交平台汲取新信息的空间相对较大,这也为信息渠道的筛查带来了较大难度。例如,当前新媒体的影响力正处于逐步扩大状态,人们从中获得了更大的个人展示空间,但由于传播个体的增多,无法针对信息的良劣进行合理过滤与把控,导致一些腐朽、落后甚至反动思想随之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学生的试听,不利于正确价值导向的树立。在信息环境复杂的前提下,信息来源的优劣也随之难以辨别,有可能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3.新型消息传播载体逐步削弱传统教育模式

上文提到,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个体都可能成为信息传播源头或载体,即为“无屏障性”。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人际交往及个人意志表达上,新媒体手段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之一,在自主性与开放性结合的前提性,不可控性也随着衍生。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相对有限,学生人群往往更倾向于接收新鲜事物,因此,在传统教育与新媒体信息相冲突的情况下,便容易导致传统教育影响受到推翻等现象的出现。

四、新媒体时代下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路径

1.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从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目标来看,其往往更注重于人格思想、价值体系的正确构建,而通过与新媒体手段的相融合,可将教育目标提升为育人空间的拓展、教育手段的创新及教育环境的优化。基于新媒体手段的现有优势,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通过单向传播形式向双向互动形式的转化,来实现课堂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同时也可打破教学时间、空间的局限,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新媒体时代下的教学模式,通常以学生主动吸收学习信息为主,摒弃了以往被动式吸收的模式,能够以有效完成由被动向主动转换的过程。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推荐学生关注“共青团中央”等微博,來推动高校与政治之间的紧密结合,在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的同时,也可使新媒体手段与教育工作呈现进一步融合状态。

2.深入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创建开放性沟通平台

新媒体平台所特有的开放性与及时性是当代学生实际需求相符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从这一特征出发,通过开放性沟通平台的创建,进一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可通过注册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微博及微信公众号平台,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交流,同时还可通过每日推送相关文章,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建立正确价值观的效果,也可使学生在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个人价值所在。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为避免流程化现象的出现,在应用互动平台的过程中,既不可过分限制学生发言主题,也不可完全不加把控,防止互动平台失去原有的教育意义。

3.将媒介素养教育与传统教学形式相结合,反被动为主动

为防止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对学生素养构成负性影响,教师可考虑通过转被动为主动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从源头上针对不良信息进行把控,以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积极影响受到削弱。例如,可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或课程,对学生的媒介辨别意识、批判意识进行培养树立,使学生能够准确分辨各类信息源的优劣,这也是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中必须注入的新鲜血液。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学生可从中掌握大量信息辨别策略与途径,在能够自行分辨新媒体信息良劣的前提下,对于传统教学形式的抵触感也将大大降低,使新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一条良性的生态链,也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呈更为健康的积极状态。

4.建立新型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

从高校的具体职能来看,具体目的在于保证教育体系对于学生的教育导向作用,因此,如何维护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职能,便成为新媒体时代所应重点考虑的一项重要教学问题。寓教于乐是所有教学工作者共同追求的一个教育目标,而大环境下新媒体手段的蓬勃发展,便是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契机。教师可通过新型文化的体系的建立,来采取形式多样化的媒介手段来展开教学工作。例如,高校可通过在校教学、教学课件发放的形式,来突破传统课堂对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介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既有助于主导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巩固,也能够使新媒体手段进一步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体现了高校学习模式的多样化。在新型文化体系影响下,“教育即生长”理念可得到有效凸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有着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教学体系、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变迁都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因此,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改革,便应当充分审时度势,化挑战为机遇,积极融入新媒体时代的趋势,并从中挖掘有利于教育工作推进的条件,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宋明江,杨正强,胡守敏.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6(08):213-216.

[2]祁鸣,倪颖,夏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新媒体思政,2016(01):55-56.

[3]韩晓峰,张天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东北师大学报,2015(06):219-222.

[4]张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18(05):119-122.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新媒体时代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途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