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穿刺点压迫止血用物使用的探讨
2017-09-15詹汉丽
詹汉丽
(武汉市第七医院/中南路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1)
静脉采血穿刺点压迫止血用物使用的探讨
詹汉丽
(武汉市第七医院/中南路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1)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居民静脉采血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用物的使用。方法 选取社区200例参加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的居民,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给予静脉采血后,观察组穿刺点给予无菌棉球压迫止血,对照组穿刺点给予无菌棉签压迫止血。均指导居民用对侧手的大拇指压迫5 min。结果 观察组出血8例(8%),肿胀5例(5%),淤血7例(7%),不良反应率为20%;对照组出血26例(26%),肿胀21例(21%),淤血20例(20%),不良反应率为67%。两组穿刺点局部出血、肿胀及皮下淤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无菌棉球压迫静脉采血穿刺点止血,压迫止血效果明显优于用无菌棉签,从而很好的保护居民的血管,减少穿刺点的出血、肿胀、瘀斑、疼痛等不良反应,减少居民的痛苦,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静脉采血穿刺点;无菌棉球;无菌棉签;压迫止血
静脉采血检验是临床常规的检查方法,为临床医生诊断患者疾病和了解健康者身体状况提供依据。静脉采血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下出血、青紫、瘀斑,肿胀及疼痛[1]。
为了更好的做好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我市每年都在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在为老年居民体检静脉采血时,使用无菌棉球压迫静脉穿刺点止血,压迫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无菌棉签,从而很好的保护了居民的血管,减少了穿刺点的出血、肿胀、瘀斑,减少了居民的痛苦,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6年6月我社区200例参加体检的65岁以上老年居民,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男88名,女112名;年龄65~90岁,平均年龄69岁。两组居民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采血操作规程。采血部位优先选择前臂肘部正中静脉,常规消毒皮肤。均采用真空采血法,采血针为7号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采血管为一次性负压采血管。
1.2.1 无菌棉球压迫止血
将无菌棉球轻轻放在静脉采血穿刺点上,穿刺者一只手的大拇指扶住棉球,另一只手轻轻并迅速拔出采血针,当采血针拔出的瞬间,那只扶住棉球的大拇指也迅速用棉球压住穿刺点,告诉被采血者此时要感受穿刺点被压迫的力度,然后,被采血者用未采血的大拇指压迫穿刺点,用和之前工作人员压迫时一样的力度,并要压迫够5 min。
1.2.2 无菌棉签压迫止血
将无菌棉签轻轻放在静脉采血穿刺点旁,穿刺者一只手握住棉签,另一只手轻轻并迅速拔出采血针,当采血针拔出的瞬间,那只握住棉签的手也迅速用棉签压住穿刺点,告诉被采血者此时要感受穿刺点被压迫的力度,然后,让被采血者用未采血的手来用棉签压迫穿刺点,用和之前工作人员压迫时一样的力度,并要压迫够5 min。
1.3 效果评定
观察两组居民静脉采血穿刺针拔出,穿刺点按压5 min后,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出血、肿胀、淤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观察组出血8例(8%),肿胀5例(5%),淤血7例(7%),不良反应率为20%;对照组出血26例(26%),肿胀21例(21%),淤血20例(20%),不良反应率为67%。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使用无菌棉球压迫静脉采血穿刺点止血,压迫止血效果明显优于用无菌棉签,从而很好的保护居民的血管,减少穿刺点出血、肿胀、瘀斑,减少居民的痛苦,提高居民的满意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穿刺点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静脉采血检验是临床常规的检查方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下出血、肿胀及淤血。
静脉采血的不良反应往往是采血后,穿刺点按压不当所致。因为采血时皮肤消毒使用的是棉签,故常规大家都会用棉签来压迫穿刺点止血。但是,棉签和棉球相比,棉签的体积小,压迫出血穿刺点时,和穿刺点的接触面就小,按压止血的面积也就小,压迫止血的效果就不好。而且,棉签不光体积小,它里面还有一根签子。穿刺点刚刚抽过血,实则是有一个创面,是一个伤口,虽然伤口很小,但当用棉签用力压迫穿刺点时,棉签梗在刚刚抽过血的穿刺点上,也就是棉签梗在伤口上,用力压迫,会让被穿刺者感觉到疼痛,而不愿意用力压迫,不愿意压迫时间够长,从而导致穿刺点的压迫不够,出现出血,肿胀及淤血。棉球体积大,松软,压迫出血穿刺点时,和穿刺点的接触面够大,按压止血的面积也就大些,用力压迫时,里面没有棉签,不会疼痛,故用无菌棉球压迫静脉穿刺点止血,压迫止血效果明显优于用无菌棉签,从而很好的保护了居民的血管,减少穿刺点的出血、肿胀、瘀斑,减少了居民的痛苦,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关淑娟.静脉取血拔针后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5,26(9):20.
本文编辑:张 钰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3.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