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在户外自然天成
——户外活动中对儿童勇敢品质的培养
2017-09-15黄莉执笔郑梅王琪
黄莉(执笔)、郑梅、王琪
勇敢,在户外自然天成
——户外活动中对儿童勇敢品质的培养
黄莉(执笔)、郑梅、王琪
作为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非智力因素,勇敢的精神和品质在人才成长道路上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幼儿园的户外,蕴含着丰富多元的环境要素,可以给孩子带来各种不同的体验。其中有留待孩子探索发现的自然环境、让孩子主动挑战身心的运动环境、给孩子带来思考和想象的问题环境……这一切,吸引着儿童睁大双眼去发现、竖起耳朵去聆听、伸出小手去探知,在主动积极参与的状态中,迎接成长的机会。适时适度地促进儿童不断地尝试、探索,在问题中反思和寻找答案,体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有利于儿童加强对自我能力的认知,提升探求未知的信心,更会促进儿童有智慧、有勇气地面对未知环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开辟勇敢探奇的生态园
饲养角、种植区、劳作坊、屋檐雨水收集的生态系统……这些,为孩子照顾、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习性提供了可能性,为孩子参与劳作的形式及场所提供了保障。在三幼,春天有盛开的樱花、梨花、迎春花,夏天有好吃的桃子、葡萄、枇杷,秋天有红红的石榴挂在枝头,还有阳光下格外金黄耀眼的银杏,冬季有耐寒的腊梅……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让孩子欣赏感受自然美的同时,更成为了孩子们探究、发现的乐园。
“地上有很多的话梅!”“刚才这个话梅,还打到了我的头!”我告诉孩子们这个金灿灿的东西可不是平常吃的话梅,是白果炖鸡里面的白果,孩子们纷纷表示吃过白果的,白果炖鸡可好吃了。青青提议说我们捡一些白果回去吃嘛,很多孩子都附和着说:“对,捡一些白果吃嘛!”
闻闻白果的味道,臭臭的,捏捏,软软的。其实,放手让孩子剥白果的过程就是孩子认识果实的过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皮撕下来,生怕把里面的果核弄坏,在剥了几个白果之后,感知到白果里面的果实是很硬的颗粒,于是用挤的方法很快速地把白果从果肉中挤出来。
晒白果是孩子们协同分工、轮流照看观察的过程,去壳,是探索不同工具与果核的关系并逐渐熟练掌握工具的过程, 当孩子们品尝着最为简单的白果甜汤和香喷喷的炒白果时,都说这是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因为自己劳动所得。
一次偶发的对果实的探究行动,沿着捡拾白果、剥白果、晾晒白果、吃白果的线索自然展开。为了满足吃白果的愿望,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被极大调动起来,学习期间,孩子们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白果,积极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模仿学习他人的方法,自在交流过程和结果,有效促进了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
吃到白果的成功体验,是孩子通过行动对自己能力的最大肯定,同时也是被他人肯定的一种途径。这种肯定对孩子自我能力的认定,树立信心,培养勇于探知的精神至关重要,将使他终生受益。
在去壳行动中,老师没有直接将解决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获得经验。面对在劳作过程中遇到的暂时挫折,如,白果夹不开,耐心地等待教育的时机,再次引导进行探索,最终是孩子们发现了,手握的位置和白果裂开的关系,这不就是著名的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吗?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杠杆原理,但是在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我想孩子能够通过这次活动的相关经验,调整自己拿工具的位置和方法。这些经验活生生地留在孩子们的心里,在不久的将来,会唤醒孩子的记忆。
建立勇敢探险的游乐场
居住在城市中心的孩子一般缺乏大运动量及较高强度的锻炼,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成人又常常不自觉地对儿童实施过度保护,限制儿童活动的范围和方式,这样带养的环境,会导致孩子对外界缺乏安全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认知,不利于勇敢品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在园区内创设了轮胎区、野战壕、攀爬墙、秋千、转椅、滑索、软梯等,引导儿童在户外自主自由地与环境和环境中的材料互动,为提高儿童的力量和耐力、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心理挑战等提供了条件。
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小心翼翼地爬上竹梯到了树上,只为想看看树屋上的鸟窝里住着几只鸟宝宝;通过不同的软梯或轮胎战战兢兢地爬上2米、3米……5米高的墙体,再尝试着从旁边的竹竿上“哧溜”一下滑下来,甚至尝试着从竹竿的底部往上爬;小山坡上的滑索的坡度也因为儿童不断提升的挑战度需求,从1.5米升高到了近3米。
普通的轮胎也被孩子们玩出了无穷花样:几个并联在一起的轮胎变成了滚筒,站在滚筒上的孩子在摇摇晃晃中享受着前进和后退带给身体平衡和心理的无穷快乐;几个叠加在一起成一个或一排的轮胎秒变天然战地掩体工事,又或成了娃娃家的围墙;小号的轮胎则直接被孩子们将锅架在上面当成了炉灶,带网的轮胎又或成了运动中蹦跳网……轮胎、竹竿、旧布、运输平板车为儿童自由自主的游戏提供了可能性。真实、自然的场景赋予每一处户外环境别样的生命力,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创意无限。
“我是小小解放军”是户外主题的体验活动,我们发现,无论是平日里的打野战还是夏日里、雨天里的打水仗,总能让孩子们玩嗨。孩子们在自主的游戏中建立各种规则,感受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不断推进带来的乐趣。活动前期,孩子们收集各种资料、故事,观看阅兵仪式以及训练视频,萌发想当解放军的愿望,接下来,孩子们自制作战服装、武器、修筑工事,积极且主动地投入到解放军的角色游戏中。作战场地可以说是遍布幼儿园户外的各个角落:小山坡、前坝树屋操场、丛林探险区、沙石区,孩子们利用天然屏障和可移动的器械材料不断变化。
数次活动下来,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的语言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计划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明显提升。如:“我们一起玩造公路、挖地道的游戏吧!”“野战医院的位置有问题,不能在两军对垒中间,容易误伤!”“我们可以把小操场的轮胎用板车运到前坝来修筑工事。”“除了对战双方,还需要有侦察员在树屋上放哨,观察敌情。”我们发现孩子的表现力更强了,如:孩子们根据角色被分成了两拨。一拨当坏人,一拨当解放军,并且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演绎整个双方抗争的过程。不仅如此,在活动中同伴间合作的频率增加了,孩子们探究的能力也提升了,这些幼儿的进步与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设置勇敢探究的实验室
为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们创设了丛林探险、沙石区、木工坊、种植园等蕴含多种发展可能性的环境。孩子们在沙池游戏中垒高、挖洞、筛沙塑型,体验沙石与水的交融变化,在种植园探究种子发芽的秘密,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建立责任感和任务意识,在收获中品尝劳动的快乐。
斜坡实验是利用园区自然条件开展的科学活动,我们将实验室搬到了教室外,基于儿童的兴趣和现有发展水平去找寻儿童的成长机会或有益的学习经验。
【斜坡实验阶段一】让孩子去观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坡(滑滑梯)上下滑速度的快慢。
【斜坡实验阶段二】让孩子们找一找,除了幼儿园里有斜坡的地方,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斜坡。
【斜坡实验阶段三】让孩子进一步去研究,物体在不同高度和倾斜度的斜坡下滑速度的快慢和远近。
【斜坡实验阶段四】通过日常对孩子们在沙坑里玩耍的观察,我们发现,在自由玩沙状态下,孩子最喜欢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向下发展——挖洞(看谁挖得深),二是向上发展——堆沙堆(看谁垒得高)。老师发现,孩子垒沙堆的情况较多,而且喜欢在游戏中比赛。于是产生了创意——开展了“喜马拉雅山”这个活动。
孩子们不停将沙从沙堆上面倒下去,结果发现沙不断滑下来,始终达不到期望的高度。他们发现沙粒较干,所以会下滑。接着,用水泼在沙堆表面,让沙变湿润,这样再往下面倒沙时,滑下来的沙就少了许多。虽然泼了水,但仍有沙下滑,高度增长不明显。再次找原因,发现沙堆周围都是斜坡,水的粘合度有限。于是分工合作,一些人泼水,一些人拿工具拍打表面,起到平整沙子的作用。在沙堆不断变高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当“山”越来越高,底部的“圆”也越来越大。于是,孩子们开始合作行动,一部分加宽底部,一部分继续之前的方法。就这样,孩子们的“喜马拉雅”斜坡终于成形了。
不难发现,户外活动不仅是对孩子体能和大肌肉运动的挑战,还能促进幼儿的多方面成长。在户外,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观察与分析儿童的行为,优化与调整探究活动,将儿童引向自我成就的主动建构者、自我能力的认定者,从而建立对未知世界永远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勇敢”成为最好的朋友。这样的过程也终将成就作为教师的我们,成为孩子活动最好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