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讨

2017-09-15李先锋

魅力中国 2017年24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使其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不仅为学生未来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各学科的重要保障。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较为枯燥,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大多是一些基础内容,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会使很多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进而丧失学习兴趣。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好恶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灵比较脆弱,特别是教师的言行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名教师,而爱屋及乌喜欢上老师所教授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为此,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语文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喜欢与信任,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给予每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下能够更加理解老师,爱戴老师。

其次,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于周遭的新鲜事物及娱乐性强的事物都极其感兴趣,因此教师在业余时间多与学生进行接触,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放下教师的权威与尊严,这样学生更加喜欢与教师亲近,从而能够敞开心扉,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再次,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任你描绘斑斓的色彩,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关爱。教师只有将爱的种子进行播撒,细心的浇灌,用心呵护,就一定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爱是最好的教育“一切的工作都是虚无的,除了爱”。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自然就会主动与其亲近,在情感上实现更好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自然而然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将自己的爱与包容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个孩子,使其都能够在教师的呵护下身心健康的成长。有人说,每一名孩子都是一粒花儿的种子,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爱心精心的呵护培育,等待花儿绽放。花开各有期,教师应坚信每朵花都会绽放,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只有教师给予学生最真挚的爱,学生才会回报以特别的爱与温暖。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使之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而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时刻吸引学生的眼球。

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应注重情境的美感与优化性,进而确保在此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全情投入,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氛围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及图片,将西沙群岛的美景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进而产生良好的视觉冲击,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

在进行氛围营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引领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根据文章的描述,进行视频图片的播放,使学生丰富置身于西沙群岛的美景之中,感受更真实的情境,更加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描述的美。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媒体课件的制作,将课文内容配以图片进行播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展播,这样不仅能够增添课堂的活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分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小学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置于生字词的默写及课文的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转变原有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将其转化为交流合作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认识到学生在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以及兴趣爱好等等方面存在的不同,避免一刀切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期结束后,进行生字词的默写,大多是分章节进行,学生对生字词的复习也是一个人为单位展开,这样的形式相对他们来说比较枯燥,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分组教学,并且以组为单位进行默写比赛,以默写生字词的数量来分胜负。只限定本学期所学字词,不必分章节。通过这样的分组教学形式,学生在合作中体会竞争的乐趣,即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消除了学生独自学习的疲劳感。最后由教师进行学生默写的总结,归纳每个小组出现的问题,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错误。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生字词进行分类,不必拘泥于章节。如,鼓励学生在生字生词中加入人称代词以及连词成句这样方便记忆,当然也有其他的标准,所有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的标准都值得鼓励。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个性特点的有效发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应用于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加有利于學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提升学习效率。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是语言能力及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及教学方法的应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丹.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小学时代. 2016(14)

[2]姜艳艳.小学语文小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方略谈[J].新课程.2015(22).

作者简介:李先锋(1971.5-),男,安徽六安人,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任职于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爱国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