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7-09-15徐家文
徐家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提升,同时教师们还在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的积极探索与丰富。在小学语言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还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使小学生在朗读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本文围绕对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式方法展开探讨与分析,使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言教学;朗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有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培养,其中的读不仅是指阅读能力,还有朗读方面的认知与培养。但尽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包含了朗读教学,却在实践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出朗读教学的实际效果,使其地位不高,成果也不明显,没有起到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价值作用。这里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朗读时间不充分,这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影响,朗读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明显的是,课堂时间内对朗读教学的学习十分有限,不仅课堂朗读的时间不足,而且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朗读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的朗读意识薄弱。其次,朗读内容比较单一,朗读教学应该安排多元化的组织活动,仅靠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不仅不能提升小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影响了语文的学习效率,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朗读训练都是由教师选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快速完成朗读教学环节,使其他学生的朗读学习需求被忽视,影响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最后,朗读评价过于呆板,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只有几种简单的方式:读得不错、读得很有感情等类似这样的模糊性评价,而没有具体对语音、语调、情感运用等方面进行客观综合性评价,不仅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也使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与自信心受到损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扩充朗读学习时间
朗读教学得到有效提升的办法,首先需要教师提升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让朗读教学从观念上得到改变与提升。其次不仅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内容的安排,还应积极地扩充朗读教学时间,而且课后也可以进行朗读活动的组织与朗读任务的布置。例如在学习《父亲的菜园》时,就可以先进行课后预习,通过布置朗读任务,使学生在熟读内容后带有感情色彩地朗读,再通过趣味性的课堂朗读教学,使学生的朗读效果得到提升。在这一朗读教学过程中,从课上课下进行充沛的阅读时間安排,不仅使学生明确了朗读学习任务,还使学生的朗读效果得到有效检验。如果时间足够充分,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增强朗读时的情感体会。
(二)多元化朗读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朗读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不仅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朗读乐趣,还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朗读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融入朗读学习中去,取得良好的朗读教学效果。例如表演朗读法,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示范,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小儿垂钓》的讲解中,就可以一边利用情境教学法,一边为学生进行角色安排,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朗读,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由此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优化朗读评价方式
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朗读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作用。不仅要重视朗读评价的有效实施,还应充分利用语言艺术进行激励性评价,即使是朗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也应对其进行足够关注的评价,不仅要传递出客观评价的真实,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个体的重视,使其能成为朗读的积极参与者。简单地讲,可以对语速过快的学生进行这样的评价:你读得很好,只是语速有点快,说明你的基础知识很扎实,但要注意语速的控制。如此带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不仅鼓励学生朗读,更能使其朗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由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增强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多种形式、内容的朗读训练活动的积极开展,创设朗读环境与氛围,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感。
参考文献
[1]胡洁.做好口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读与写,2015(9).
[2]李良娟.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1).
[3]胡梦娇.试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2(11).
[4]王金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好家长,2014(12).
[5]聂媛媛,刘丽芳.关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开发与引导方法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5(3).
(编辑:李艳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