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某区产科机构护理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2017-09-15张彩云李惠娥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产科母婴新生儿

张彩云,李惠娥*

(1.北京市朝阳区医院管理中心,北京 100028;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 100050)

北京市某区产科机构护理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张彩云1,李惠娥2*

(1.北京市朝阳区医院管理中心,北京 100028;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 100050)

目的为了提高产科护理管理质量,探讨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寻找科学的管理对策,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委托第三方的形式,由北京市护理学会组织对北京市某区所管辖的13家妇产科机构分娩室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母婴同室管理、危重病人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进行督导检查、评估,分局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并通过培训、完善安全设置、规章制度提高产科安全管理质量。结果 强化产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产科护理缺陷、和谐护患关系、规范护理行为。结论 强化产科医护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分娩室质量管理、产科护理质量管理、母婴同室管理,提出细节管理对策,是产科病房管理的关键。

护理;产科;安全管理

北京市某区医院管理中心采用委托第三方进行督导检查的形式,由北京市护理学会组织业内专家根据产科常见的安全隐患制定出检查量表,对该区13家妇产机构产科进行安全督导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查找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检查方法

北京市某区医院管理中心,委托北京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组织权威专家组成检查组,于2016年4月~5月对辖区内的13家医疗机构产科进行护理安全督导专项检查、评价并进行反馈。专家组根据产科管理内容和特点,依据以往的护理经验,对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将产科安全管理要素分为护理管理、母婴同室管理、危重病人管理、分娩室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五项指标,各项指标分数分别为45分、20分、10分、15分、10分,总分为100分。五项指标又分为共计16个条目,71个细节进行专项细节。检查指标、细目及所13家医院产科得平均分数,见表1。

表1 各项检查指标及得分情况

2 检查结果

2.1 13家医院均实行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二级管理,管理层次明确,管理人员资质符合要求。

2.2 护理制度、护理常规、核心制度、护理风险预案、工作规范等健全;有完善的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与考核;在工作中落实各项规范和制度,重视核心制度并熟练掌握。

2.3 急救药品、高危药品、基数药品管理符合规范,按时查对和清点。

2.4 产房助产士风险意识比较强,基本能识别和判断产程中的各种危象,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技术熟练。

2.5 整体护理安全意识较强,操作流畅,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

3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护理管理因素

①加强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危象应急处理培训,如新生儿常见的低血糖、新生儿呛奶。②产房与病房间护理文书交接有待完善;③护理操作项目流程还需进一步完善,注重各项操作中各环节的药品和患者信息的核对。新生儿疫苗接种结合本院工作流程制定操作规范。部分医院不设床头卡,没有护理级别;

3.2 护理人员因素

①部分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突发事件处理掌握不全面;②2015版成人心肺复苏比较到位,CPR操作细节不够熟练,准确性差;产房助产士新生儿窒息复苏依赖儿科医生完成;③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认识不足,操作前后洗手,但不够规范,或洗手时机把握不合理。

3.3 护理服务对象因素有些医院产科是单间,家属出入很随意,加上不注意防护会给医院感染带来隐患。

4 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4.1 完善突发应急预案及护理操作规范

制定新生儿突发应急预案,如新生儿低血糖和呛奶应急预案;新生儿交接流程规范;新生儿床设置床头卡,便于查对制度的落实。

4.2 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与考核

4.2.1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制定培训与考核计划。产科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进行急救技术培训和训练,进一步规范CPR操作。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成人心肺复苏培训,对照2015版成人心肺复苏标准注重细节,进一步提高复苏质量。加强新生人窒息复苏术培训,每一位助产士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增加有关护士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应变能力,避免纠纷。通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理论培训,促进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定期考核与检查方式促进其重视程度的提高,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真正体会和转变“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4.2.2 加强产房和母婴同室培训、考核。产科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安全[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基础护理,避免褥疮、坠床、跌倒等危险事件,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母婴暂时分离时的交接流程和规范。根据产妇的数量、手术台数及护理人员工作实际做好排班工作,确保排班制度具备较强的弹性,保证人员数量、比例和工作质量。

4.2.3 重视护士基本技能训练,健全考核制度对于整体护理环境形成良好的监督,促进每位护士积极主动地解决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产科的工作需要。产科基础护理是做好专科护理、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石[2]。由于产科的特殊性要求护士掌握各种基础护理操作以及专科护理操作。如沐浴、预防接种、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新生儿喂养、新生人抚触等。在训练中加强护士风险意识的培养,在核对患者自带药品时注意药品来源、质量以及患者基本信息的核对,提高安全风险意识。

4.3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的安全教育,注重产妇及家属的个人防护宣教和围产期健康教育

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采用产妇健康宣传手册发放和讲解形式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有关方面知识的讲解,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洗手等预防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宣教。加强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适当控制探视人员数量。为新生人提供良好的照顾环境。

4.4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不安全事件进行上报和分析

运用模拟案例教学及真实案例分析法让护士学习与患者及家属的互动交流,将操作规范自觉的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将安全核对、风险评估、知情同意等内容融入操作过程,使之形成一种工作习惯。采用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登记上报制度,对发生不安全的事件科室,要对事件的经过和原因进行分析,利用护士长会、科会等形式对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经过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案例分析教育,使护理人员从中汲取教训,同时,根据案例特点,找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完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执行严格的床头交接班制度,使护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4.5 在护理工作中,加强风险评估意识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3]。护理人员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意识,组织多种形式的护理安全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总结,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各种护理操作过程中的评估环节增加风险评估内容,要求护士在评估病人病情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和家属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高风险因素、潜在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告知家属和患者,与患者和家属达成共识,使高风险因素在护士和患者之间明朗化[4]。各产科机构均采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的标志,在核对患者的信息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核对方法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时,询问患者姓名,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保证治疗用药的准确性,消除患者识别错误的发生。实践证明,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降低护患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措施。

5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母婴安全和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也逐渐成为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产科护理安全管理首先是对护理风险因素分析,然后才去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产科工作量大,内容繁杂,且24 h面临着产妇分娩,随时面临各种危险。加上产妇围产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巨大,产前产后护理也有很大差异,对护理质量和护理细节要求较高。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减少因细节管理的缺失而出现安全隐患。多方位护理管理不仅要求保证孕产妇身心健康,更强调整体体验和风险防范,要求护理行为做到全面与个体差异的统一。优化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人性化服务,减少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

[1]张卫红.产科母婴暂时分离交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2,8(26):2183-2184.

[2]薛 珍.基层医院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10,24(12):1073-1074.

[3]王军芳.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4(4):127-128.

[4]黎方丽.案例分析法在临床护生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20(6):23-24.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2

A

ISSN.2096-2479.2017.33.191.02

李惠娥

猜你喜欢

产科母婴新生儿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产科医师答问录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