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文本 体会感情

2017-09-15孔伟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文本

孔伟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用情真意切来撑起语文的一片朗朗晴空。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文本;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

一、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教学时要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多种形式地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走进当时的情景,在读中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再者,朗读形式多种多样,如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我们还应根据不同文化与风格交替使用,达到“美读”的目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再现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并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中受到教育。

如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一段,就可以设计四个层次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首先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学生感悟漫长时间背后父亲救助儿子的艰难;接着又让学生从“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这些刻画父亲的外貌、衣着的词语中,感受父亲的辛苦与疲劳;然后,联系上下文中警察、消防队长的话及课文题目中的“中”字,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父亲处境的危险;最后,则联系前文看旁观者眼中“失常”的父亲,从精神层面,让学生认识到父亲绝望中的无助、绝望中的坚强,从而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与无私。正是这种多层次的,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出言中情,悟出言中意,让父亲的形象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中,实现了文本情与学生情的共振。

二、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感情

语文课不仅仅是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考及表达方式。教学时,当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文本中心时,我们就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唤醒学生对文本的透彻理解、情感价值观的准确把握。

以《钓鱼的启示》为例,在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一句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领会钓鱼对作者的启发,进而联系上文,重新认识当初的得与失,并提问:如果当时得到了鲈鱼,那就会失去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思考,领悟。在加深学生理解和体验基础上,再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诱惑人的大鲈鱼”,又是怎么做的呢?将学生的思考引向生活,这样既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課文,又让学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中得到心灵净化,获得道德情感的熏陶。

因此,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生活,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文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品词析句,体会感情

语言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语言文字去品析、鉴赏,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日常教学时,我们离不开对字、词、句、段的深入开掘。如教学《草船借箭》这课,感悟诸葛亮人物的形象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展开,在理解“神机妙算”的基础上,进而追问: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神机妙算”?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从“诸葛亮知天气,知地理,知人心”三个方面,感受人物的鲜物形象。

回顾观摩名家的课例,不难发现,每节课的精彩之处都离不开,名师对语言文字的细细推敲,反复咀嚼品味。如《一夜的工作》,王崧舟老师致力于语言文字的推敲,抓住“极其简单”引导学生在思考、对比想象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与无私。

四、借助想象,体会感情

想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干瘪的语言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让学生在想象中丰富情感体验,进而与文本产生情感共振。细读每篇文章,你会发现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让我们放飞想象,加深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对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读后往往会感到意犹未尽,此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情节发展趋势,张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完《窗前的气球》一课后,让学生想象“科里亚望着窗外那逗人的小脸,会说什么?”并写几句最能表达科里心情的话。这时孩子们就会将自己的理解倾注笔端,对人物的内心的理解也会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可见,适时的想象、续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内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转换角色,体会感情

在结束文本学习时,适时转换角色,引领学生回顾观照整个文本,倾吐阅读文本后与文本的对话,亦是对文本的又一次深入研读。

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在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努力下,小钱终于得救了,相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大家,而每个人的内心肯定都有许多话要说。那么,假如你就是小钱,同桌是台湾青年,一年后的一天,你们终于相见了,你们彼此会说些什么?转换角色,看是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实际上则是学生对文本内涵把握的进一步延伸,使学生成为文本的主人公,想人物之所想,言人物之所想,同文本中的角色一起呼吸,思考,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变小的同时,对血脉亲情的理解则更加深刻。

总之,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要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在授课之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精心进行教学预设,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趣味盎然。

(编辑:张晓婧)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