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诗歌教学研究

2017-09-15吴珊珊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吴珊珊

【摘要】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是通过对瞬间的把握以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体验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更好地丰富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建构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底蕴。《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蕴含在其中的美感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学生阅读诗歌,可以探索诗歌的丰富内涵,感受其艺术魅力,从而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

【关键词】课程标准;诗歌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程标准下诗歌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诗歌教学的内涵

诗歌教学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有所体会,并在对诗歌积累整合基础上,去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对诗歌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在诗歌教学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二)诗歌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类型文本教学时,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于节奏和韵律。诗歌作品大多具有内涵多样性和模糊性,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针对诗歌体裁特点进行侧重教学。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进行特定的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与自身体验相联系。

(三)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

诗歌教学应该注重诗歌的熏陶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诗歌教学时,在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共同的基础目标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需要进行相应指导,使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形成个性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诗歌教学中不应该追求固定统一的答案,而是去鼓励学生积极、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诗歌体裁的作品创作。

二、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散文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同,并没有突出诗歌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诗歌时过分追求标准答案,使学生在阅读和鉴赏诗歌时,采用的阅读方法单一化和标准化,并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其次,教师对诗歌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是考试考什么,而不是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使语文人文性缺失,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审美和探究能力。最后,学生对诗歌学习兴趣不高,因为诗歌具有很强的跳跃性,理解难度大。诗歌的创作是外在事物形象与诗人内在情意的相互交融所创作出的特定意境,学生没有相应的经验理解诗歌意境时,所以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会产生回避心理。

(二)诗歌教学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足,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诗歌的重要性,并且教师在文本解读时采取了不合适的解读方式,也导致教学内容产生问题和偏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分依赖于考试要求和内容,也是导致诗歌教学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方面,由于诗歌的创作是外在事物形象与诗人内在情意的相互交融所创作出的特定意境,而对于高中生来说虽然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但相对于诗人来说也是较少的,所以很难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陌生感使学生对诗歌失去兴趣的同时产生回避的心理。

三、诗歌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师层面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诗歌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同时应注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发展相结合。高中诗歌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积累以及思维的发展,培养审美和探究能力。在诗歌教学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构建特定的情景,进行情景化教学,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于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和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在诗歌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批评、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对诗歌教学的规定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只有教师对诗歌教学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学校应开设与诗歌交流鉴赏相关的选修课程,充分利用师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为学生提供学习诗歌的条件。与此同时,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学情,编写相应的教材,在诗歌教材编写时应重在使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学校也可以开展诗歌散文朗诵会,举办诗歌创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诗歌的学习和创作中。

(三)学生层面

学生在学习诗歌时,自己可以先预习,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自身的创作心态,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在学习诗歌时要注重积累,自主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学习诗歌时要根据自身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在选择诗歌学习内容时,应选择积极向上,有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文本内容。在诗歌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要尊重其他同学的见解,在和同学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对诗歌要保持兴趣,勇于探索求新,追求思维、表达的创新。

(编辑:陈岑)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