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损伤行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的护理体会

2017-09-15王红爱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高血糖颅脑营养

王红爱

(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重型颅脑损伤行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的护理体会

王红爱

(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比较观察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组和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呕吐、反流、腹泻、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护理措施

近年来,在严重创伤的治疗中,早期肠内营养在人们不断深入认识肠内营养及完全肠外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受到了临床日益广泛的关注,由于胃排空障碍、贲门括约肌括约肌松弛等病理情况会在颅脑严重创伤后发生,进而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如反流、误吸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临床广泛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1]。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比较了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与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前者较后者具有显著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头颅CT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组(研究组,n=80)和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组(对照组,n=80)。研究组男54例,女26例,年龄12~78岁,平均(54.1±10.4)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平均(5.3±1.2)分;受伤至入院时间2~7 h,平均(5.0±2.2)h。对照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13~78岁,平均(55.2±10.3)岁;GCS 4~8分,平均(5.9±1.1)分;受伤至入院时间3~7 h,平均(5.8±2.0)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在患者向监护病房进入后第一时间将聚氨酯胃管置入,将负压瓶连接起来,对其进行负压引流。2 d内对其胃潴留量进行测量,如果在150 mL以下,同时没有消化道出血,具有正常的肠鸣音,则开始让其进行要素饮食,开始对患者应用低浓度1/4瑞素(500 ml/瓶,灭菌封闭包装,华瑞制药),之后每天增加,增加频率为1/4,损伤后第6 d将总量控制在2000 mL左右。具体为鼻饲管连接瑞素营养液及输注管道,采用营养输注泵匀速给予患者24 h持续滴注,开始滴速为50 ml/h,将最高滴速控制在120 ml/h以内,喂养过程中让患者取头高位,角度为30°~45°,控制温度为39℃~41℃;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在患者向ICU进入后3d在其具有正常的胃肠功能的情况下运用定时推注法给予其鼻饲流质食物,150~200 mL/次,3次/d,之后逐渐增加到6~8次/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将其发生时间详细记录下来。此外,统计两组患者的呕吐、反流、腹泻、便秘、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高血糖发生时间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a=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67.5%(27/80)、57.5%(23/80)高血糖发生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呕吐、反流、腹泻、便秘发生率10.0%(8/80)、27.5%(22/80)、22.5%(18/80)、17.5%(14/8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0%(36/80)、45.0%(36/80)、42.5%(34/80)、40.0%(32/80)(P<0.05),但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0%(4/80)、7.5%(6/8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

在颅脑严重创伤后下丘脑、垂体等神经中枢功能发生紊乱,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高代谢反应,具体对营养物质、能量具有越来越高的需求,最终增加能量消耗并增强分解代谢[3]。重型颅脑损伤术后4~7 d患者处于应激期,体内蛋白质分解提升了40%~50%,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如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因此,在有严重颅脑损伤发生时,为了对机体代谢进行有效维持,对器官、组织的结构及功能进行有效保护,将有效的前提条件提供给神经系统及全身继发性损伤的极大减轻,临床很有必要给予患者早期充足的营养支持。

3.2 重型颅脑损伤的肠内营养治疗方法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途径中,肠内营养是临床的首选,由于其和生理状态更为相符,因此能够对稳定的内脏血流及完整的胃肠黏膜进行有效的维持,将胃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轴激活,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肠道激素分泌,对肝胆胰分泌进行调节,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胃肠蠕动及黏膜生长,促进后期并发症的减少。早期场内营养能够对胃粘膜进行保护,途径为促进胃粘膜能量储备的增加,从而促进急性胃粘膜损伤程度的减轻。肠内营养一方面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肠粘膜形态改变及细菌移位的减少、肝功能障碍及胆道结石发生率的降低。传统推注鼻饲饮食给予堵管,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药物没有彻底研磨,具有较大的颗粒及过高的浓度,或鼻饲后没有对鼻饲管进行及时冲洗。因此,临床在经鼻饲管给予患者口服药物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对药物进行充分研磨,另一方面还应该给予稀释浓度以充分重视,对其过高或过低的现象进行严格的避免。同时,定期用10~20 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对鼻饲管进行冲洗,每4 h1次,从而将堵管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呕吐、反流、腹泻、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3.3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护理

①手足综合征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手足综合征,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手足情节,避免感染,应用绵羊油涂擦手足,指导症状恢复正常,注意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紧张、害怕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消化道症状。指导患者避免食用加重或者导致腹泻的药物与食物,补充足够的液体,多休息;③肛周护理。确保患者肛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用软布擦干后肛周涂软膏类抗生素。若患者伴有脱水的情况,必须及时补充足够的电解质与水分,通过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

总之,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叶雅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不同鼻饲途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52-54.

[2]吴国芳.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S1):139-140.

[3]白 斌.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8):983-984.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3.82.02

猜你喜欢

高血糖颅脑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