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耕道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2017-09-15刘玺衡孙松林

时代农机 2017年7期
关键词:机耕分析法一致性

刘玺衡,孙松林

(湖南农业大学 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机耕道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刘玺衡,孙松林

(湖南农业大学 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通过对湖南省机耕道进行调研,对影响机耕道建设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AHP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影响机耕道建设的权重,最终得出其主要因素排序是制度因素、供给因素、需求因素,最后为其他因素,为今后农业机械化设施设备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机耕道;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农村机耕道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2009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重点加强示范基地“机耕道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近年来,中央大力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置、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使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使农业机械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与之配套的机耕道的现状却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形势,实际上机耕道的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机耕道建设的有效性。这是因为在机耕道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建设所涉及的方面众多,导致影响机耕道建设的因素也繁多,因此为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必要加强对机耕道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

1 机耕道建设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1.1 供给主体因素分析

机耕道建设一般包括政府主体、私人主体和第三方主体,其中私人主体主要指的是农民供给主体。近几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机耕道建设供给逐年增加,建设步伐也逐渐加快,农民建设机耕道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但目前农村机耕道供给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近几年的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政府供给方面。虽然政府是机耕道建设的供给主体,但因各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基层政府难以抽调专项资金对机耕道进行建设和维护,没有具体的政策扶持,致使机耕道建设长期存在管理不严和资金分散等问题,使机耕道的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同时,随着农村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机耕道建设和养护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再者,由于机耕道建设的规划、布局以及管理都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使近年来新建的为数不多的机耕道中,相当一部分因缺乏长远规划,未按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角度来布局,使机耕道并没有对农业机械化产生促进作用。

(2)私人和第三方供给方面。在机耕道建设方面对于目前湖南的广大农村而言,私营业主的参与愿望并不高。在湖南,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等在供给方面动力不足,自身条件比较差,投资实力和运作能力不足,很难发挥显著的作用。

1.2 需求主体因素分析

近年来,因打工潮的出现也是造成我国部分机耕道退废、无人维修和管护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乡常年在外打工。而农民外出打工的现象也造成了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例逐年减小。部分农民外出打工一年的收入是在家种田一年收入的几倍之多,“打工潮”背后所带来的种田利益的弱化也导致了大量的农田处于闲置状态,也是致使农民失去修建机耕道动力的一个原因。总的来讲,农民在面对不涉及自身利益的集体行动时,更看重的是短期且见效快的利益,无论这项投资的长期利益有多高,他们更趋向于保守,往往选择不行动。但他们面对涉及群体利益的选择时,大部分人认为只要不吃亏就行。大多数情况下,在广大农村地区,只要群体中有一个人不行动,就会出现农民集体不行动的尴尬局面。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行为选择往往是在实际利益比较之后所作出的,而选择的参照物是整个群体中的个体,换句话讲单个个体对群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单个个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力度足以使整个群体都不会采取行动。

1.3 制度建设因素分析

完善机耕道建设制度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决策制度、融资制度和监督激励制度。三者既有各自的作用,又是相辅相成的。决策制度是基础,融资制度是关键,监督激励制度是根本保障。从机耕道建设的发展来看,农民的需求是机耕道建设供给决策的依据。

2 机耕道建设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在对机耕道的制约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机耕道建设因素的影响程度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

2.1 AHP分析法基本原理

AHP分析法即分析系统中的影响因素和内在关系等问题,利用较少的定量性信息使决策得到思维过程数学化、模型化,进而可以为多目标、多准则复杂的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2.2 AHP分析法步骤

(1)建立递进层次结构模型。在层次分析法中,把问题分为自上而下的若干个逻辑单元的思维方式,形成一种阶梯层结构分析模型。根据定量分析,建立如图1所示。第一层为目标层,表示机耕道建设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用字母A表示;第二层为评价因素层,用字母B表示。该层具体分为供给因素B1、需求因素B2、制度因素B3以及其他因素B4;第三层是指标因素层C,包括供给主体单一C1、供给主体职能缺位C2、供给主体职能错位C3、需求主体认识不足C4、金融支持力度不足C5、财政预算缺乏监管C6、市场引入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C7、管理机制不健全C8、决策参与机制不配套C9、自然灾害及其他因素C10。

图1 机耕道建设影响因素层次图

(2)建立判断矩阵。在层次分析法中,通过影响目标两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量化 ,然后将元素指标间的重要程度相比较后得出各元素的综合权重,形成判断矩阵,如表1、表2所示。

表1 二级指标矩阵

表2 三级指标矩阵

(3)计算权重值。计算每个判断矩阵中各因素其准则的相对权重。判断矩阵A所对应的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经过归一化后得出同一层次相对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某个因素相对重要的权重值。文章采用方根法计算权重系数。

(4)一致性检验。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会使人们的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在层次分析法中引入一致性概念,来评判决策者构造出来的判断矩阵是否可以被接受。只有通过一致性检验,才能够说明判断矩阵是合理的,进而才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对判断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其计算公式为:

式(1)中,CR为致性比例,对于一致性比例。当C.R.=0时,可以称A是完全一致性矩阵;当C.R.<0.1时,认为A是满意一致性矩阵;当C.R.>0.1时,称A不具有一致性,此时需要重新赋值修正到通过一致性检测。

RI为致性指标其至可通过表3查得。

表3 随机一致性指标

引入的衡量判断矩阵A偏离一致程度的指标。其公式为:

式(2)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M为成对比较因子的个数。

2.3 层次评价指标的筛选

通过实地调查及专家访谈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目标层A的评价因素层Bi的权重WBiA及其层次单排序,其对应不同评价因素层Bi的指标因素层Ci的权重值WCiB和各自的单排序、所对应的目标层的指标因素层Ci的权重值WCiA和总排序如表4所示。

表4 层次总排序计算详表

3 结论

通过对制约湖南省机耕道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主要从制约其发展的几个方面,展开了供给主体因素分析、需求主体因素分析以及制度建设因素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又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湖南省机耕道建设的主要因素排序是制度因素、供给因素、需求因素,最后为其他因素。其中制度因素对机耕道建设的影响度是33.3%,处于绝对重要的地位。其次是供给因素,这表明政府、私人以及第三方部门对于机耕道建设的供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供给因素相比,需求因素的影响程度只为其一半,这表明在机耕道建设中,供给决定需求的影响程度也较大。而其他因素对于机耕道建设的影响程度只有5.6%,影响程度较小。

[1]罗锡文.对加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农业工程,2011,(4):1-8,56.

[2]周尚新.机耕道是农村最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津市农村机耕道建设的调研与思考[J].湖南农机,2013,(2):9-10.

刘玺衡(1978-),男,湖南祁阳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机耕分析法一致性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桂阳县机耕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临澧县多措并举突破“瓶颈”掀起全县机耕道建设新热潮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的调查及建议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