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与“教”,历久弥新的教育话题

2017-09-15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7年17期
关键词:薛宝钗林黛玉苏州市

记者 亦安冉

城市策划

“家”与“教”,历久弥新的教育话题

记者 亦安冉

《红楼梦》里的家庭教育有太多让我们深思的地方

有两个话题永远历久弥新,总会被时不时地甩出来。一个是我和你妈一起落水了,你先救谁?另一个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你喜欢哪一个?

这两个话题通常旁人都知道第一个涉及家庭关系,至于第二个就归结于爱情的了。

我倒不这么看!第二个问题恰恰跟家庭教育太有关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说苏州中学有位老校长,带了好几代学生,他也很有心,每届都会问学生同一个问题: 林黛玉和薛宝钗你喜欢哪一个?

呈现出来的结果很有意思: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普遍喜欢林黛玉,而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则更偏向薛宝钗。

诗兴的精神 物质的追求

为什么60后、70后喜欢林黛玉呢?跟出生于这个年代的人聊起,他们会说:林黛玉是才女,冰雪聪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和她生活在一起,生活哪愁没有诗书风雅,精神生活该有多丰富啊——简单地说,就是那句“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为什么80后又会选择薛宝钗呢?80后通常这样解释:薛宝钗是财女,出身皇商,家财万贯,处事又八面玲珑,理财治家也是好手,娶了薛宝钗,至少可以少奋斗20年!

事实上,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种不同的类型,是两个不同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家庭教育不同,孩子就会截然不同。

香港家庭心理治疗大师李维榕有一次来苏州观前街,走着走着就想到了林黛玉,林黛玉因为父母早逝投奔到外祖母家,寄人篱下,不免处处小心谨慎。李维榕后来写了一篇文章作了下分析,假如林黛玉弄清楚父亲林如海给贾家留了多少财产,估计也不至于那么憋屈,毕竟林家也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姑苏人士,兰台寺大夫,后又升至巡盐御史,位不高但权还算重。身为父亲一定会事先为唯一的女儿打点妥当。说到这里,还得说一下林黛玉的诗书才情从何而来。林父是皇上钦点的探花,腹中自然不缺诗书,林家无子,黛玉又聪明清秀,从小就读书识字,还请了专门的家庭教师:那个贾雨村。

再说薛宝钗,出身金陵,“原系金陵一霸”,家里是内府帑银行商,领着内帑钱粮,为皇家采办杂料。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以为凡事花钱就可了结,整日游手好闲。薛宝钗自父亲死后,眼看哥哥不务正业,便贴心懂事地为母亲分担家事,出身富裕的宝钗,待人大方周全,从来不吝啬金钱,深得贾府上下欢心;也因为早早就担起了家庭重担,处事更是圆滑,治家有道。

你看,一个诗情画意,多愁善感;一个务实踏实,事事周全。两个都是大户人家走出来的通窍的有心人。

一本《红楼梦》,不仅有爱情纠葛,有官场文化,更有家庭教育,堪称十七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家庭教育有太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把一本文学作品硬生生跨界成教育读本虽然有点牵强,但你不能否认曹雪芹的确给我们指出了明白的方向。无论是黛玉宝钗所处的朝代,还是我们今天所在的时代,都是家庭生活造就了一个人的性格。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真的比人和猴更大。而造成这种差距的,恰恰是我们所处的家庭本身。

至于选择林黛玉还是薛宝钗,也是教育带来的结果,尤其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联。林黛玉象征诗性的精神,薛宝钗则代表物质的追求,两者选择其一,选的不止是一个人,更是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权衡。

有文章指出,80、90后的孩子没有下过乡插过队,没有兄弟姐妹间的打闹争抢,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会脆弱许多。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给的多是金钱和物质,精神层面的关注却很少。物质于是成了这个时代多数孩子的选择。

前总理温家宝曾经在一次即席演讲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怎样仰望星空?怎样滋养精神?

苏州这座历来崇文重教的城市,决定开创一番新的教育局面,从家庭教育着手。

家庭教育才是最需要重视起来的

崇文重教的城市 家庭教育应该更精采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殷飞说:我们中国的家长都是教育家,张嘴就是“教育”,你会发现孩子从上小学那一天开始,我们的父母的角色自然而然的转化成教育者的角色,其实真正的教育就在生活中。你以为教育有多大?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苏州市教育局德育处副处长邢华也认为,我们今天总是在提“家庭教育”,孩子身上一有什么特立独行的行为,家长就会寻求心理帮助:“你来帮忙做下心理分析,看看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其实最应该被教育的恰恰是家长自己。

原生家庭,到底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有一份研究报告称: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占据70%,学校教育占据20%,另外10%则是留给社会的。从小生活的家,从小父母如何教养你,将影响一个人此后一生。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是,但是,一直以来却是各扫门前雪,全凭父母学识和觉悟。这个世上有一种最需要培训却从来没有经过培训的终生职业就是“父母”。所谓教书育人,家庭和学校其实是一个整体,需要共同作用,规划孩子步入社会的走向。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制约因素和瓶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脚软、一脚硬,怎么走得远?家庭教育才是最需要重视起来的!一句话:要想孩子好,家长先学好了!

就有人要问了:怎么样才能懂得家庭教育?很多家长发自内心地提出:需要专业指导。

2014年苏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向苏州人大政协提案:苏州要重视家庭教育。苏州这个崇文重教之地,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苏州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全市共有近9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中非苏州户籍的随迁子女占了52.48%,家庭结构相对其他城市更为复杂,家庭教育的认识与实施水平也参差不齐。像有的学校894名学生,博士家长就有150多个,有的学校,多数家长可能只有义务教育水平,一份调研显示,50%多随迁子女家庭中间,20%的家庭父母学历层次比较低,苏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邢华介绍:“这些家庭,本来家庭教育就比较弱,如果家庭教育不重视起来,这帮孩子可能就扔掉了。”当然,“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也有,但是概率毕竟很低。是时候开始从父母着手进行教育改革了。

2016年1月,苏州市人民政府通过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了2016年政府实事项目,其中投入超千万元、惠及全市86.2万名学生家庭的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要从终身学习、系统培养、合力育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苏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是教育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也意味着在苏州,家庭教育不是教育部门在唱“独角戏”,而是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大合唱”。以前都靠自己摸索,现在由政府指导为家长指点迷津,把最先进的家庭教育知识送进每一个学生家庭。

为了让全市近90万个家庭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苏州市教育局组建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遴选了50所项目实验学校、建设了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应用,编制《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开设“苏州家话”大讲堂等,决心上好这堂为期3年的家庭教育大课。

好的教育,要给孩子启发想象的空间

要脚踏实地 也要仰望星空

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很多苏州中小学家长都收到过这样一本书:由苏州教育部门编写的专门的家庭教育教材《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这仅是实事项目中的一个细节。

许多事情需要交给时间。家庭教育不会一蹴而就,苏州市教育局打算用3年的时间上好这堂家庭教育大课。

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终将离我们而去,有一种爱是注定为了分离,孩子终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为什么不在最初就给他更多的启发和想象空间,却硬要让孩子遵循成人的预设。

在林黛玉和薛宝钗的选择问题上,也有人指出:现代人越来越愿意选择薛宝钗,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实实在太物质太现实了,缺少了精神层次的滋养。要买学区房,要去更好的学校,要上更多的兴趣班,要比别人家的孩子更多才多艺,要去补习班,要比同学考出更高的成绩……翻开苏州每个家庭的孩子培养账本,家庭教育支出不断增加,大量兴趣班补习班经费支出……

这个世界没有攀比就没有痛苦。吃一顿饭一定要孩子在七大姑八大姨面前表演一段唐诗背诵或是秀一段舞蹈,吃饭之前,一定要让孩子背会九九乘法表,孩子其实已经开始厌恶了。苏州市教育局德育处副处长邢华认为,通常家长只要“放下”就可以了,我们教育孩子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秀给别人看,放下面子,吃饭就是吃饭,吃饭桌上,让孩子们懂得礼貌就已经足够。

2017年8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辛隐在一次“苏州家话”讲座中提到,还要给孩子留足想象的空间。在许多孩子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阶段,家长要让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的种子始终保留着。她剖析了两种类型的妈妈。妈妈带着孩子看到广告牌上有“上海”两个字,孩子问这是什么字。第一种妈妈回去赶紧教汉语拼音,教怎么写,还会在朋友圈得瑟:我的孩子已经会写“上海”了。另一种妈妈,会讲出好多上海的故事,比如这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变化,直到到现在变成全世界有名的大都市……孩子听着上海的故事,小眼睛似懂非懂,虽然不会拼音不会书写,在心里已经有种子种下去了。

好家长,好在哪里?就好在要给孩子启发,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黛玉希望宝玉遵从自己的内心,宝钗鼓励宝玉追求现世功名利禄。对生命的关照,有不同的路径。一个是诗性的精神境界,一个是现实的物质追求。用哪一个好来界定,可能并不重要,毕竟生活中,两者都有,才叫真的好。就是曹雪芹本人还想把两个女子合成一个人呢!在金陵十二钗的判官册上,金陵十二钗里面,黛玉和宝钗始终在同一判词,从来没有被分开过: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在蒋勋说红楼梦》里蒋勋也说:这两个女性是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对于作者来讲,她们一直是一个人。也有人认为,有可能作者所爱的女性兼具两种完全不同的个性,他把一个人写成了两个人,黛玉和宝钗根本就是一个人。

只是在现实的物质面前,我们也要让孩子保留最初的好奇,留足想象的空间。

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的薛宝钗,更需要仰望星空的林黛玉。

猜你喜欢

薛宝钗林黛玉苏州市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淡极始知花更艳——小议薛宝钗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钗在奁中待时飞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