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个人直接教育成本视角下的高校管理问题

2017-09-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资助成本教育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学生个人直接教育成本视角下的高校管理问题

杨荐麟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乃至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都深受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教育对国家的经济意义越来越凸显。因此,各国在深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以高等教育为甚。然而,教育问题无论是扩大到教育成本、教育投资层面,还是缩小到学校管理层面,都面临着相当严重问题。本文以对昆明市某一所高校学生的个人直接教育成本的实证调查为基础,对该校学生个人直接教育成本视角下暴露出来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个人教育成本;高校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学生个人教育成本的概念

教育成本问题属于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它的提出是西方经济学家试图把经济学中的成本应用到教育方面的产物。发展至今,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聚焦点。1958 年约翰·维泽出版了名为《教育成本》的著作,该书虽以教育成本命名,但未明确给出教育成本的定义,只是简单地把教育经费等同于教育成本。直至1963年舒尔茨出版《教育经济价值》一书,才开始对教育成本的定义、构成要素等问题有了进一步分析。国内对教育成本问题的研究较之国外起步晚,但不乏有许多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研究,更具代表性的观点。例如靳希斌认为“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类学校的在校生上学期间所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1]。阎达五、王耕认为教育成本是教育过程中所耗物化劳动及活劳动的价值形式总和,理论上说是培养每名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学者们对教育成本的概念阐述虽不尽相同,但可归纳出以下两点:1、目的都是用于培养学生;2、所耗费的是投入教育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概言之,由教育成本推至及学生个人教育成本,即指“为培养学生并使之接受教育服务学生个人所消耗的所有教育资源的价值总和”。学生个人教育成本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学生个人间接教育成本,即学生个体因接受高等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收入或闲暇的效用,亦称作机会成本。它包括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个人投入的投资金所损失的利益(利息、投资利益)等;另一类是学生个人直接教育成本,即学生个人或家庭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成本,也可理解为“购买”高等教育服务支付的价钱。

二、学生个人直接教育成本视角下的高校管理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昆明市某高校15名学生2016年个人直接教育成本,汇总如表一后,剖析出该校管理中存在的如下问题:

表一 学生个人直接教育成本调查表

(一)学生个人直接教育成本过高,“高投资、低回报”现象较普遍。学生个人直接教育成本是包括学杂费、住宿费、交通费、文体费、生活差距费及其与教育有关所有花费总和。学费占个人直接教育成本比例大,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目前我国大学及以上阶段教育的学费已经给很对家庭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表一可知,15名学生中,大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该专业的学费标准在全国普遍较低,但仍可以看到,其中最高的个人直接教育成本一年竟达到了16800,且9000以上的就有四人。我们不得不考虑个人在高成本投资高等教育后仍面临“毕业后难找工作、工资待遇低、工作累、条件苦”的问题,不免让人忧思是否如此高的个人教育成本投入是值得的。

(二)高校对学生资助体系规范化程度不高、分配不合理。如表一,调查的15名大学生中,没有拿到学校奖学金及助学金的学生就有9名,这一部分学生的比例在此次问卷中占被调查人数的60%,且奖助学金的获得情况高至7500低至0,如此大的悬殊使我们不得不考虑高校对学生资助的分配合理性问题。而不规范的资助体系,将间接导致学生的教育成本增加,增加了学生的成本投入与无关支出。因此规范及合理分配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势在必行。

(三)对书籍文具以及文体活动的重视度低。从表一可知学生在书籍文集与文体活动上的花费较于其他项目而言更低。大学更加注重民主、自由与开放,学校、教师不会强行让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或购买任何书籍,全凭学生自愿,在没有任何硬性条件的规定下,容易导致学生忽视书籍、文体活动等方面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解决对策

(一)以学生培养为主,个人直接教育成本的投入要与教育质量成正比。个人直接教育成本的投入高低应相对于教育质量而言。如果个人直接教育成本的增加不能使教育质量提高,这种增加就属于一种浪费;如果个人直接教育成本降低的同时教育质量也随之降低,那么这种降低完全是得不偿失,毫无意义。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培养人才、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上,具体实施为:提高教学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提升教师团队的能力、完善后勤保障等,只有提高教育质量,学生、家庭才会觉得自己的投入是值得的,才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投入、低回报”带来的问题。

(二)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不断规范、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以家庭收入为主要考核指标,判断学生资金需求状况,真正鉴别学生的助学需求,在此基础上,成绩、品德、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也是必要的,防止资助对象为“要么成绩好,要么特别贫困”的单方面判断结果。其次,还要做到协调一致,灵活应对,例如某一名学生虽常年累计得到最高资助却不能使人信服的情况,就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应对,做到公平(相对的)。总之,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资助对象真正得到的帮助。

(三)增强学生的相关的个人教育成本意识。高校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一方面要减轻学生教育成本负担,另一方面要帮助增强学生在个人教育成本支出方面的意识,首先高校要认真清理分析每一培养环节与管理层面所产生的全部支出,并帮助学生明晰哪些与其培养直接相关,哪些间接相关,哪些无关,哪些与培养有关但标准明显偏高等问题。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增强成本意识与控制意识,建立其在书籍文具、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相关花费意识,使学生合理规划个人教育成本的支出,同时也能让学生陶冶情操、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发展。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三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阎达五,王耕.教育成本研究[M].北京出版社,1989.

杨荐麟(1993.05-),女,汉族,重庆人,学生,教育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评价。

猜你喜欢

资助成本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