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按压方法对预防腹壁注射达肝素钠皮下出血的观察与比较

2017-09-15陈丽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棉球肝素钠棉签

陈丽华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十三病区,江苏 南通 226100)

不同按压方法对预防腹壁注射达肝素钠皮下出血的观察与比较

陈丽华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十三病区,江苏 南通 226100)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的按压方法对预防腹壁注射达肝素钠皮下出血和出血面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腹壁皮下注射达肝素钠后用两根消毒棉签压迫止血15 min;治疗组皮下注射达肝素钠后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15 min,按压时腹壁皮肤均下陷1 cm左右。分别注射7天和14天后,比较两组患者腹壁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以及皮下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 腹壁皮下注射达肝素钠7天后,实验组皮下出血3 例,出血率16.6%,皮下瘀斑最大面积为2 cm×3 cm;对照组皮下出血10例,出血率55.5%,皮下瘀斑最大面积达5 cm×6 cm。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注射14天后,实验组皮下出血6例,出血率33.3%,皮下出血最大面积达3 cm×4 cm;对照组皮下出血12 例,出血率66.6%,皮下出血最大面积达8 cm×10 cm。比较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达肝素钠腹壁皮下注射后利用棉球压迫相对于棉签压迫能减少皮下出血率,减小出血面积,减轻对患者的伤害,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肝素钠;皮下注射;皮下出血

达肝素钠是治疗心内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的一种常用抗凝药。其主要成分为达肝素钠,辅料名称氯化钠。达肝素钠常于腹壁皮下注射,由于其抗血栓作用强,反复多次注射,极易引起皮下出血,腹壁常见大小不等的瘀斑形成,是达肝素钠腹壁皮下注射最常见的副作用。近年来,广大护理同仁们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以降低达肝素钠腹部皮下注射出血的发生率。为此,我科在腹部注射达肝素钠后分别用消毒棉签和棉球压迫止血,观察不同的按压方法对腹部皮下出血的影响,探讨最佳的按压方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月~6月,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45~87岁。排除对象:(1)治疗前有明显的肾功能障碍患者。(2)治疗前血凝PT、APTT明显异常的患者。(3)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皮肤均无疤痕、破损、湿疹和炎症。采用随机化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实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除了遵医嘱使用达肝素钠5000单位皮下注射每天两次抗凝治疗外(遵医嘱q12 h),均同时服用进口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每日早餐后一次,硫酸氢氯比格雷75 mg(泰嘉)每日早餐后一次,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一次,大株红景天10 mL加入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每日一次。我院选用的达肝素钠为一支单剂量预灌针注射器,针头长度1.2 cm,含达肝素钠5000iu (抗-Xa),含氯化钠适量,加注射用水至0.2 mL。两组患者在疾病方面,治疗方面,性别,年龄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腹部皮下注射及按压方法

达肝素钠采用早晨7时和晚上19时腹壁皮下注射(根据医生医嘱q12 h).注射时患者取平卧位,双腿屈曲,腹部完全放松。达肝素钠腹壁皮下注射时,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将针尖向下,用手指轻弹,将注射器内的少量气泡弹至药液上方。左手食指和拇指捏起腹壁皮肤,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刺入针梗的2/3,消瘦者刺入针梗的1/2,因消瘦者腹部脂肪层薄,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达肝素钠,注射后保持原姿势不动,使针尖在皮下保持5 s,目的是让针尖内的药液全部进入皮下,然后快速拔针,拔针方向与进针方向相同。每个注射点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 cm。对照组18例用两根消毒棉签按压针眼,棉签按压方向平行于进针方向。实验组18例用消毒棉球按压针眼。两组患者按压时腹壁皮肤均下陷1 cm左右。注射后拔针,两组患者均先由操作者按压,后由患者自己按压,换手的过程中避免按压物移位。按压时间均为15 min,用两指按压。注射时均避开脐周5 cm,因脐周毛细血管网丰富,更容易刺破血管,导致皮下出血,腹壁瘀斑形成。按压针眼时均为有效压迫,避免按压的手指在皮肤表面来回移动、揉搓,以免移位,未按压住腹壁皮肤针眼,导致人为的皮肤表面和皮下出血。注射按压完毕,患者继续卧床休息15~20 min,避免下床和剧烈活动。

1.3 观察出血情况

分别在皮下注射7天和14天观察统计出血率、出血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观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皮下注射7天后观察,见表1,对照组18例用两根消毒棉签压迫,10例出现皮下瘀斑,出血率为55.5%,其中1例腹部皮下瘀斑面积直径达5 cm×6 cm;实验组18例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3例出现皮下出血,腹部最大出血面积直径约为2 cm×3 cm,出血率为16.6%。

表1 两组治疗7天出血率和血面积比较

皮下注射14天后观察,见表2,对照组18例,皮下出血12 例,出血率66.6% ;实验组18例,皮下出血 6 例,出血率33.3%。对照组腹壁最大出血面积为 8 cm× 10 cm,实验组腹壁最大出血面积为 3 cm ×4 cm。

3 讨 论

达肝素钠是心血管内科的常用药,在冠心病治疗中,其抗血栓作用显著,疗效肯定。腹部吸收快,常采用腹部皮下注射。由于达肝素钠本身的抗血栓作用,加上腹部皮下组织疏松,就很容易导致皮下出血。通过观察比较总结了达肝素钠腹部皮下注射降低皮下出血的方法。

表2 18例腹壁皮下注射达肝素钠14天分别用棉签和棉球压迫观察比较

注射前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使用抗凝药物的必要性,介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使其理解并积极配合。注射前患者取平卧位,全腹放松,勿绷紧腹肌,便于操作。最好双腿屈曲,使操作者更易捏起腹壁皮肤。摇匀药液,捏起腹壁皮肤,注射器针尖与腹壁呈30°~40°角,刺入针梗的1/2~2/3,消瘦者刺入针梗的1/2缓慢推注药液,注射毕,针尖停留5秒,快速拔针,由操作者按压针眼,后换患者自己按压,换手的过程中保证按压物不移动。每个注射点之间相距至少2 cm。

同样皮下注射后压迫15 min,用棉签压迫时,其压迫面积小,皮肤表面的穿刺点压迫住了,因为注射时的进针角度,皮下组织的穿刺点不垂直于皮肤穿刺点,往往未能压住。而利用棉球压迫,其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大,按压的面积相对也大,不但能压迫皮肤表面的针眼,也能对皮下的穿刺点起到很好的压迫作用。

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最好采用顺时针或逆时针轮换注射,避开皮肤表面的疤痕或青紫处,可以让患者主动记住注射部位,做好床头交接班。

通过观察,达肝素钠腹壁皮下注射,利用棉球压迫止血,相对于棉签压迫,可以更好的降低腹部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小皮下出血面积,减轻对患者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1] 罗翠玲.腹部不同注射方法对达肝素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9,24(21).

[2] 朱白梅.达肝素钠注射方法的不同对局部皮下出血的影响与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4,(10).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2

B

ISSN.2096-2479.2017.26.20.02

猜你喜欢

棉球肝素钠棉签
可爱的棉球
处理伤口,应用医用无菌棉签
小棉球
怎样消除气逆打嗝
如何制作雪花风铃
棉签怎样选购和使用
可爱棉签羊
和好,还是绝交
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妇科术后不同风险分级DVT患者中的应用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