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017-09-15赵玉峰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赵玉峰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教程改革的不断研究和积极推行,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已不仅仅重视语文知识的教育,也要利用课程改革正确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学习在高考中占据了重要比例,相比其他学科,它具有特别的思维方式。本文将根据对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的分析,深入研究高中语文如何对学生的思维力进行启发,改善教育方法,增加学习内容,为学生语文思维力的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下,社会对新时代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在教育事业中体现出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即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更大程度的改变。在高中教育中,语文教学会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力,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对考试知识的学习,也锻炼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力。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也辅助了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的学习。学生的培养脱离不了老师的引导,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变革,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课程,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语文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推理力、判断力、探究力等。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不只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改革需要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摒弃老旧的教育方法,实施新的培育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现实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思维的问题,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还没有成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具体化。因此,许多老师在突如其来的种种改革下,突然觉得不知所措,他们只能按部就班实施新的教育计划。高中语文具有一定的特性,教师只是死板地灌输知识,难以取得教育的成功。有的老师在教育中虽然采用了文学探究式欣赏,但是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导致学生思维能力难以提升。

二、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特点

(一)广泛性

人的思维无穷无尽,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会出现,各种智慧层出不穷。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中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实际上,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思维间的相互碰撞。而这种思维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但它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它有它的特点。在语文这个学科中,涉及的范畴也是很广泛的,生活、居家、教育、想法、财经等都会应用到语文的知识。学习《三国》《红楼梦》,学生会看到人性美、经济盛衰、人才使用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学生思维的体现。因此,在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是广泛性的,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规范思维、发散思维、拓展思维,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渗透性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学到的东西就会印在学生的脑袋中,为学生在以后遇到问题进行思考时提供了素材,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在高中语文课堂,语文学习主要是对国内外一些优文名著进行分析,使学生自主进行琢磨和研究。老师要运用渗透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感受文章、知识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三)交流性

沟通是语文思维的最大特性,而这种交流课通过言语谈话和文字书写进行完成。很好的沟通能使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得到进步,而语文知识在不停沟通中也能极大激起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探究和找出问题所在。老师在沟通交流时,启发学生拓展想象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思维在想象中翱翔,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和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

三、課堂上培养学生思维力的策略

(一)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也是语文老师经常运用的方式。比如在学《项羽本纪》时,可在疏通文义、划分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两出舞台戏。可选择“少年言志”“霸王别姬”“东城之战”这几个小故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特别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来体会。“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怎样表演才能表现其威猛?“此天之亡我”,该如何说才能体现其刚愎自用、感情用事、拒绝良言,以致失败而终不醒悟的特征?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播放示范朗读,然后学生跟读,再指定学生有感情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远大理想、高远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教师亦可根据演讲词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文本的优美词句、巧妙修辞,强化感召力,营造现场感。

老师利用自己对教材的深刻剖析,在教育中建立一种合适的教学情境,学生则利用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建立好的情境中分析问题,以此方式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完全展现了学生主动摄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则利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高中语文课上,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得到提升。不同于过去,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本身对学习的讨论和分析的能力。传统模式则看重的是老师的“教”,使学生学习很被动,只能一味接受知识,不能合理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但现在的小组合作大多流于形式,并非真讨论、真合作。有的小组成员默默无语,有的各自为政,无统一性,有的则在小组中甘当“倾听者”,这样的小组交流怎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我们要杜绝假合作,还学生真小组、真交流。教师首先应明确任务、分工,小组中应有负责人、主持人、记录人、奖励人等,让小组成员各尽其职。然后,让小组对问题进行追问或分解。讨论问题时,让每组成员自我提问,然后对问题进行分解或追问。比如《渔父》中“渔父”的形象有何作用?让学生学会分解。文中还有主要人 物——屈原,他是什么形象?渔父和他是什么关系?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就不难理解渔父形象的作用了。再次,教师要监控。教师应作为学生的一员到小组进行指导。在小组交流中如果其他成员不会追问或分解问题,教师应向大家展示如何追问。如果组长无法组织,对好的见解没有准确的评价,教师作为组织者来带动学生,演示怎样评价他人或与他人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向集体呈现个体学习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每位组员应能参与其中,训练自己的学习品质。只有真讨论的小组学习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做好本身对学生的指引,学生的自身素质不一样,语文的思维方式不同,对一件事情会提出不同见解。老师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思维,尊重、鼓励学生创新,引导他们多方面思维。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规范思维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创新的见解。比如《渔父》中可以设计个性化问题:如何看待渔父、屈原的思想?这一问题在理解渔父和屈原思想的基础上可以联系到当下来谈。这一问题将课堂所学延伸到生活实际中,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达到更高层次——应用,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深度理解文本,引起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与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判断的能力,直面人生,正视生活中的苦乐顺逆,这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个性,不是让学生由着自己的性子随意发挥,而是让教师在规范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培养正确规范的思维能力,否则个性就会成为扎人的刺,而不会闪耀智慧的光芒。彰显智慧的个性思维,才是尊重个性,培养发展个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维能力,需要老师在教育中进行大量改革并提出相应对策。老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助学生发掘自身潜在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使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树立自己独具一格的语文思维力。

参考文献

[1]杨丽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

[2]吴玉英.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6(9).

[3]葛海丽.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分析[J].才智,2015(35).

(编辑:李艳松)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