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隔代教养对婴儿早期教育的影响

2017-09-15唐燕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隔代祖辈教养

【摘要】作为农村婴儿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隔代教养在我国较为普遍,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关键影响。研究立足于我国农村隔代教养的现实情况,分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更新祖辈观念、加大早教投入和促进代与代之间相互交流的建议。以希为今后深入研究农村隔代教养提供参考,推进婴儿早期教育发展。

【关键词】农村;早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一、隔代教养现状分析

(一)亲子教养缺失

嬰儿的人格发展与亲子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0—3岁是个体发展人格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婴儿需要取得信任感,战胜胆怯,然后随着年龄的成长逐渐获取独立感,打消疑虑。在这个时期里,抚养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通过良好的沟通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的人格,如果抚养者没有处理好亲子关系,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抚养者并不重视与孩子的交流。孩子处于婴儿阶段时,抚养者往往会尽可能创造机会与孩子进行交流,然而,当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后,大部分抚养者不再喜欢与孩子进行过多的交流,会对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交流需求表示明确的拒绝。比如抚养者在专心做某件事情时,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抚养者往往会置之不理,甚至采用责备、怒吼等方式应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抚养者并没有认可自己在家庭教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农村隔代教养过程中,亲子教养的缺失更加严重,甚至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二)功利性表现突出

隔代教养过程中,祖辈教养人对孙辈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期待,有40%的祖辈教养人希望孙辈有较为稳定的职业,比如教师、公务员、律师等,他们认为这些工作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化;还有30%的祖辈教养人并不在乎孙辈从事什么职业,他们更在乎孙辈能够挣多少钱。从具体的调查数据来看,祖辈教养人对孙辈的职业有着很高的期待,功利性较强,这个问题在农村隔代教养中更加明显。这样的理念在早期教养中,则表现为要求婴儿早早说话、走路、背诗等。

二、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观念影响

大部分的祖辈教养人文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隔代教养的质量。在隔代教养展开的过程中,祖辈教养人与婴儿联系紧密,因此,婴儿的健康成长直接受到祖辈教养人文化水平的影响。文化水平高的祖辈教养人通常会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养,而文化水平较低的祖辈教养人选择的教养方式较为传统保守。另外,文化水平低的祖辈教养人思想较为传统,排斥新鲜事物,喜欢一味地将自己传统守旧的思维模式传递给成长过程中的孙辈们,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人格发展。

(二)社会资源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开始关注我国的学前教育,并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做出重要的贡献。从实际情况来看,学者针对4—7岁的学前教育展开了较多的研究,但针对0—3岁教育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教育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我国0—3岁的教育发展较为缓慢。然而,0—3岁教育资源的缺乏也给我国的隔代教养带来较多的挑战。

(三)隔代认知原因

农村婴儿家庭教养过程中,祖辈文化水平较低,本身对家庭早期教育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对待孩子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方法,完全不能将日常教育与生活照料进行紧密融合,有时候,祖辈甚至会使用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方法干预孩子们的自然成长。比如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婴儿早期教育发展建议

(一)更新祖辈观念

一般情况下,祖辈教养人更加溺爱孙辈。比如当孩子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大部分祖辈教养人并不会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想尽办法满足孙辈的需求,从而导致孙辈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促进孙辈们的健康发展,祖辈教养人必须积极转变教育观念,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教养孙辈。当孙辈犯错时,祖辈教养人应该正确教养,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孙辈修正自己的行为。如为了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在教育隔代孙辈时,不能太过于溺爱,这就要求祖辈也应该经常阅读相关的育儿书籍,通过“事前事后统一”“用事实说话”“让孩子自主表达”“优化幼儿想象力”等新教育理念,为孩子建立起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孩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才,而非家长眼中的人才。尤其是农村隔代教养过程中,祖辈教养人对孙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祖辈教养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养思路,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推动孩子们的综合发展。

另外,祖辈教养人应该积极关注孙辈的心理状况。现实生活中,祖辈教养人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发展,却忽视了必要的心理教育。作为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0—3岁的心理教育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婴儿独立人格的形成。因此,祖辈教养人应该重视孙辈们的心理教育,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二)加大早教投入

从国外成功的教育案例来看,要想推动早期教育的稳定发展,政府必须给予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早期教育方面的投入较少,农村地区的早期教育资源尤其匮乏。因此,要想给农村地区的婴儿家庭提供较为科学的指导和服务,政府必须加大农村早期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

完善的教育立法是保障国家教育政策顺利落地实施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推动我国早期教育顺利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有效解决我国早期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可以运用法律手段明确划分相关部门的职责,从而为农村婴儿家庭教养质量的顺利提升奠定政策基础。

(三)促进代与代之间相互交流

祖辈教养人和父母教养人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不同,因此,文化水平、社会阅历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两代人在婴儿教养的问题上存在着较多分歧,有时双方甚至会发生矛盾。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教养人往往会严厉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给予一定的惩罚,而祖辈教养人会在这个时候选择保护孩子,帮助孩子反抗父母的教育,进一步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并且损坏了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让孩子更加肆无忌惮,逐渐养成较多的坏习惯,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祖辈教养人和父母教养人应该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达成共识,共同运用科学的手段教育孩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endprint

首先,立足于双方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祖辈教养人时间充足,生活阅历较多,有一定的家庭教育经验,父母教养人思维创新,掌握较多的科学知识。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動家庭教育的稳定发展,祖辈教养人与父母教养人必须齐心协力,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祖辈教养人和父母教养人应该进行明确的分工。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应该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然后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孩子的综合教育。另外,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应该担负主要的责任,祖辈教养人更多的是配合父母展开教育,但不能过多地干预父母教养人的教育行为。

最后,祖辈教养人与父母教养人应该加强沟通,统一双方的教养方式。当教养方式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应该及时交流,双方意见统一后才能开始执行。当然,解决所有问题时都不能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质量,必须营造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较为普遍的现象,隔代教养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隔代教养在我国农村较为盛行,然而,由于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农村隔代教育存在着较多问题,比如亲子教养的缺失、教养功利性较强等,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而0—3岁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农村早期教育中隔代教养的质量和效率,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增加农村早期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指导,积极为农村隔代教养的健康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另外,作为隔代教养的关键人物,祖辈教养人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树立科学的教养观念,积极与父母教养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配合,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杨达,肖艳.浅析隔代教育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0).

[2]王逸君.小组工作方法在解决幼儿隔代教养问题中的应用研究——以苏州市S社区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4.

基金:本研究得到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四川省农村0—3岁婴儿家庭早期教养现状研究”(项目编号:SCLS14—009)资助。

作者简介:唐燕,女,1986年生,四川省广汉人,四川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学。

(编辑:郭恒)endprint

猜你喜欢

隔代祖辈教养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冲突对祖辈抑郁的影响:祖辈个人掌控感的中介作用与长辈价值感的调节效应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教养方程式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