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管理在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7-09-15黄志玉
刘 菂,黄志玉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
集束化管理在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刘 菂,黄志玉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在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7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集束化管理。对两组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FMA评分[实验组(38.51±12.35)分,对照组(39.02±12.69)分]、MBI评分[实验组(30.36±6.25)分,对照组(30.54±6.2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实验组(69.11±13.15)分,对照组(51.34±10.32)分]、MBI评分[实验组(42.22±4.28)分,对照组(35.13±4.15)分]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的FMA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在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集束化管理;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价值
有研究指出,在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有效运用集束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利于改善预后[1]。基于此,本研究中,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7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旨在探讨集束化管理在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7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头颅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发病24 h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且为首次发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女14例,男21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2.36±7.41)岁;肌力分级,I级10例,II级14例,III级11例。对照组女13例,男22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52.98±8.78)岁;肌力分级,I级8例,II级15例,III级1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案,治疗方法包括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抗血小板以及抗凝治疗等,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生命体征严密监测等。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接受集束化管理,包括:①高压氧舱护理。患者入院后,置于高压氧舱内,24 h生命体征稳定者,给予面罩吸氧,25 min加压吸氧、60 min稳吸氧、60 min减压吸氧,1次/d,连续10天为1个疗程,间隔7天后方可再进行一个疗程;②严格落实风险告知制度,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将脑梗塞的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实告知给患者及其家属,并给予签字;规范化记录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输液情况以及治疗方案变更情况等,并及时填写记录单,存档保存。③中医针灸治疗。患侧上肢取手三里穴、合谷穴、外关穴、曲池穴、内关穴、极泉穴,下肢取内外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承山穴、照海穴、昆仑穴、膝眼穴等,对上述诸穴进行按摩,并给予电针治疗,留针30 min,1次/d,连续10天为1个疗程,间隔5天后方可再进行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进行评估[2];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分法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的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的FMA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的FMA评分、MBI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的FMA评分、MB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FMA评分 M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5 38.51±12.35 69.11±13.15 30.36±6.25 42.22±4.28对照组 35 39.02±12.69 51.34±10.32 30.54±6.28 35.13±4.15
3 讨 论
脑梗塞指的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而导致的局限性脑软化或脑组织缺血坏死,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非常高的严重心脑系统疾病。集束化管理指的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操作方式、护理措施来为疑难疾患实施护理干预,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更加系统的、更加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3]。集束化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近年来获得了广大患者与医务工作者的普遍认可。
本研究中,对7 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根据本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评分[实验组(38.51±12.35)分,对照组(39.02±12.69)分]、MBI评分[实验组(30.36±6.25)分,对照组(30.54±6.2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实验组(69.11±13.15)分,对照组(51.34±10.32)分]、MBI评分[实验组(42.22±4.28)分,对照组(35.13±4.15)分]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的FMA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集束化管理在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1] 刘泽秀,杜红梅,刘泽斌,等.集束化管理策略在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5,(34):98-99.
[2] 张慧萍.集束护理在脑卒中并发谵妄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518-518.
[3] 江红芳,陈一峰,魏风琴,等.集束化护理策略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14):1443-1445.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6.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